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与IBD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TNF-α与IBD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的研究,TNF抑制剂在治疗IBD中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者就近年关于TNF-α与IB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有关。IBD在国外特别是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在国内该病的报道日渐增多。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一些新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疗效。对IBD的治疗,目前着眼于控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以有效控制疾病发作和维持缓解。传统治疗IBD的三大类药物(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仍是治疗IBD最常用的药物。随着IBD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指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IB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发病人群多为青年,IBD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近年来,IBD的治疗观念有所改变,认为症状控制并不是治疗目标,而更强调黏膜愈合及改变自然病程。观念改变引导的IBD治疗相对更加积极,如认识到对难治性、复  相似文献   

4.
林艳  郑长青 《华西医学》2015,(3):565-56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现有的IBD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近年来干细胞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目前的研究多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治疗IBD。HSCT用于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包括基因治疗、直接参与受损肠黏膜修复及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等方面;MSC用于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包括在受损肠道局部定植参与修复、免疫调节功能及促进损伤局部微循环重建等功能。HSCT及MSC在IB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研究空间。现就干细胞在治疗IB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姜慧卿 《临床荟萃》1991,6(10):435-43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氏病(Crohn Disease,CD).三十余年来IBD的药物治疗主要局限于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 SASP)和皮质类固醇,尽管收到了一定疗效,但常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近来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和甲硝哒唑(Metronidazole)对CD有效;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cotropin,ACTH)对某些重症UC疗效明显.本文仅就IB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tative colitis,UC)与克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上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IBD病因尚未明确,针对炎症性肠病病理、生理等研究不断进行,随着对IBD的深人了解认识,原有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的改进及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制剂运用于临床,尚有多种药物于研究中,现对IBD近来年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规治疗在使用药物快速诱导缓解后还往往需要相关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既是实现长期维持的关键,也是目前临床上终止用药的首要因素.在许多已知的IBD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常常导致停药而影响IBD患者的治疗.本文对治疗IBD...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症状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通常需要终身治疗。经腹肠道超声(TUBS)已成为临床IBD疑诊患者筛查的首选影像技术,对确定IBD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发现腹部并发症、评估炎症活动性及治疗后随访均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口服肠道超声造影、经静脉超声造影等超声新技术扩大了TBUS在IBD中的应用能力;而新兴的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更有望使TBUS在疾病早期诊断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监测指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炎症性肠病(IBD)病情活动临床监测指标的价值。方法分别观察了IBD活动组患者15例[其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1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5例],IBD非活动组患者15例(其中缓解期UC10例,缓解期CD5例)和12例对照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病理变化,按Oshitani评分标准和d'Haens评分标准进行UC和CD组织学评分,测定结肠黏膜MPO和SOD活性。结果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8±5 vs 3±1)、(5±2 vs 3±1)(P<0.01),IBD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亦较IBD非活动组高(8±5 vs 5±2)(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黏膜MPO活性均较对照组高[(3.55±0.38)U/g vs(1.52±0.24)U/g、(2.28±0.30)U/g vs(1.52±0.24)U/g](P<0.01),IBD活动组MPO活性较IBD非活动组高[(3.55±0.38)U/g vs(2.28±0.30)U/g](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黏膜SOD活性均较对照组低[(104.58±18.91)U/mg vs(212.44±14.22)U/mg、(170.91±13.57)U/mg vs(212.44±14.22)U/mg](P<0.01),IBD活动组SOD活性较IBD非活动组低[(104.58±18.91)U/mg vs(170.91±13.57)U/mg](P<0.01)。结论MPO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两者可作为IBD病情活动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严重却又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且鲜有IBD患者得到合适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本文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性疾病,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除可应用于IBD的诊断外,还可作为一种载体,实现所携带药物、抗体等的靶向释放,起到对IBD靶向治疗作用,在IBD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是发生于胃肠道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为其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其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普遍认为IBD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改变等多因素所致。随着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及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计划的开展,人们对肠道微生物——"被遗忘的器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在IBD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重视。研究认为IBD患者中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精确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从而触发了基因易感个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恢复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稳态成为治疗IBD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就IBD患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现象、其与IBD发病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蓉  罗金措  张桂梅  张海燕 《全科护理》2021,19(11):1485-1488
综述国内外粪菌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护理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前的护理准备、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及治疗后护理等,指出应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辩证看待FMT治疗IBD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和复发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抑郁和焦虑在内的精神病共病在IBD中很常见.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肠道菌群改变(失调)被认为是IB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新因素.其次,IBD的复发和缓解过程强调了其他调节因子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讨论IBD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微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钙卫蛋白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联合检测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IBD的患者79例作为IBD组,腹痛、腹泻等排除IBD的患者42例作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液样本中ANCA和粪便样本中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 79例IBD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为(493.86±204.18)μg/g高于疾病对照组[(71.46±60.51)μg/g]和健康对照组[(36.19±13.46)μg/g].钙卫蛋白在IB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0%、19.0%、0.0%;ANCA在三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4.8%、0.0%.IBD组的钙卫蛋白、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钙卫蛋白与ANCA联合检测在IB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5%、23.8%和0.0%.结论 钙卫蛋白和ANCA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IBD的诊断率,为临床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状况。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消化内科接受住院或是门诊治疗的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临床资料,并选取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迷走副交感神经和交感肾上腺能神经功能的检查。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05例,其中IBD患者70例(UC患者38例,CD 32例),对照组35例。IBD患者的卧立位心率变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5,P0.001);两组受试者的瓦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00,P=0.690)。IBD组患者的卧立位血压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845,P0.001);IBD组患者的握力实验血压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73,P0.001)。结论 IBD患者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其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而迷走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7.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降阶梯治疗"已成为IBD药物治疗的新模式,并日益受到重视。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nab,IFX)是人鼠嵌合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1],用于激素和免疫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否可以作为评价炎症性肠病(IBD)疾病活动度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IBD患者98例,并收集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别检测IBD组和对照组的RDW、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判断疾病不同阶段RDW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RDW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BD组RDW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5±1.9vs 13.5±0.7(P<0.01),IBD组活动期患者RDW值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16.2±1.8vs 14.3±1.2(P<0.01),IBD组的RDW值与ESR、CRP、PLT有显著正相关性,与Hb有显著负相关性(r=0.383、0.421、0.550、-0.554,均P<0.01)。结论 RDW值在IBD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RDW值与IBD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区分炎症性肠病活动期与缓解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2例IBD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治疗依从性问卷,对其一般资料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IBD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依从性相对较高,而定期复查和适当锻炼的依从性较差。患者是否参加自我管理项目的教育和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其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对IBD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IBD的传统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切除等,其目的是减轻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恢复肠道正常营养吸收功能、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及恶变[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肠壁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的肠道感染、肠道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2].近年来针对特异性免疫致病途径建立了免疫治疗的方法,选择性阻断其免疫性炎症级联反应,其靶向途径包括抑制T细胞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等[3].免疫治疗多用于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活动性CD和有活动性瘘管形成的中、重度IBD患者.目前IBD的免疫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迅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