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急性白血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参照组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关指标[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住院时间、死亡率]、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参照组的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低于参照组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VEGF、骨髓MVD低于参照组、bFGF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9.31±1.67)分、抑郁评分为(17.28±1.45)分,均低于参照组的(23.56±4.85)、(20.15±2.0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能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有效性,让治疗方案可行性更高,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时沛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34-135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Gemox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的Gemox方案进行治疗,21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治疗前后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为43.3%和5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Gemox方案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降低血清VEGF水平,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沙利度胺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治疗不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并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较.方法 随机将7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治疗组,38例)和最佳支持治疗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1个月和3个月后患者体重增加、症状改善、QOL评分、外周血VEGF蛋白、bFGF蛋白的浓度及两组的1年生存期.结果 治疗组在体重增加、症状改善、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VEGF蛋白、bFGF蛋白的浓度下降在治疗3月后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存期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嗜睡和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1.6%、18.4%和1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抗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特点,评价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克唑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6.51%及临床控制率79.07%均高于对照组的23.26%、4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NF-α、VEGF、bFGF水平分别为(10.45±2.99)、(384.59±70.50)、(8.65±2.45)pg/ml,低于对照组的(17.35±4.05)、(488.33±70.50)、(14.50±2.6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NSCLC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有助于抑制肿瘤发展、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以及单独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Arg-1、iNOS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Arg-1、iNOS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EGF、Arg-1、iNOS水平下降程度明显较大;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给予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进行临床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各项生化指标,且有利于提升其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LD-T)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M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标准化剂量的VAD方案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LD-T维持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蛋白、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治疗后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D-T维持治疗MM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可显著降低血清VEGF及IL-6水平,是治疗MM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酞咪呱啶酮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酞咪呱啶酮(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柃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血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TACE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分析AFP、VEGF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疾病控制率67.6%(25/37),与对照组的48.6%(17/35)相仿(P>0.05).治疗组血AFP、VEGF较对照组低.治疗后,治疗组的体重和机能状况(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9.6±8.9)kg vs.(57.7±12.7)kg和(53.2±8.1)分V8.(43.8±4.2)分](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TACE术能降低患者的AFP、VEGF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和其对A549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沙利度胺组,后者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5,10,20,40,60 mg/L)的沙利度胺体外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VEGF和VEGF-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沙利度胺体外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沙利度胺作用于A549细胞后,VEGF和VEGF-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沙利度胺体外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沙利度胺下调VEGF及VEGF-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丁丽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274-327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晚期胃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1次/14 d,同时口服卡培他滨片,每次1 250 mg/m2,2次/d,持续治疗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口服沙利度胺片,200 mg/次,1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神经纤毛蛋白-1(NRP-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35.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5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ESM-1和NRP-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VEGF、ESM-1和NR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XELOX方案能够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降低血清ESM-1、NRP-1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方案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某院诊治的102例RR-AML患者进行研究。将102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CAG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DAC方案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细胞生长因子、炎性因子、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种用药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ORR)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C方案联合CAG方案可极大地提高对RR-AML患者病情的缓解效果,可明显降低血清VEGF、b...  相似文献   

11.
徐征 《北方药学》2014,(11):57-57
目的:对比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与常规化疗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年龄38~59岁,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实验组在治疗时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含量分别为(536.31±256.82)ng/L和(831.25±291.6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对应的含量,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和0.03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对于急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抗血管形成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对新发骨髓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改善及病情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好转、肾功能逆转率分别为56.36%、21.81%高于对照组的36.67%、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1.82%与对照组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治疗新发骨髓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4例老年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加用沙利度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8.75%,与对照组的37.50%比较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增加,但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血清TNF-α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IPF疗效显著,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补肾化瘀法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VAD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肾化瘀法联合沙利度胺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蛋白、骨髓浆细胞、破骨细胞显著降低,成骨细胞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vs.51.67%,P<0.05)。在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和不良反应评估上,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所受化疗的影响更小(P<0.05)。结论补肾化瘀法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并且具有不良反应较少和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见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白芍总苷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46例,随机等分为白芍总苷组、沙利度胺组和沙利度胺白芍总苷联合用药组,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局部疗效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溃疡平均愈合时间和疼痛指数均低于两组单独用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的TNF-α和IL-2血清水平测定表明:三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降低,IL-2水平增高(P<0.05),并且联合用药组指标改变水平更加明显(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白芍总苷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比常规单独使用具更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血液科使用R-CH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的≥60岁的DLBCL患者86例,按其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单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n=43);治疗组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沙利度胺方案维持治疗(n=43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4年、5年总生存期(OS)率高于对照组(P<0.01);3年、4年、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老年人DLBCL,可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通州区人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情况、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合用治疗老年人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40例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AG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FGF、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FGF、VEGF水平分别为(98.50±7.64)、(102.78±7.1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17.79±8.11)、(115.84±7.8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0.05)。观察组患者的6个月存活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为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黄芪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炎性因子[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6.60%)(P<0.05);2组FEV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FEV1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8、hs-CRP、MMP-9、VEGF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8、hs-CRP、MMP-9、VEGF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积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可能与降低IL-18、hs-CRP、MMP-9、VEGF水平相关,且可改善症状、体征,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