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吡喹酮治疗后的临床演变情况,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首次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3次/d,分6d服完。1997-2001年,逐年对全部患者进行询检、体格检查及粪便、血清学、B超检查。粪检(Kato-Katz)阳性者,吡喹酮总剂量60mg/kg,2日疗法;IHA、ELISA阳性者,吡喹酮总剂量40mg/kg顿服。结果:2000年粪检阴转率达100%;血清免疫学试验1999年部分阴转,至2001年阴转率IHA为93.75%、ELISA为90.00%。结果: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可迅速消险症状,杀灭虫体,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低毒、高效、疗程短、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及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激惹反应等。现将我院近 1 0年来收治的 60 30例各型血吸虫病中 ,服用吡喹酮后出现不良反应的 35例资料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35例中 ,慢性血吸虫病 2 2例 ,治疗剂量为吡喹酮总量 60 mg/kg2日疗法 ;急性血吸虫病 6例 ,治疗剂量为1 2 0 mg/kg 6日疗法 ;晚期血吸虫病 7例 ,治疗剂量为90 mg/kg6日疗法 ;脑型血吸虫病用 1 2 0 mg/kg6日疗法 ,体重以 60 kg为限 ,1日 3次给药 ,饭后半小时到 1小时口服。2 药物副反应2 .1 过敏反…  相似文献   

