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等是诱发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的多个药理机制能通过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方式干预上述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梳理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国内外缺血性卒中防治指南,以期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洋  刘梅林 《中国医药》2013,8(2):270-271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血脂异常对糖尿病人群发生大血管并发症有明显作,全球现有2.46亿人患糖尿病,南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渐增,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会达到3.8亿。2种类型糖尿病都与血脂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18例,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成高危组、极高危Ⅱ组、极高危Ⅰ组,对这三组患者入院后与随访3个月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18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者115例,应用率为52.75%,其中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的符合率较高危组与极高危Ⅱ组高(P<0.05);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者为49例,应用率为22.48%,较住院期间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他汀类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复发率,然其二级预防中用药依从性较差,与应用指南符合率较低,临床应予以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合理用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Endc等从桔青菌中分离出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化合物,从此启动了开发他汀类(Statin)系列产品的新纪元.随后从一些真菌代谢物中发现了普伐他汀等,进而将洛伐他汀甲基化合成了辛伐他汀.从微生物发酵抽取、半生物合成走向全人工合成之路.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 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还可以抑制该途径中其他诸如多萜醇、泛醌、法尼醇等的代谢,除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再灌注心肌损伤、抗氧化应激、影响神经内分泌等作用[1]。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调血脂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药物。调查显示[1],我国血脂控制达标率与指南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明显低于国外调查。因此,应该积极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相互作用较复杂,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临床药师应在该类药物应用中做好药学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蕾  蔡运昌 《贵州医药》2009,33(2):176-179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的问世是降脂药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耐受性好等优点,还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多重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金晓红  托娅 《首都医药》2008,15(12):33-34
目的 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类进行探讨.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可降低其发生率的20%~34%.结论 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