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SCD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并对急性非ST段抬高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的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SCD常见于70~8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原因主要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脏破裂等,死亡时间以下午5时至凌晨2时居多。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指标情况,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SCD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就需严格监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脏破裂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情况,并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及时应用除颤器。 相似文献
2.
我部于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在家中抢救因盆浴时间过长诱发心脏性猝死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男 ,82岁。高血压病史 32年 ,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2 5年。于 2 0 0 2年 10月 2 5日在家中盆浴 ,在水中浸泡 4 0分钟 ,患者突然感觉心前区憋闷、乏力、气短。家属即给硝酸甘油 1片舌下含服 ,但患者突然口唇青紫、意识丧失 ,遂通知医生到现场就地抢救。查体 :患者面色苍白 ,意识不清 ,血压测不到 ,双侧瞳孔固定反射消失 ,神经反射消失。心音听不到 ,心电图检查示 :呈直线 ,无生物电反应。立即行心外按压 ,吸氧 ,保持呼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老年及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6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主要症状、梗死部位、合并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典型胸痛者仅占39.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51.47%,明显高于对照组35.29%的比例;72.06%的观察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29%的比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几率分别为33.82%和22.06%,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和7.35%的比例。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严密观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中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临床就诊叙述、合并症、误诊原因等方面资料。结果老年人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临床叙述不准确,合并症多,临床极易误诊,延误早期溶栓及急诊PTCA。结论抓获老年心肌梗死特点,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1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老年68例,小于60岁中年病例4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合并症、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中年女性,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无痛或者胸痛不典型起病者居多,易多发部位梗死,且并发症、合并症多,病死率也明显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人群要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高危疾病,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临床应予以重视,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7.
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12例,其中60岁以上72例,占64.3%,现就72例老年心肌梗死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60岁以上老年人AMI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多,并发症、病死率明显增多。以急性左心力衰竭竭为超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增多,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AMI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性别对AMI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60-6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36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4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显著低于对照组(38.9%);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其分成青年组及老年组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高,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并发症多,室上性心律失常也较多,再梗率、病死率均较老年前期发病率高。结论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占多数,并发症多且严重,再梗率、病死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引起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与部分心肌坏死,临床常表现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电图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的系列特征性改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66-66
目的研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临床就诊叙述、合并症、误诊原因等方面资料。结果老年人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临床叙述不准确,合并症多,临床极易误诊,延误早期溶栓及急诊PTCA。结论抓获老年心肌梗死特点,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高,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现对本院近10年(1992年-2002年)住院的3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情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钟国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98-20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处理方法与并发症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52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对照组52例,为同期住院非老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并存病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患者急性心梗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有效率、无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3.1%、17.3%和9.6%,有效率低于对照组的86.5%,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14.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伴发病的构成比及患病率亦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谨慎防治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35例老年AMI与46例非老年AMI在首发症状、心肌梗死的部位、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区别,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老年AMI组胸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胸痛时,心力衰竭、胸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心力衰竭、急性脑血管意外、肺内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发生胸痛者较少,无胸痛时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胸闷,心力衰竭、肺内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预后。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5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5例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作为参考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期内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3年随访期内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较多,预后差,死亡率高,严格控制血糖对于改善预后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人,由于心脏原因,在急症出现之后1h内发生的以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病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我们通过对我院57例SCD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以了解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老年心脏性猝死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