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弓形虫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蒿甲醚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发现用药后弓形虫速殖子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虫体细胞膜、核膜断裂;线粒体肿胀,呈空泡变性或嵴凝集均质化;内质网扩张;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细胞核碎裂、溶解,胞质内基质破坏溶解呈大空泡,细胞成分可由细胞内脱出,整个虫体固缩或溶解死亡。  相似文献   

2.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蒿甲醚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用药后弓形虫速殖子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虫体细胞膜、核膜断裂;线粒体肿胀,呈空泡变性或嵴凝集均质化;内质网扩张;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细胞核碎裂、溶解,胞质内基质破坏溶解呈大空泡,细胞成分可由细胞内脱出,整个虫体固缩或溶解死亡。  相似文献   

3.
蒿甲醚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既能口服,又可外用的抗滴虫药物,方法:将蒿甲醚的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基中的阴道毛滴虫,并与甲硝唑作比较。结果:蒿甲醚各浓度组的滴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甲硝唑组。结论蒿甲醚具有一定的抗滴虫的作用,但杀虫效果不及甲硝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既能口服,又可外用的抗滴虫药物。方法将蒿甲醚的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基中的阴道毛滴虫,并与甲硝唑作比较。结果蒿甲醚各浓度组的滴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甲硝唑组。结论蒿甲醚具有一定的抗滴虫作用。但杀虫力不及甲硝唑。  相似文献   

5.
蒿甲醚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 ,既能口服 ,又可外用的抗滴虫药物。方法 :将蒿甲醚的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基中的阴道毛滴虫 ,并与甲硝唑作比较。结果 :蒿甲醚各浓度组的滴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低于甲硝唑组。结论 :蒿甲醚具有一定的抗滴虫作用 ,但杀虫效果不及甲硝唑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的酶细胞化学及蒿甲醚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1万个,2h后分别灌服5%淀粉溶液及蒿甲醚200mg/kg,连续8d,取腹腔液沉淀作电镜酶细胞化学。测定弓形虫虫体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酶)的定位及用药后2种酶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CMP酶定位于虫体的溶酶体,药物对其无明显影响。G-6-P酶定位于虫体的质膜外及围虫泡内,用药后酶反应减弱,说明药物对该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这可能是药物抗弓形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蒿甲醚早期治疗实验小鼠弓形虫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弓形虫病是近年来广泛关注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可引起孕妇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也是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目前治疗弓形虫病主要采用磺胺类与乙胺嘧啶的联合疗法 ,但该复方的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 ,因此研究寻找高效低毒的新药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 ,青蒿素类对弓形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3 ] ,本文初步观察了蒿甲醚早期治疗小鼠弓形虫病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虫株 刚地弓形虫RH株 (强毒株 )引自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小鼠腹腔接种常规传代。1 .2 药物与试剂 蒿甲醚由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赠…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抑制蒿甲醚的抗血吸虫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蒿甲醚伍用氯化血红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蒿甲醚、氯化血红素、GSH及谷胱甘肽耗竭剂 2 ,4 -二硝基氯苯 (CDNB)单一或伍用加入含 5周龄血吸虫的培养液内 ,温育2 4 h后 ,测定虫体的丙二醛含量 ,并观察培养至 96 h虫体存活情况。感染小鼠经蒿甲醚 30 0 mg/kg治疗后 6、12或 2 4h,测定虫体的 GSH水平。 结果 体外 ,蒿甲醚伍用氯化血红素作用血吸虫 2 4 h后 ,虫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培养时间延长 ,虫陆续死亡。GSH对蒿甲醚伍用氯化血红素诱导血吸虫脂质过氧化及杀虫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CDNB则有增强作用。体内 ,蒿甲醚作用血吸虫 6~ 2 4 h,虫体内 GSH水平先降低再明显升高。 结论  GSH可能在血吸虫防御蒿甲醚衍生的毒性过氧化物和自由基攻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蒿甲醚体外抗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探讨治疗泡球蚴病新药物。方法将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随机分为4组:蒿甲醚低剂量组(50μg/ml),蒿甲醚高剂量组(100μg/ml),阿苯达唑组(50μg/ml),空白对照组。每组设2个平行组,每组约含3 000个原头节,分别置含10 ml DMEM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每天观察1次,取样滴于玻片,用0.03%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原头蚴约200个,计算死亡率。直至该组原头蚴全部死亡时培养结束,并对原头蚴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蒿甲醚50μg/ml和100μg/ml组不同作用时间原头蚴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原头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9 d时,蒿甲醚高剂量组原头蚴死亡率达100%,蒿甲醚低剂量组原头蚴死亡率93.28%,阿苯达唑组原头蚴死亡率99.03%,空白对照组原头蚴死亡率78.83%。结论蒿甲醚具有体外抗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  相似文献   

