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成国 《河北中医》2005,27(3):228-22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 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11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外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方程K值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药理及实验研究表明,血液粘度的增高与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改善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防治DM慢性并发症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采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44例Ⅱ型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冠心病后行PCI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PcI术前、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组R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PCI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通心络胶囊能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运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45~78岁,平均53.5岁。病程3~15年,平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胶囊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9):2902-290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痰瘀交互、脉络瘀阻或气虚血瘀络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痰瘀交互、脉络瘀阻或气虚血瘀络阻证,经血液流变学检测确诊异常的高血压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生活干预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P〈0.05。2组间总疗效、血压控制情况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影响,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对突发性耳聋血液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风清 《光明中医》2006,21(11):72-72
突发性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病因、发病机理等迄今尚无定论;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就其病因的研究,多倾向于内耳血管学说和病毒感染学说,病毒引起耳聋的病理主要使耳蜗和第Ⅷ脑神经受损;血管病变学说则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原因,其病理变化为血管痉挛、水肿、血栓形成及血球粘集.笔者自1999年以来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性观察,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更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了解通心络胶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7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比较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影响较小(P>0.05),但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影响较小,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防止动脉狭窄有积极作用,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嘉川 《河北中医》2000,22(4):294-29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维脑路通2粒,每日2次.2组均用药3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t=1.623,P>0.05);2组治疗后评分减少值比较则有显著差异(t=2.105,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分数达6分以上比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10.00,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7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改善情况。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总有效率57.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9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慢血流( CSF )患者脑循环的影响,间接探讨其对冠脉慢血流的疗效。方法将55例CSF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开始服用通心络胶囊,共服用3个月。分别检查服药前后患者基础临床情况、经颅多普勒彩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内皮功能。结果服药3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前明显改善(P<0.05)。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程度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冠脉慢血流患者脑循环血流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间接表明通心络胶囊可能改善CSF患者的冠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雷伟南  吴燕  黄立武 《河北中医》2007,29(8):739-74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脑梗死恢复期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入院后西医常规方法给予对症和康复治疗,治疗组51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6%,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率为80.39%,对照组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率为60.7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示通心络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及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hs-CRP及P选择素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浓度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的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通心络可以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施海峰  赵海燕 《河北中医》2000,22(12):944-945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病人口服通心络治疗后血脂质浓度变化、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方法 治疗组口服通心络,每日3次,每次4片,对照组则仅用消心痛治疗。均30日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血浆ET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NO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 (恢复期 )的疗效。方法 :设对照组 32例应用尼莫地平40 m g每日 3次 ,脑复康 0 .8g每日 3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 4粒 ,每日 3次。均 4周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 9例 ,显著进步 13例 ,进步 7例 ,总有效率 96 .6 % ;对照组痊愈 5例 ,显著进步 8例 ,进步 11例 ,总有效率 75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 ( P<0 .0 5或 P<0 .0 1) ,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较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 ( P<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 (恢复期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瘀胶囊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索虫类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的微观实质及客观量化标准。方法 将80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化瘀胶囊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各4 0例并进行相应治疗,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改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化瘀胶囊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ηbH)、全血黏度低切变率(ηbL)、血浆比黏度(ηP)、全血还原黏度(ηh)、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体外血栓湿质量、湿长及干质量明显降低,与复方丹参滴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0 .0 1)。结论 化瘀胶囊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朵 《河北中医》2000,22(9):688-689
目的 为了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33例冠心病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并对心绞痛、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通心络能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总有效率为85.71%;对改善中医症候和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57.14%;且能明显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积。结论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