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各20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形态、性质以及冠脉重构特点,比较其异同。结果: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两组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19.9、23.8,P值均为〈0.01);中间斑块和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0.38、1.68,P值均为〉0.05)。偏心性斑块、同心性斑块、血管正性重构和负性重构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4.86、4.86、6.12、6.12,P值均为〈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可以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区分其性质,推测斑块稳定性,可以为冠心病的危险性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急性临床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急性临床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64-slice 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成像应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随访、冠状动脉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PCI术后需要影象学随访或疑诊再狭窄者,行MSCT成像,并对部分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MSCT成像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尤其是支架两端的血管狭窄;对多数支架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和管腔评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MSCT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学特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可满意的用于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对冠脉显示和判断冠脉狭窄度的可行性。方法85例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CA)检查,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能力,判断冠脉的狭窄度并与SC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的总显示率为96.7%,MSCTCA显示未见狭窄冠脉血管477段,轻度狭窄119段,中度狭窄191段,高度狭窄41段,总诊断准确率为92.9%,正常血管段的准确率为99.2%,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5.1%,以有临床意义的中高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作为阳性标准,MSCTCA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3.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7.3%,MSCTCA诊断与SCA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CA可获得较好的冠脉图像并准确判断其狭窄度,是冠心病筛查以及诊治后随访的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人选患者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计算斑块积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3例)和非冠心病组(4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冠心病双支病变组(36例)、冠心病三支病变组(32例).结果 比较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Gensini评分的测定值,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正相关(r=0.75),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正相关(r=0.64),冠状动脉造影的Gensini评分积分与IMT正相关(r=0.75).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测冠心病并反映其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高,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就越重,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测冠心病并反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效果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证实管腔狭窄程度<50%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2个月后,2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平均容积分别从治疗前的(17±6)、(24±5)、(42±12)mm3下降至治疗后的(13±4)、(20±7)、(32±10)mm3,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平均容积分别从治疗前的(16±4)、(26±4)、(41±13)mm3下降至治疗后的(13±6)、(23±7)、(36 ±8)mm3,治疗前后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平均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平均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平均容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能有效监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维惠  李牧 《天津医药》2007,35(6):447-448
已有广泛研究发现,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西方国家,因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缺血性卒中占19/~35/,由于超声和放射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彩色多普勒及CT血管造影(CTA)等手段进行颈动脉颅外段的检测,旨在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从而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数字减影(DSA)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及DSA两种血管成像检查,依据血管分支和节段评价二者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A及DSA检查,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7.7%、90.0%、98.9%、81.8%。其中Ⅰ、Ⅱ、Ⅲ、Ⅳ、Ⅴ级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5%、92.9%、90.9%、88.5%、95.8%。与DSA比较,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一致性,对管腔狭窄程度分级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节段性管腔狭窄程度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狭窄程度分级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CT设备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并对临床医学产生划时代影响。目前,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其较高费用、有辐射损伤和创伤、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使用,另外,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仅有1/3需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MRA检查  相似文献   

11.
血清抵抗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岚  王勇德  张健 《天津医药》2007,35(7):506-508
目的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获取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抵抗素水平(2.09±1.12)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0.83)μg/L(P<0.05).(2)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66,P<0.05).结论高抵抗素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建相位窗选择.方法:9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5%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相位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两组:心率≤75 min-1者为Ⅰ组,76~90 min-1者为Ⅱ组.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相位的图像质量(排除冠脉重度钙化者).结果:心率≤75 min-1者,在7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98.02%(247/252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心率76~90 min-1者在4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77.27%(68/88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所有受检者,结合75%及45%两个相位窗,共有93.82%(319/340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结论:对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行75%及45%两个相位窗重建,即可使绝大多数受检者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licespiralCT,64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限度。方法 41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2周内进行了64S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了解其限度。结果以CAG为金标准,64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管腔内径狭窄≥50%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5.4%、阴性预测值为97.8%、阳性预测值为80.0%。在对照的448个节段中,64SCT误判25个节段,其原因及节段分布为:回旋支远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相对运动幅度更大所致的伪影7个节段,心率过快所致的伪影3个节段,心律不齐所致的伪影3个节段,呼吸伪影4个节段,冠状动脉管壁钙化伪影8个节段。结论 64SCT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呼吸运动、管壁严重钙化的患者中及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段相对运动幅度较大的血管节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张勇  曹中朝  刘滨松 《医药世界》2010,(9):996-996,998
目的比较64排螺旋冠状动脉(冠脉)CT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越性,从而比较二者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选择71例老年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CT与冠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冠脉CT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64排螺旋冠脉CT可以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19例房颤患者行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仝开军  舒荣宝  程刘兵 《安徽医药》2015,36(9):1061-1064
目的 比较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5例患者分为两组,5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PGA组),51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RGH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主动脉CT值等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PGA和RGH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97±1.24)mSv、(14.37±1.5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组较RGH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72.4%。PGA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36段,RGH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02段,两组间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分级评分、平均评分、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A相比RGH,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且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建平  陈亮  李昕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474-147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问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六型,比较六型患者颅脑CT平扫梗死灶的数量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其中Ⅳ~Ⅴ型、Ⅵ型与其他四型患者缺血性病灶数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Ⅳ~Ⅴ型,与Ⅵ型相比及其他四型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超下确定的斑块不稳定性与临床发现有着一致性,可以作为确定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咯血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100例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所见及镜下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肺结核18例,支气管扩张21例,肺癌28例,肺脓肿13例,钩端螺旋体病、肺栓塞、曲霉菌病各2例,放线茵病、肺吸虫病、支气管结石、主动脉支气管瘘、肺脂肪栓塞综合征、肺子宫内膜异位症各1例;隐源性咯血8例.结论 平片是咯血患者检查的常规方法,CT扫描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然心率下40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40)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40CT对21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自然心率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对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VR、CPR、MIP等后处理,得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图像,并根据图像质量评分。实际扫描心率范围52~119/min,以10/min为间隔,按不同扫描心率将图像分成6组。各组间图像质量采用Kruskal-Wallis单向评秩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分析组间图像质量是否一致。结果:在50~100/min心率范围内各心率段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心率〉100/min图像质量下降,造成图像质量与其他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hilips Brilliance40CT扫描技术的提高使其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提升,适用心率范围加大,可在自然心率下完成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得到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冠状动脉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准确性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检查方法.但它属于有创检查,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临床检查费用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MDCT)的技术发展,其对心血管的检查已日渐成熟,在心脏成像检查也有大量临床应用报道,主要包括MDCT冠状动脉检查[1,2]和心功能灌注检查[3].MDCT以其扫描速度快,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资料信息的处理能力强大,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中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同时行MD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DS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患者资料55例,以SC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探讨CTCA的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