3.
吡喳酮(Praziquantel,Biltricide,Dro-neit,8440)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寄生虫病,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较轻、服用方便等优点。现综述如下:一、血吸虫病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一)急性血吸虫病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稍有差异:总剂量轻型病者90mg/kg,3天疗法,中型120mg/kg,4天疗法,重型140mg/kg,6天疗法。一般病人以120mg/kg,4天疗法为宜。疗效:平均退热轻型2.3天,中型4.5天,重型8天,23例于治疗后1~5天粪检全部阴性,症状逐渐消失,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CAg)的激升效应。病人分别在经40mg、20mg、10mg/kg 体重剂量的吡喹酮作用后1、3、6天以单克隆抗体 Dot-ELISA(McAb-Dot-ELISA)检测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显示,其检出水平显著高于吡喹酮作用前,平均检出滴度提高1~4倍,阴性样本经吡喹酮激惹后均转为阳性。此结果提示,在经吡喹酮激惹后短时间内,病人血清的 CAg 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升高过程,此举对于提高慢性、低感染度血吸虫病人的血清 CAg 检出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患者150例。甲组总量150mg/kg,2d分服,日服3次;乙组总量225mg/kg,3d分服,日服3次;丙组总量100mg/kg,1d分服,日服3次。甲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3.88%、97.50%和100%。乙组治后1、3和6个月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92%、97.95%和100%。丙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2%、94%和96%。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组的药物副反应率低于其它两组(P<0.01)。认为150mg/kg,2d分服疗法是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亮氨酸氨基肽酶(rSjLAP)和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rSjFBPA)抗原用于诊断人血吸虫感染以及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28a-rSjLAP/BL21和pET-28a-rSjFBPA/BL21表达目的蛋白,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纯化rSjLAP和rSjFBPA蛋白。8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各21只小鼠),D组(25只小鼠)。A、B和C组分别感染5、15和2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D组为不感染对照组,在实验的第1天全部处死。A、B和C组在感染后第3、7、10、14、20、30和60天,分别处死小鼠3只,采眼球血制备血清,检测其抗体水平。采用单独或联合rSjLAP和rSjFBPA为抗原,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急性血吸虫病(38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6份)血清中的抗体,以健康人(90份)血清为对照,同时检测华支睾吸虫病(33份)、卫氏并殖吸虫病(40份)和钩虫病患者(37份)血清,并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60 mg/kg,2次/d×2 d)后1年的血清(36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剂量,疗程同前)后1年...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在群众性治疗血吸虫病中吡喹酮的适宜剂量和疗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706例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总剂量50mg/kg,疗程1天,238例;2.总剂量60mg/kg,疗程2天,244例;3.总剂量72mg/kg,疗程3天,224例。每天剂量分3次服。为客观地评价药物副作用,其中336例在服吡喹酮前、后共3~5天给予酵母片作为安慰剂进行自身对照比较。 所有患者除2例外均按期足量完成疗程,主要药物副作用为头昏、头痛、乏力等。逐日观察各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吡喹酮则与酵母片的有显著差异。治毕除2例心电图发现早搏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脑电图,肌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治毕6个月粪便毛蚴孵化阴转率三组分别为1.00%(131/131)、96.9%(126/130)及99.2(127/128)。结果表明三组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相仿。因此,总剂量50mg/kg的一天疗法在群众性治疗中同样可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循环表膜抗原阳性反应与血吸虫雌虫排卵的关系。方法 :用新西兰兔 15只 ,各经肤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 2 50条 ,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口服丙烯基硫脲 ,对比感染前、后逐周血中用斑点 - EL ISA法测出的循环表膜抗原。结果 :第一组兔感染 19d后开始口服丙烯基硫脲 2 95-590 mg/ d,每周连续喂药 3d直至感染后第 8wk,循环表膜抗原始终为阴性。第二组兔于第 4 6d起服同剂量 ,感染后 6wk时斑点 - EL ISA呈阳性反应持续 2 wk。第三组对照兔于感染后 6wk开始亦出现持续 2 wk的斑点 - EL ISA阳性反应。结论 :循环表膜抗原阳性反应与雌虫排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验观察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GACA)水平的影响。方法 Kato-Katz 法粪检确定10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口服5mg/kg、10mg/kg、20mg/kg 剂量吡喹酮和安慰剂。采用 McAb-Dot-ELISA 法分别检测服药前、服药后2h、8h、24h 和48h 患者血清 GACA 水平。服药前后检出率变化采用 X~2检验。结果 3个实验组服药后2h 检测血清 GACA 水平,平均较服药前上升3个滴度,后渐下降;至服药后48h,血清 GACA 水平仍高于服药前1个滴度。血清 GACA 检测敏感性,可由服药前的82.7%提高到服药后2h 的100%(P<0.05)。对照组48h 观察期内,血清GACA 水平波动在1个滴度范围内,检测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服不同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均能有效升高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血吸虫 GACA 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 GACA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5098名接触疫水者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d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再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 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年第21卷第2期12马 20000737毗啥酮治疗多种寄生虫病疗效观察/肖小炜…//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一1999.12(3)一 1 69 35例血吸虫病毗哇酮总量1水〕mg/kg.‘一6天.日3次;总有效率94.3%。!5例华支翠吸虫病总量为75 mg/kg,2天疗法,分6次服完;总有效率93.3今百。一5例肺吸虫病总量为150一225 mg/kg.75mg/(kg·d)疗法,日3次,连服3次;总有效率86.7%。5例牛带绦虫病总量25 mg/kg,1次顿服;总有效率80.()妇)。副反应种类较多.有头昏乏力.头痛肌痛.恶心呕吐,腹纳差.早搏,共济失调等,但停药和对症治疗后缓解。表l(何伟) 200007…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6岁。因患慢性血吸虫病,于1982年6月14日住院接受吡喹酮治疗,总剂量60gm/kg,二天疗法。患者服首剂2片(400mg)后10分钟,突发腹  相似文献   

13.
作者回顾了35例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血清和尿循环阳极抗原(CAA)和循环阴极抗原(CCA)的检测结果,还比较了经两种不同产品吡喹酮Distocide和Biltricide治疗后的循环抗原水平。 给药当天全部病例粪便中有曼氏血吸虫活卵,2例尿中有埃及血吸虫虫卵,治疗后随访6周以上。第1组13例给Biltricide 60mg/kg,等分三次口服;第2组22例,其中12  相似文献   

