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Guan Y  Xu BH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196-199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7岁.108例TNBC患者中,有乳腺癌家族史者8例,卵巢癌家族史者3例,自身曾患卵巢癌者1例.浸润性导管癌占87.0%,组织学分级多为Ⅱ、Ⅲ级.T1、T2期患者占92.6%,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49.1%,Ⅰ、Ⅱ期患者占75.0%.5年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8.1%、70.9%、72.1%和7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与TNBC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TNB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5.944,P=0.001).结论 TNBC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与白色人种相当,较黑色人种低.散发性乳腺癌可能是我国TNBC发病的主体.淋巴结转移是TNB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经放疗和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后,我国TNBC患者的生存率与白色人种患者接近,较黑色人种患者高.  相似文献   

2.
CD44V6、nm23-H1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 CD44 V6、nm2 3- H1 及 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990~ 1997年在本院治疗、随访资料齐全的乳腺癌患者 92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 (S- ABC法 )检测 CD44 V6、nm2 3- H1 及 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关系。结果  CD44 V6、nm2 3- H1 和 E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80 .4%、82 .6 %和 73.9%。CD44 V6阳性率在乳腺癌临床分期 ~ 期高于 ~ 期 (P<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1) ;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 ER阳性率、nm2 3- H1 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5 ,P<0 .0 1) ;CD44 V6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阴性者 ;ER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高于阴性者。结论  CD44 V6和 E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评价预后指标 ,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粘着斑激酶在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蛋白(focal adhesion k inase,FAK)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 ision法原位观察正常食管粘膜、单纯增生粘膜上皮、各级不典型增生上皮及癌组织中FAK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未见FAK蛋白的表达。单纯增生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上皮及癌组织中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10.0%、31.25%及62.5%,其中原位癌的阳性表达率为41.7%,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5.2%。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22.9%,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82.6%(P=0.0002)。FAK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及浸润深度加深而增加(P<0.05,P<0.01)。FAK阳性表达者术后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4%和38.38%,FAK阴性表达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和72.41%,两组3年及5年生存率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11和P=0.026)。结论FAK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细胞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FAK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比表达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DNA倍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敏感的SP免疫组化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和采用流式细胞检测DNA倍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143例乳腺癌中ER( ) /PR( )者 78例 ,ER( ) /PR(- ) 18例 ,ER(- ) /PR( ) 12例 ,ER(- ) /PR(- ) 35例 ,ER( )者 96例 ,占 6 7 1% ,PR( )者 90例 ,占 6 2 9%。ER表达状况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ER( )者预后较好 ,3年生存率为 93 75% ,ER(- )者仅 53 2 % ,两者显著差别P <0 0 5,56例乳腺癌中 ,二倍体 2 2例 ,四倍体 9例 ,异倍体 2 5例 ,DNA倍体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而二、四倍体肿瘤预后较好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5%和 88 7%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2 %和77 8% ,异倍体预后较差 ,3年生存率仅 6 0 % ,5年生存率仅 56 %。结论 :ER和DNA倍体表达和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首次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再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放疗或化疗结合放疗 ,远处转移乳腺癌患者采用转移灶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的效果。结果 :(1)首次治疗后复发及转移未再治疗 2 0例 1年内死亡 ,胸壁或 和淋巴结复发治疗后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 73% (2 4 33)、4 8 38% (15 31)、18 5 2 % (5 2 7) ,远处转移患者经治疗后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11%(11 18)、16 6 7% (3 18)、6 6 7% (1 15 ) ;(2 )再治疗后局部复发组死于复发 8例 ;远处转移组 4例死于转移灶未控 ,13例死于多部位癌转移。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为主方案 ,可提高复发和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数量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0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282例。所得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 %、50.12 %、36.70 %;有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35 %、22.46 %、7.94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淋巴结转移数量与食管癌的生存率呈负相关;(3)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与癌组织的分化、长度、周径及是否有癌栓有关。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数量与该病预后有重要关系,能反映其预后,建议pTNM分期将淋巴结转移数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浸润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56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6例IDC中,Ⅰ级、Ⅱ级和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2%、70.2%和51.9%,3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28.9%、56.1%和79.3%,3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c-erbB-2阳性率分别为36.8%、60.2%和75.0%,3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与5年生存率、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EGFR及TIM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 0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和TIMP 1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EGFR表达阳性率为 61.5 4% ,表达阳性者腋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 (P均 <0 .0 5 )。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EGFR表达阴性者生存率高 (P <0 .0 1) ;TIMP 1表达阳性率为 60 .77% ,其中 3 6.15 %高表达 ( ~ ) ,63 .85 %无或低表达 (-~ ) ,高表达者肿瘤体积小、临床分期早、淋巴结转移少、生存率高 (P均 <0 .0 5 ) ;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 ,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 <0 .0 5 )。结论 EGFR和TIMP 1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对腋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 ,EGFR检测有助于评估其中预后较好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患者资料,要求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5%,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23、86例。放疗后原发部位无肿瘤(106例)与有肿瘤(205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3.2%(χ2=11.53,P=0.001。129例原发部位有肿瘤但无淋巴结转移的T1+T2、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0%、16%(χ2=20.20,P=0.000)。211例无淋巴结转移与 95例淋巴结转移 1~3、≥4个的生存率分别为38.3%(5年)与13%(5年)、14%(3年,5年为0)(χ2=42.13,P=0.000)。多因素分析先显示术前放疗后局部有无肿瘤残存、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32.20、36.33、18.24、4.60、6.21,P=0.000、0.000、0.000、0.032、0.013)。结论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能预测其预后,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高危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因而不能从针对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和Her-2的靶向治疗中获益.本研究旨在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1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0%.T1、T2患者占78.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48.4%,Ⅰ、Ⅱ期患者占60.9%.5年无病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1.1%、84.3%、75.8%和8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分期和脉管癌栓与TNBC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R=17.449,P=0.000)、原发肿块大小(RR=31.237,P=0.000)是影响TNBC预后的因素.结论:TNBC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时常年轻、有淋巴结转移、肿块较大,有乳腺癌家族史,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小是影响TNBC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桩蛋白 (Paxillin)、E -钙粘蛋白 (E cadherin)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肺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12 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 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 9 1% ( 4 7/12 0 )、81 3 % ( 65 /80 )、83 3 %( 4 4/5 3 ) ,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 5 % ( 5 1/12 0 )、87 5 % ( 70 /80 )、96 2 %( 5 1/5 3 ) ,三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肺癌组织中Paxillin和E cadher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 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 3年生存率有关系 ,P <0 0 5。