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8例胰腺及壶腹周围肿瘤针吸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7~ 1999年以来外科住院手术病人 ,疑为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病变者 78例 ,行针吸细胞学 (FNAC)检查 ,阳性 61例 ,可疑阳性 4例 ,假阳性 3例 ,假阴性 3例 ,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 68例为恶性肿瘤 ;余 7例为阴性。本组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 92 3 %。我们体会 ,对 5 0岁以上病人 ,近期出现进行性黄疸和原因不明顽固性上腹痛 ,伴有放射痛 ,难以用胃肠疾病加以解释者 ,应考虑进行FNAC检查。胰腺肿瘤多起源于胰导管上皮粘液细胞恶性增生 ,不易做冰冻切片 ,而吸取胰液常可查到脱落的肿瘤细胞 ,从而获得细胞学诊断。胆管肿瘤起源于胆… 相似文献
2.
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胰腺肿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胰腺肿瘤的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冰冻切片和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 48例 (77.4% )胰腺肿瘤为恶性 ,14例 (2 2 .6% )为良性。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是 77.1%和 60 .4% ,精确度分别为 82 .3 %和 69.4% ,特异性均为 10 0 % ,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精确度为 87.5 %和 90 .3 % ,高于单一的诊断方法 (P <0 .0 5 )。结论 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判断胰腺肿瘤性质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术中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用对36例胰腺肿块患者进行术中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胰腺癌25例,慢性胰腺炎10例,胰头假性囊肿1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诊断正确率100%,在术中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17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36例胰腺肿块患者进行术中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胰腺癌25例,慢性胰腺炎10例,胰头假性囊肿1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诊断正确率100%。在术中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近期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分析比较1997年12月~2004年7月胰腺肿瘤外科专业小组建立前后325例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1997年12月~2001年12月109例病例,2002年1月~2004年7月216例病例.前后两阶段术后近期发生总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1例(19.3%)和18例(8.3%),总死亡例数分别为4例(3.7%)和0例(0.0%).前后两阶段术后近期胆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3.2%;腹腔内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手术可行性评估、胰腺肿瘤外科专业手术小组的建立、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胰腺及壶腹部周围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随着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早期发现率及切除率正在增高。本文分析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病例作一报告。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性49例(68%),女性23例。手术组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非手术组17例,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5岁,平均53.8岁。40岁以上共54例,占全组病例的75%,各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壶腹及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 对32例壶腹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32例中术前因胆道梗阻合并感染行胆囊造瘘引流10例;术中胆囊造瘘引流16例,T管引流4例。多孔硅胶管插入胰管5cm支撑,另一端置空肠引流32例。与同期内未行手术治疗者19例对比。结果 术后胆瘘1例,胰瘘1例,无手术死亡者,全组平均随访5年,1、3、5年生存者分别为31例、17例、11例,5年生存率为3 相似文献
9.
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对治疗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的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6例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36个月,24个月,20个月,10个月,8个月及6个月,均存活,未发现术后肿瘤复发,返流性胆管炎及脂肪泻等并发症。结论: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扩大了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切除范围,是治疗壶腹及周围良性肿瘤,无明显区域淋巴结转移移早期癌及重度黄疸,高龄,全身状况差病人首选的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 :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 ,十二指肠二、三、四段 ,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 ,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 ,且变异多见 ;在功能上较复杂 ,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 ,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 ,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 ,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 ,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 ,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 ,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 ;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 ,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 ,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 ,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 ,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壶腹部占位患者术前EUS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评估EUS术前诊断准确性。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病灶显示率92.31%,诊断准确率84.62%,T分期判断准确性为76.92%,N分期判断准确性为53.85%;对壶腹部占位病灶显示率为93.75%,诊断准确率93.75%,T分期判断准确性为62.50%,N分期判断准确性为68.75%。结论 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乳癌术前细针针吸细胞学替代术中切除活检的指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乳癌术前细针针吸细胞学选择性替代术中切除活检的可能性,对1995年9月~1996年5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118例“乳房肿块”病人均行了术前临床触诊及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118例病人病理证实为乳癌者69例。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乳癌灵敏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7.1%。当触诊与细针针吸均阳性时,其联合诊断乳癌的灵敏度仅为47.8%,但联合阳性预测值却达到100%。提示:对于住院接受手术的乳腺肿块病人,如果术前触诊能基本肯定为乳癌,则应行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若针吸涂片查到癌细胞,则可免除术中切除活检而直接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983年~1991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共48例,其中胰腺头癌26例,胰体尾癌3例,壶腹癌15例,胆总管下端癌4例。Whipple手术23例,胰体尾切除2例。手术死亡率8.7%.行改良式胆囊空肠Y型吻合为主的姑息手术23例,手术死亡率8.3%.手术切除者随访率88%,1年存活率86.4%,3年存活率78.9%,5年存活率62.5%.姑息手术21例均经随访,平均术后存活7.4个月。 相似文献
14.
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占位性病变细针穿刺活检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肿块进行定性诊断,为手术方式及其它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并评价该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CT、MRI和B超诊断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16例病人进行了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EUS-FNAB),同时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有无周围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结果16例中12例(75%)得到足够的细胞量,8例(50%)得到足够的组织量。其中11例(68.6%)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为胰腺癌或高度疑似胰腺癌,3例仅见炎性上皮细胞,8例病人经手术证实。EUSFNAB诊断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100%,病人均未出现感染、出血、胰瘘和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细针穿刺活检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我科1988年以来收治的15例上腹隐痛不适、隐痛伴发热,B超显示胆囊及胆道扩张但无黄疸存在的病人,经十二指肠低张造影、CT、ERCP等检查,诊断为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手术切除率66.7%,随访5年,5年以上生存4例,本文讨论对上腹隐痛不适,伴发热病例(类似胃炎、胆囊炎)不能忽视B超筛选,发现胆囊胀大,胆道扩张者,应进一步检查,及时发现那些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病例,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时 相似文献
16.
ERCP对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ERCP对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l例典型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ERCP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剖腹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壶腹周围癌,90.5%的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的时间早于黄疸l~2个月,壶腹周围癌的ERCP直接、间接征象和特征性改变明显。结论 重视壶腹周围癌早期非特异性症状,若B超发现阳性征象,应及时、合理地应用ERCP检查,同时结合CT、MRCP等其他影像学方法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壶腹周围肿瘤是发生在Vater壶腹及其周围组织的肿瘤,包括来自Vater壶腹、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乳头和胰头部的肿瘤。近年来,壶腹周围癌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报道,壶腹周围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9位, 相似文献
18.
19.
对17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7例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壶腹周围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由于早期症状不特异、肿瘤位于腹膜后不易发现等而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在出现黄疸、疼痛、明显消瘦等症状时方到医院就诊,而此时肿瘤多已处于进展期,盲目的手术探查往往是无功而返,手术切除率极低。因此,如何提高对壶腹周围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准确评估肿瘤的手术切除性对于提高该部位肿瘤的诊断水平、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改善病人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以CT、MRI、腔内超声(EUS)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