14.
治疗分3组:Ⅰ组为轻度感染者663例,吡喹酮总剂量为75mg/kg;Ⅱ组为中度感染者180例,总剂量为100mg/kg;Ⅲ组为重度感染者88例,总剂量为120mg/kg。Ⅰ、Ⅱ组为一天疗法,分3次服,Ⅲ组第1、2天分服75mg与45mg/kg。三组的最大总剂量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赵XX,男,IO岁,1996年Ic月25日因高热腹泻6d入院。患者生活在船上,多次接触疫水,有慢性血吸虫病史,经检查,IHA、COPT为强阳性,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重复血吸虫急性感染,用吧喳酮120mg/kg6d疗法治疗,服至第5天再加大叽睡酮剂量,当日体温升至41.SC,即用地塞米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为进一步探索大剂量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过程中 ,EKG(心电图 )和 ALT(丙氨酸转氨酶 )的变化及影响 ,笔者就 1 989年以来 ,我院收治的 3 0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吡喹酮 (总剂量为 1 2 0 mg/ kg)短程疗法 (分 2日口服 ,每日 2次 ) ,观察治疗前后 EKG、ALT的变化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3 0例急性感染病例 ,均有疫水接触史 ,有发热、肝脾肿大 ,粪便集卵孵化发现血吸血虫卵或毛蚴 ,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者。男性 2 0例、女性 1 0例 ,年龄 1 5~ 55岁 ,其中 1 8~ 3 5岁 2 6…  相似文献   

17.
1989年7~10月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急血)113例,其中加用激素43例,未加激素对照7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3例急血患者中,男77例,女36例;年龄10~60岁,青壮年占86%。患者发病前1~2个月均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入院时发热,热程2~60d,平均为18.1±11.2d。全部粪孵阳性。临床分型:轻型49例,中型45例,重型19例。 治疗方法 吡喹酮总剂量儿童140mg/kg,成人120mg/kg(60kg为限),疗程6d.第1、2d服总量一半,余量后4d分服。日服2次。对中型24例和重型19例患者加用强的松与吡喹酮同服。强的松第1、2d按30~40mg/d,第3~6d按20~30mg/d,第7~12d中,每隔1~2d递减一次量至服毕。在中型患者里随机抽样21例不加服强的松作对照组。轻型不  相似文献   

18.
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预防作用及优化给药方案。 方法 小鼠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口服青蒿琥酯 ,灌注法收集计数虫体数和雌虫数 ,镜检计数肝脏和肠的虫卵 ,统计减虫率、减雌率和平均产卵量 ,分析青蒿琥酯不同给药时间、剂量、疗程的预防效果。 结果 青蒿琥酯预防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最佳剂量为 3 0 0mg/kg ,14、2 1d童虫对药物最为敏感 ,减虫率分别为 84%和 93 %。小鼠感染 14d后每周口服 1次青蒿琥酯3 0 0mg/kg ,连续 4wk ,减虫率达 99% ;感染 14或 2 1d后每 2wk口服 1次青蒿琥酯 3 0 0mg/kg ,连续 4wk ,减虫率达 97%或 96%。各服药组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青蒿琥酯可杀灭曼氏血吸虫童虫 ,影响雌虫发育产卵 ,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建议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给药方案为感染 14或 2 1d后首服 ,每 1或 2周服用 1次。  相似文献   

19.
作者曾报道吡喹酮25mg/kg,1天3次,服1天或2天治疗该病有效。本文目的在于探索吡喹酮治疗人体后睾吸虫病的最小有效剂量。97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31例;年龄为13~70岁。多数患者仅有左、右助下,上腹部和下背疼痛及乏力等轻度症状。病人分3组治疗(组Ⅰ、Ⅱ已有报道)。组Ⅲ30例,剂量为25mg/kg,1天2次,服1天;组Ⅳ12例,剂量为25mg/kg,1次口服;组Ⅴ55例,  相似文献   

20.
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098名接触疫水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天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现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