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急性垂体卒中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治疗是垂体卒中基本治疗手段,经蝶入路行鞍内减压术为首选的手术方式。综合文献分析强调对进行性视力障碍或有意识障碍程度加深的病人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眼肌麻痹的改善和恢复有积极作用可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50例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11例采用经额手术,39例采用经蝶手术。结果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12例。结论对于有视力障碍的老年垂体腺瘤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良好的耐受,高龄已经不再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观察垂体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科收治的33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及经蝶组,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经蝶手术23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13例,明显恢复7例,略恢复3例,无视力障碍加重;10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6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开颅手术10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3例,明显恢复3例,略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2例;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5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卒中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实,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低,可作为垂体卒中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OSA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88例OSAs的临床资料。88例共109枚动脉瘤。无眼部症状的48例69枚小型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9枚,单纯弹簧圈栓塞20枚;无眼部症状的17例单发大型或巨大动脉瘤中,球囊辅助栓塞2例,支架辅助栓塞13例,球囊联合支架辅助栓塞2例;合并视力障碍的23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小型动脉瘤12枚,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11枚),12例栓塞,1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栓塞治疗的98枚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示,致密栓塞87枚,瘤颈部分显影11枚。88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6个月DSA或CTA随访,致密栓塞的47枚小型动脉瘤中,复发2枚(4.2%);17例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中,复发5例(29.4%)。合并视力障碍的23例中,术后眼部症状改善13例(栓塞6例,夹闭7例),未见明显变化6例(栓塞3例,夹闭3例),加重4例(栓塞3例,夹闭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OSAs微创、安全、有效,但对改善视力障碍而言,夹闭术可能优于栓塞术。  相似文献   

5.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位置深在,与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密切,是颅底较难手术的部位之一。1996年6月至2002年8月,我科共收治1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采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51.8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23.5个月。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15例;视力障碍13例,其中单侧视力下降10例,双侧视力下降3例,视力障碍者的视敏度均在0.5以下,单眼完全失明3例;视乳头水肿8例,其中Foster-Kenedy综合征3例,视野缺损3例;癫痫大发作…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损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视神经损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颅脑损伤致视力障碍病人行经翼点入路手术.打开硬膜后在显微镜下清除骨折碎片,磨开骨性视神经管,开放视神经鞘,切开镰状韧带,清除视交叉周围的血肿。结果术后随访2-6个月.9例有效,总有效率69.2%。结论经颅显微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所致视神经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视神经管有无骨折不是决定手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鞍上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鞍上脑膜瘤 2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年龄 2 6~ 80岁 ,平均 4 3 2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神经放射学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2 .临床特征 :本组病史最短 10个月 ,最长 4年 ,平均 2 6年。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障碍。其中 2 4例病人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单侧视力障碍者 18例 ,双侧视力障碍者 6例。视力障碍合并头痛者 18例 ,合并有内分泌障碍者 4例 ,精神障碍者 2例 ,嗅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者 2例。3.神经影像学检查 :本组 2 2例病人行CT及MRI…  相似文献   

8.
