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的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的一首良方,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药物组成.笔者多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该方加减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浅述笔者个人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临床引申应用近况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川芎、地龙、赤芍、桃仁、红花组成。原是主治气虚血瘀中风半身不遂的名方,近年来用于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1、内科疾病:(1)心脏病: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冠心病,连服2...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中医体质理论探讨血塞通治疗阳虚质、气虚质及血瘀质三种体质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使用血塞通治疗的85例脑梗死患者的体质类型、性别、年龄、并发症、给药方法、联用药及疗效观察等。结果85例脑梗死患者中阳虚质26例,气虚质28例,血瘀质31例;男48例,女37例;发病年龄最小42岁,最大89岁,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并发症高血压最多,其次糖尿病;经用血塞通40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后阳虚质、血瘀质显效及有效率高于气虚质。结论血塞通用于阳虚质和血瘀质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医学王清任所创制的著名方剂。经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证明,不仅可以治疗胸胁血府诸症,并可治疗周身各部位的血瘀症,均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施战宝 《贵州医药》2023,(10):1590-1591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各20例。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经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可辅助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程广清  杨晓妮  陈超  李长生 《中国医药》2014,(10):1461-1463
目的 探讨芪丹化瘀方对气虚血瘀证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证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芪丹化瘀组30例,脑心通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芪丹化瘀组患者应用芪丹化瘀方,脑心通组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均治疗21d,观察2组中医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神经缺损评分的变化,检测2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芪丹化瘀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脑心通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6/30)比73.3% (22/30);(7±3)分比(10±5)分;气虚证:(7.0±2.5)分比(9.1±3.2)分;血瘀证:(8.0±3.1)分比(9.5±3.1)分,P<0.05或P<0.01];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脑心通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芪丹化瘀方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参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5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7例和治疗组108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七益气活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患者症状及活动耐量改善情况。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活动耐量、证候积分、心功能参数,判定疗效;并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1、3个月两组6 min步行距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50%;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4.63%低于对照组的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35):4910-4914
目的:了解治疗气虚血瘀证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气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研究及相关证候类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1993年版《中药成方制剂》中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与症状关联规律分析。结果:171个症状中,胸闷、气短、胸痛、乏力、心悸是常见症状,而聚类得到3类症状组合,即胸闷-气短-胸痛-心悸-怔忡-脉结代、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舌强-拘挛、月经量少-月经不调-腹有癥块-经行腹痛。131首中成药包括304味中药,使用频率前5位的为黄芪、丹参、当归、川芎和人参;高频药物组合有黄芪-当归、川芎-当归、丹参-黄芪、川芎-黄芪和川芎-丹参,核心组合是黄芪-当归-川芎-丹参-人参-红花-三七;得到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新方1个(人参-赤芍-冰片-天麻-人工麝香-肉豆蔻)。结论:气虚血瘀证既具有大多数疾病共有的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等,又具有各类疾病独有的特征性症状。益气活血法是气虚血瘀证的基本治法,临床上应根据正邪盛衰不同,注重"以通为补,通补结合",并合理配以理气法、补血法或芳香温通法,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升陷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70例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醇酯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观察组加用升陷汤,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陷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确切,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究益气活血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应用益气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胸痹证评分、中医血瘀证评分、心绞痛量化标准评分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中医胸痹证评分、中医血瘀证评分、心绞痛量化标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00%、10.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7.50%、1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芪龙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符合纳入准标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龙偏瘫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观察组在提高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T5"H结论 芪龙偏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的著名方剂,出自《医林改错》,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不仅可以治疗胸胁血府诸证,亦可治疗周身各部位的血瘀证,并均获显著疗效,为更广泛开发利用本方,现介绍其临床研究近况。1 内科应用1.1 心血管系统疾病赖氏用本方合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邓燕  王为  何雄伟 《中国药师》2005,8(1):78-79
目的:推荐一种临床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药物.方法:临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积分值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观察.结果:扶正通络组治疗前后比值<0.01,中成药对照组治疗前后比值<0.05.扶正通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全血粘度(MPAS)、高切120 s-1、低切10 s-1、血浆高切120 s-1和全血还原粘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扶正通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脑络通胶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老年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效果及对患者高凝状态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气虚血瘀证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络通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气虚血瘀证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治疗14 d后,观察组气虚血瘀证症状评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长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李穗锦 《江西医药》2013,48(7):597-598
目的探讨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治疗组(芪归通络口服液)和西药对照组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各80例,观察眩晕患者应用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研究芪归通络口服液对眩晕患者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3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7.5%;西药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视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取得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闫熙 《北方药学》2012,9(7):48-48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2月的共诊断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同时给予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西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补气通络汤,水煎服,1剂/d。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显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1%,显效率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意义。方法 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30±3.52)分、综合运动能力评分(36.42±5.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35±3.51)、(47.48±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患有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消栓口服液     
<正> 消栓口服液是根据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瘫痿论篇》创立名方——补阳还五汤,经北京长城制药厂提炼精制而成的新剂型。 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营卫会篇》曰:“气虚则寒,寒则气滞、血  相似文献   

19.
陈伟清  杨敏 《海峡药学》2016,(5):170-17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以抗凝、调脂为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结束后使用症状评分及心电图疗效评定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经规范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具有更优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兼气虚血瘀证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AECOPD兼气虚血瘀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组。A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益气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肺功能发现,治疗后患者FVC、FEVl、FEVI%等指标均明显上升;其中B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AECOPD兼气虚血瘀证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