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定量研究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野外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研制了适合于浅水内成蚊前期定量研究的工具=试验筒和适合于深水内的工具-试验网,并用这些工具研究了稻田和水塘内中华按蚊的孵化率,成蚊前期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同时研制了具有特征性的大试验笼,用这些试验笼定量研究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的羽化,吸血,产卵,存活和预期寿命,求出成蚊在自然界的最大寿命和潜在传疟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野外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研制了适合于浅水内成蚊前期定量研究的工具-试验筒和适合于深水内的工具-试验网,并用这些工具研究了稻田和水塘内中华按蚊的孵化率、成蚊前期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同时研制了具有特征性的大试验笼,用这些试验笼定量研究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的羽化、吸血、产卵、存活和预期寿命,求出成蚊在自然界的最大寿命和潜在传疟能力。这些研究工具不仅便于在自然界内作中华按蚊的定量研究,而且也可在多种蚊虫自然种群的定量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华按蚊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与应用范畴。方法应用定量研究的数学模拟方法。结果求出了中华按蚊实验种群和自然种群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值。编制了生命表。创制了自然环境中定量研究的工具:试验筒、试验网和大试验笼。结论弄清了不同条件下,中华按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传病潜力。  相似文献   

4.
蚊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有自然和实验种群之分。它对蚊虫测报与防制,以及蚊传疾病的监测,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流行病学意义。本文系鲁南滨湖稻改区——济宁市郊区唐口等乡,1975~1988等年(即稻改第11~24年),常年水稻面积占耕地总面积80%左右,7~9月定点、定时、定人的观察结果。 一、雌雄蚊比例:夜间吸血活动场所(傍晚室外人帐3h,1987年7~9月唐口乡),雌蚊占绝大多数(99.63%);而白天栖息和分布场所的稻田,则雄蚊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简略寿命表的方法在现场实验室内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实验种群的寿命作了比较观察.嗜人按蚊雌、雄蚊的期望寿命分别为16.75d和15.91d,中华按蚊雌、雄蚊分别为21.63d和17.51d.两种按蚊雌蚊期望寿命都足够疟原虫在蚊体内完成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的种群数量动态.方法利用 2003年对在塔里木盆地捕获的867只子午沙鼠,根据酮体重划分为5个年龄组,应用生命表法分析了该种群数量动态,旨在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种群变动规律.结果雌、雄子午沙鼠期望寿命(ex)分别为1.368 1年和0.992 9年,平均死亡率(q)分别为0.535 3,0.669 8,妊娠期约为25天,哺乳期25天左右,平均产仔数6.747只,繁殖力和产仔数与年龄有关.内禀增长率(γm)为0.702 9/年,周期增长率(λ)为2.019 5,世代时间(T)为1.431 7年,种群经一个世代净增殖率(Ro)为2.735 4.结论表明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种群目前尚属稳定.  相似文献   

7.
于野外捕获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 Pall)1068只( 500、568),根据臼齿磨损度划分为5个年龄组,并用生命表法分析了该种群数量动态。长尾黄鼠的期望寿命(c×)雌雄分别为1.1045,0.7575年,平均死亡率(q)雌雄分别为0.6232,0.7960。妊娠期约为30天,哺乳期约25天,平均产仔数5.439只,繁殖力和产仔数与年龄无关。内禀增长率(γ_m)为0.3094/年;周限增长率(λ)为1.3626/年;世代时间(T)为2.6355年;种群经一世代净增殖率(R_0)为2.2601。  相似文献   

8.
河南郑州、上海、福建尤溪中华按蚊生命表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时间、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河南郑州、上海、福建尤溪三地区中华按蚊进行了种 群动态的实验研究,求出各株的生命表和有关种群参数,以方差分析法进行相应生物学特性的显著 性检验,除两性按蚊寿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各对应值均无显著差异,从而认为三 株中华按蚊的生命表特性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9.
中华按蚊卵巢细胞系的建立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密度间日疟原虫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密度间日疟原虫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性。方法:对蚊传人工感染滇南间日疟原虫的38例志愿者,于原虫出现日及各次临床发作时抽取病人静脉血,用离体吸血法感染中华按蚊,以显微镜下在蚊胃壁查见卵囊为感染阳性。结果:虫现期原虫不能使按蚊获得感染。原虫密度高于100/μl以上的初发病例,对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随病程的延长和原虫密度的增高而上升;复发期间日疟原虫对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程度远远高于初发病例,其原虫密度只要在1/μl以上即可使按蚊获得感染;原虫密度大于1000/μl的初发病例和大于100/μl的各组复发病例均能使按蚊获得较高的感染率、蚊胃阳性率及卵囊指数。结论:间日疟临床发作期是传播疟疾最危险的时期,复发病例是疟疾扩散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传染源;选择实验感染病例时,初发病例以虫数高于1000/μl、复发病例高于100/μl者为佳。  相似文献   