垂体微泌乳素腺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乳素腺瘤在垂体腺瘤中比例较大,占40%~50%。它是引起生殖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的病因。生育期女性表现为少经或闭经、不育和溢乳,男性和绝经期女性多为垂体占位的表现(头痛、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减退)。泌乳素腺瘤绝大多数是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10mm的腺瘤。高泌乳素血症主要原因是泌乳素腺瘤所致,微泌乳素腺瘤也可以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一旦病人被怀疑患有泌乳素分泌型腺瘤,就应该进行头颅MRI检查,并且通过增强MRI可以描绘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的侵袭范围。治疗微泌乳素腺瘤的目的在于抑制过多的激素分泌;保护残余的垂体功能;防止肿瘤复发。大多数微泌乳素腺瘤的病人可以通过服用一些显效的药物(如多巴胺激动剂等)治疗,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在显微镜下或内窥镜下对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对垂体腺瘤病人选择手术治疗之前,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生长范围;病人的年龄;不育病人对恢复生育能力的渴望程度;多巴胺激动剂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对此类药物的承受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垂体腺瘤的60%.其临床表现包括闭经、泌乳、不孕、头痛、视力障碍及垂体功能低下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后视力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和视路不同部位损伤引起的,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挽救病人的视力。1992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科对8例脑外伤后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采用冠切单侧额下入路,28例经额底外侧入路,6例经额颞入路.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2例,Ⅱ级切除28例,Ⅳ级切除6例.术后视力改善47例,无明显变化7例,2例恶化.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改良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总结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我科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50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鼻蝶入路,手术全切肿瘤450例,次全切除43例,部分切除7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97.9%术后视力得以改善;功能性腺瘤手术后86.2%以上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无病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具不需剃头、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问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不同的就诊目的及肿瘤大小、症状的不同,探讨适合病人个性化规范化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684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根据肿瘤大小,结合症状及就诊目的.分别采取手术、药物及放疗方法,并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 369例采用手术治疗,全切除率为91%,多数为直径〉1.5cm的肿瘤。250例药物治疗(溴隐亭)者中有189例微腺瘤患者,其症状改善率为178/189。65例γ刀治疗者中症状改善者为46例。结论对肿瘤直径〉1.5cm,有视力障碍者可首选手术治疗。对有生育要求的,肿瘤直径≤1.0cm者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肿瘤直径〈1.5cm,未累及视神经,又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γ刀治疗效果肯定。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常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及视力障碍等症状。尤其眩晕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最大。此前对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多采用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循环的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同时,VBI的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粘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成为多次复发乃至继发椎基底动脉系统(VBA)卒中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胶质瘤罕见 ,大部分视神经胶质瘤发生于 2 0岁内。临床自然发展病程为 :因肿瘤生长引起视力障碍甚或死亡。本文就其病理学特点、生长部位、临床表现、与神经纤维瘤病的关系、治疗方法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鼻外筛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力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鼻外筛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力障碍彭琳,杨士长我院1991年12月至1993年12月对颅脑外伤引起的视力障碍15例经鼻外筛窦人路行视神经减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5例中男14例,女1例,右眼损伤9例,左眼6例,年龄9—50岁,平...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瘤相当常见,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7.5~15/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不同垂体腺瘤由于其发病机制、生物学特点及对不同治疗方法反应不同,其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1手术治疗1.1经颅手术为治疗垂体腺瘤的传统手术方式,其包括经额叶、经颞叶和经蝶骨翼前外侧入路。适合于体积巨大、哑铃型、肿瘤向鞍上和鞍旁生长者。但该人路创伤明显较经蝶手术为大,时间长。经颅手术的比例逐渐减少,一般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8.
鞍膈脑膜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根据作者治疗的10例鞍膈脑膜瘤(DSM)的体会并复习有关文献。方法:根据Kinjo报告我们也将此类肿瘤分为三种类型:A型:起于鞍膈的上面,肿瘤位于垂体柄的前方;B型:起于鞍膈的上面,肿瘤位于垂体柄的后方;C型:起于鞍膈的下面,垂体挤压不可见。结果:每种类型有各自的临床表现,A型表现为一侧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极似鞍结节脑膜瘤,亦有肿瘤较大,表现为尿崩者;B型除引起视力障碍外,还有垂体功能低下;C型类似无功能垂体腺瘤,除视野缺损外,还有双颞侧偏盲。结论:MRI可对DSM作出确切的诊断。手术入路:适于A、B型的DSM的肿瘤,采用经额部入路;适于C型的DSM,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结果:1例死亡,9例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PRL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6.55岁。血清泌乳素63.5~150000ng/ml,肿瘤最大径4~70mm。本组头痛50例,视力障碍47例,视野缺损41例,性功能障碍59例。根据Knosp分级方法,其中侵袭性腺瘤6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46例。经手术及综合治疗后,PRL水平降至正常15例(14.71%),明显下降21例(20.59%);性功能障碍恢复正常17例,头痛消失或明显改善38例,视力障碍恢复正常或改善39例,视野缺损恢复正常或改善37例。结论男性PRL腺瘤病人具有年龄高、肿瘤大且多呈侵袭性生长及PRL水平高等特点,单纯手术治疗疗效差,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42例动脉瘤夹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手术夹闭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对动脉瘤病人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系统整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动脉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42例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中,37例治愈出院,2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遗留记忆力减退.1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1例为多发动脉瘤、一动脉瘤位于海绵窦段,1例为大脑后动脉瘤合并AVM。结论严格的围手术期和手术治疗动脉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