10.
蒿甲醚片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已知多种酶和细胞因子对弓形虫侵入细胞有促进或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对弓形虫侵入细胞有促进作用的因子提高以细胞培养作病原诊断的敏感性。以激素弱化的小鼠接种成囊株包囊获得速殖子,以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的培养系统定量接种速殖子并加入源自蛇毒的磷脂酶A2(PLA2),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感染率。结果表明PLA2对弱毒株速殖子侵入细胞有明显促进作用,在4株成囊株培养不同时间的检测,其感染细胞比率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体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10^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4、6和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弓形虫体不同组分抗原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宿主的免疫保护力。 方法 应用SDS PAGE电泳对弓形虫体超声粉碎抗原进行分离、纯化 ,选择特异性抗原组分进行配伍 ,然后与福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 ,检测多项免疫指标 ,并观察弓形虫对各免疫鼠的攻击力。 结果 SDS PAGE电泳显示 ,弓形虫体抗原有 7条特异抗原带 ,对其中 4条 (P67、P3 5、P3 0、P2 2 )分离、纯化、配伍后分别免疫小鼠 ,各实验鼠脾脏的CD8+ T淋巴细胞及其脾细胞培养液中IL 2、IFN γ的滴度均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增加 ,其中以P3 0 /3 5配伍组增高最明显 ,并且该组合诱导的免疫保护力最强 ,攻击感染后平均存活时间 (7.0 5d)明显长于其它实验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P3 5和P3 0蛋白联合使用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和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二者可能成为弓形虫多价亚单位疫苗的侯选抗原。  相似文献   

14.
孕妇弓形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3例孕妇进行了前瞻性调查分析。采用金色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孕妇及胎儿脐血中抗弓形体抗体。孕妇感染率为32.9%(103/313)。农村与城市居民感染率分别为62.69%及30.06%。血清学检查阳性组中以往有异常孕产史者为6.79%,阴性组为0.4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死胎发生率两组分别为6.79%及0.4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而胎儿畸形发生率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松萝酸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的体外实验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松萝酸在试管内杀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松萝酸(终浓度5-50μg/ml)加入小鼠腹水中(含虫1×106个/ml),以螺旋霉素作对照。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将药物作用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以观察虫体能否复苏。结果:经10μg/ml松萝酸作用30min,即可见速殖子的棒状体后段中央部分被溶解,细胞膜相结构和子虫的细胞膜断裂。经50μg/ml松萝酸作用4h的虫体在小鼠体内未能复苏。螺旋霉素的杀虫效果不及相同浓度的松萝酸。结论:松萝酸在体外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杀灭作用,可以抑制速殖子的侵袭力和繁殖。该药的杀虫力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趋势。松萝酸的杀虫效果优于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6.
IL-6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靶细胞,采用3H-尿嘧啶(3H-U)特异性标记的弓形虫在MΦ内的增殖实验。结果:单独应用IL-6处理MΦ,可以促进弓形虫在MΦ内的增殖,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不明显;而在IL-6逆转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MΦ抗弓形虫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抗TNFα抗体可增加IL-6对IFNγ诱导MΦ抗弓形虫效应的逆转作用。结论:体外应用IL-6可促进弓形虫在小鼠腹腔MΦ内的增殖作用,并能部分逆转IFNγ的抗弓形虫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方法 对487户临床病例家属计1436人的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弓形虫感染检测并作小鼠实验。数据采用二项分布齐性检验的G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弓形虫抗体阳性237户,占总户数的48.7%,阳性342人,占总检查人数的23.8%。30只小白鼠唾液涂片中1只发现弓形虫滋养体;10例弓形虫病人唾液涂片中1例查见典型的弓形虫滋养体2只。结论 弓形虫感染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18.
用扁桃酸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进行实验治疗,动态观察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腹水中弓形虫数量的变化、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小鼠感染弓形虫24 h 、72 h 将小鼠解剖及小鼠发病死亡后取小鼠腹水,分别计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腹水中弓形虫数,并将腹水涂片做Giemsa 染色,光镜下观察虫体结构变化及用腹水制作电镜切片。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3 个不同时间腹水中弓形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 P< 0.01) ;光镜观察可见试验组小鼠腹水中弓形虫形态异常,虫体肿胀,胞膜破裂,胞质减少,胞内出现空泡,胞核染色质疏松、聚集成块,核内出现空泡;电镜观察可见虫体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