12.
共解剖实验室饲养的112只中华按蚊的3476条卵泡管和121只嗜人按蚁的3671条卵泡管。两种按蚊产卵后21—24h,卵泡管收缩完成并出现膨大部,初产蚊各为71.7%和62.0%,而第三次产卵的分别为51.6%和54.0%。系列间隔解剖观察,发现卵泡管的收缩过程是先横向后纵向收缩,在产卵后9—15h,大部分卵泡管还处在横向收缩期,管内的上皮细胞残余呈数难分布,形似几个膨大部,易导致对生理龄期的判断错误。现场捕获的两种按蚊产卵后卵泡管收缩过程与实验室观察的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型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对中华按蚊击倒力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剂型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浸泡蚊帐后的灭蚊效果。方法 采用击倒试验法和药帐接触法,观察中华按蚊的击倒和死亡情况。以Finney机率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中华按蚊对不同剂型的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KT50在7.17-15.45min之间;被击倒蚊虫24h后的死亡率均为100%;接触浸药帐min的校正死亡均大于90%;1年后中华按蚊的KT50仍在10.82-16.17  相似文献   

14.
用中华按蚊人工感染亚周期型马来丝虫,观察其摄入的微丝蚴数、胸肌中的幼虫数和感染期幼虫数。以每蚊体内感染期幼虫数与摄入微丝蚴数之比作为传播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1C,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约需10~12d发育成熟,传播能力为10%。  相似文献   

15.
中华按蚊对马来丝虫微丝蚴易感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对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以及贵州和浙江两地虫源的易感性。方法:观察中华按蚊感染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mf)后蚊虫的存活率、蚊虫体内微丝蚴发育至感染期蚴(L3)率和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同时观察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结果:感染微丝蚴密度为32.5mf/μl和141. 5mf/μl组的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为36.2%和8.7%,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分别为8.24和0.3条。中华按蚊感染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是45.1%和26.8%。结论:中华按蚊对感染密度为32.5mf/μl-66.4mf/μl时较易感,其对浙江虫源(6代)较贵州虫源(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16.
在氯氰菊酯原药0.5g/m2剂量下,微胶囊剂对中华按蚊的KT50为7.9min,24h死亡率为100%,与乳剂杀灭效果相似;微胶囊剂180d的KT50为28.2min,24h死亡率为85.7%,持效期是乳剂的3倍以上。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微胶囊剂的持效期是乳剂的3倍。在现场实验中,微胶囊剂杀灭能力的持效期是乳剂的5.9倍。微胶囊剂速杀效果好、持效时间长,用药次数减少,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了解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及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栖息场所进行按蚊密度调查 ,在人房、牛房分别安装外逸窗阱观察蚊虫外逸情况 ,采取全捕法将人房、牛房、猪房内捕获的吸血蚊作胃血沉淀试验。 结果 人房、牛房、猪房中的嗜人按蚊密度分别为 3 .3 5、18.2 5和 9.3 8只 /人工小时 ;人房、牛房、猪房的嗜人按蚊平均数分别为 0 .63、9.5 5、1.68只 /间。人房、牛房及猪房中的中华按蚊密度分别为 2 .72、88.86、61.2 5只/人工小时 ;人房、牛房、猪房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 0 .3 2、3 3、3 .78只 /间。胃血沉淀试验 ,人房中的嗜人按蚊吸人血率为 94.5 7% (87/92 ) ,牛房为 5 .0 4% (6/119) ,猪房为 6.15 % (4 /65 )。中华按蚊吸人血率在人房、牛房和猪房分别为11.43 % (4 /3 5 )、3 .17% (2 /63 )和 0。 结论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主要栖息场所为牛房 ,其次为猪房和人房。嗜人按蚊主要嗜吸人血 ,中华按蚊则嗜吸其它动物血。  相似文献   

18.
广西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感染海南株间日疟原虫,发现广西微小按蚊对海南株间日疟原虫易感性较高,卵囊阳性率为85.2%(23/27),腺感染率为70.6%(12/17);中华按蚊卵囊阳性率为1.9%(2/106),腺感染率为0(0/93);而对照组海南大劣按蚊卵囊阳性率为38.0%(35/92),腺感染率为56.5%(3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