结论 :肺癌组织中Paxillin、E cadherin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 ,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MMP-2、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之间的可能关系,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 65例乳腺癌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以细胞浆中有棕色颗粒计数分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及强阳性.结合随访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P-2和 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MMP-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无淋巴结转移者,MMP-2表达较低;有淋巴结转移者,MMP-2表达较高.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则无关.MMP-2和MMP-9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二者均影响预后,MMP-2低表达组术后10年生存率为100%,MMP-2高表达组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11%、75.0%、66.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9低表达组术后10年生存率为100%,MMP-9高表达组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49%、72.97%、64.8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MP-2和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有关;MMP-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MMP-9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二者高表达生存率均降低,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半定量检测p2 1蛋白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2 1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核 ,呈棕黄色。在 2 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无p2 1蛋白表达。在 69例乳腺癌组织中有 3 0例p2 1蛋白阳性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 ,随组织学分级升高 ,p2 1阳性率下降 (P <0 0 5 ) ,随临床分期升高 ,p2 1阳性率下降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组p2 1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p2 1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 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p2 1蛋白阴性者术后 5年无瘤生存率 (P <0 0 5 )。结论 p2 1蛋白可用来评估乳腺癌细胞分化情况及转移潜能 ,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皮钙黏附素 (epithelialialcadherin ,E cadherin)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 cadherin表达水平 ,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5 1例中E cadherin高表达者 2 1例 ,占 4 1 2 % ;低表达者 30例 ,占 5 8 8%。E cadherin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状态、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复发和转移相关 ;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E cadherin高表达组术后 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 cadherin表达水平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E cadherin表达下调促进肿瘤恶性进展 ,可作为乳腺癌失分化和强侵袭性行为的指标。E cadherin表达水平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129例3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Wang ZH  Xu BH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11-113
目的 分析 30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198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12 9例 30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 30岁以下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 2 .6 %。总的 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5 %和 4 6 .7%。肿瘤≤ 3cm和 >3cm患者的 10年生存率分别为6 5 .5 %和 2 7.4 % (P <0 .0 1)。腋淋巴结转移阴性、1~ 3枚阳性和≥ 4枚阳性者 ,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 .5 %、4 0 .9%和 31.4 % (P <0 .0 1)。用三苯氧胺 (TAM)治疗组和未用TAM治疗组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3.7%和 4 5 .0 % (P <0 .0 1)。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占本组病例的 2 4 .8% ,其 10年生存率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和是否用TAM治疗 ,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 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 ,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和TAM治疗 ;相同分期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后 ,其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412例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方法 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分析影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结果 随访率为98.7%.随访满5、10年者分别为215、41例.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81.3%.无、有局部复发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9%、69.9%(x2=20.79,P=0.000).5、10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7%、18.6%.多因素分析显示T2期,≥2个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为影响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含0~1、2~3个预后因素的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9%、36.9%(x2=20.6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阳性淋巴结转移率>25%为影响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无、有局部复发的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7%、36.6%(x2=16.34,P=0.000).结论 对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且含2~3个影响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者建议行术后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426例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别问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426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154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超出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7.6%和83.5%,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5%和80.1%,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3.2%和69.3%;有淋巴结转移者272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超过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67.1%和54.7%,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63.5%和50.2%,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1.2%和38.4%.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组与25枚以上组相比,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组比较,无沦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达20枚以上.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IF4E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eIF4E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14/30)和88.89%(48/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F4E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组织uPA和nm2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etiba-tor,uPA)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PA及nm23在9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uPA及nm23阳性表逸率分别为65.3%和31.6%.高分化乳腺癌(Ⅰ级)uPA阳性率(37%)低于中低分化l乳腺癌(Ⅱ、IN级)(分别为75%争77.1%),P<0.05;nm23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uPA的阳性率(78.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4.7%);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nm23的阳性率(50%)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20%),uPA与nm23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两者均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uPA和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uPA和nm23表迭状况,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食管粘膜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彤  侯宁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162-163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癌 (MEC )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2 4例MEC的临床及病理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MEC的 3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 2 1/ 2 4) ,83 .3 %( 10 / 12 )和 85 .7%( 6/ 7)。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受累只发生在癌肿侵及固有膜或粘膜肌层者 ,其发生率均为 4.2 %( 1/ 2 4) ,MEC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3年生存率为零 ( 0 / 2 )。结论 MEC的预后与早期胃癌相似 ,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