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1):103-104
目的:分析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医院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临床表现,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所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肾毒性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如饮食习惯不规律、过敏史、情绪不稳定、过敏体质和用药后饮酒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如饮食习惯不规律、过敏史、情绪不稳定、过敏体质及用药后饮酒等),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75例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无用药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75例为对照组。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严重用药不良反应中,大部分为皮肤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占比分别为38.67%和25.33%。2组患者性别、年龄、饮食习惯、是否合并基础病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饮酒、过敏体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期间饮酒的过敏体质、具有药物过敏史及患者更容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时需注意询问患者饮酒情况、过敏情况,掌握用药安全知识,积极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孟丽君 《北方药学》2018,(6):165-166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探讨临床资料,总结用药种类、给药途径,记录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生不良反应因素、预后及转归.结果:饮食习惯、用药后饮酒、过敏史、环境、情绪等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药后饮酒、过敏体质为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主要为过敏反应23例(50%),其次分别为消化道反应54例(36.99%),泌尿系统反应22例(15.07%),心血管系统反应19例(13.01%),神经系统反应15例(10.27%),血液系统反应5例(3.42%),其他8例.结论:头孢菌素类临床上需要明确禁忌症、适应症,严格减少误用,避免不合理配伍,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8,(2):288-290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特点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致不良反应患者120例资料,分析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特点。结果: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中出现过敏反应80例占66.67%,消化道不良反应30例占25.00%,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0例占8.33%;另外,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过敏史、饮酒、精神状态和饮食存在相关性,其中独立性显著的为过敏史和饮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时,应明确其适应证,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结合实际情况对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0例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案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原因,对预防措施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包括:不良饮食习惯、药后饮酒、过敏体质、过敏史、不良情绪等,不良反应类型多。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多,直接对患者产生异常影响,要求医护人员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析,确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进入本院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共88例,将其按照服药后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进行分组,依次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出现不良反应,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高危因素占有比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饮酒习惯、过敏史、过敏体质均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提高该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无既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的100例患者出现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一定程度上跟患者自身过敏体质、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情绪和是否饮酒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量过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外,患者自身部分因素也会影响到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把握用药量和药效的关系,全面考虑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要求医护人员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引导患者合理用药,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态度,从而有效防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并研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受头孢菌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所发生不良反应的中,以皮肤过敏反应较多,占比49.50%;消化道反应次之,占比21.50%;心脑血管反应不良反应占比12.5%;肝胆系统不良反应最少,占比2.00%。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年龄、过敏体质、过敏史、情绪状况、药后饮酒等有关,并且不良反应会累积机体多个系统,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问诊,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雄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75-176
目的 分析头孢类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预防措施,确保临床上的安全用药,减少头孢类菌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09月在我院输液的既往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的140例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现象及其发生不良现象的原因.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症、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的情绪、饮食习惯、饮酒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量的加大使得其发生不良现象的概率也在提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护理用药时不仅要考虑到头孢类药物的药效,也要考虑到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医护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药理水平,及时了解药物的常用剂量以及药物的用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防止或避免头孢类菌素药物不良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570例患者并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48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措施。结果年龄较大、有过敏史、药后饮酒、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抗生素用量较大、抗生素种类较多是使用头孢菌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以上制定和干预措施实施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预措施实施前。结论患者自身情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均会造成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当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1990年以来有关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210篇244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244例过敏性休克涉及12种药物,居前6位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占93.8%。有过敏史者24.6%,无过敏史者30.3%,过敏史不清者45.1%。86.1%的过敏性休克发生于用药的20min内,首次用药占78.7%,死亡占8.2%。结论:头孢菌素类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医药人员高度重视,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做皮肤过敏试验及用药后密切观察是防治严重过敏事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药源性急症是最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 1 3的患者的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笔者概述抗菌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性药源性急症相关问题。1 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往往具有过敏体质和家族过敏史。由于个体差异 ,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只是反应程度有轻有重 ,发生率有高有低 ,发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两性霉素和多粘菌素等 ,其中以青霉素为最。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有如下特点 :①以青少年及女性为多 ;②与其他药联用较单独应用为多 ;③间隔用药较连续用药为多 ;④有家族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发生率高 ;⑤各种给药途径和各种剂量 ,重复用药和初次用药均可发生 ,且很难预测 ,死亡率高。有报道 2例患者在注射室吸入了含青霉素分子之空气而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 ,其中 1例抢救无效死亡。所有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对本类药物也易引起过敏 ,据现有资料 ,青霉素过敏的人对本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5 %~ 1 0 % ,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方法: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50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包括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原因包括:药物质量、药物用量、用药后24h内饮酒、患者心理因素、年龄过小或过大、个体差异、环境原因、饮食因素和患者自身生理因素等。结论:在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措施,以期能够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中心监测到的83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256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经统计,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具有过敏体质、具有过敏史以及饮酒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双流醒"样反应等,发生率依次为44.58%、28.92%、13.25%、6.02%、2.41%、2.41%、1.20%。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多发于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中尤以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可采取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给药,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避免与乙醇等药物合用、避免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等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和医患关系,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表现以及改进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例数为5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住院期间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将上述出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找出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主要的引发因素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其次为饮食不良、年龄因素、药物使用剂量过多、联合用药、用药后饮酒以及外界因素等,不良反应表现为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过敏等反应。结论:在注重药物效果的同时,还应重视不良反应,只有做到规范用药,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诊治的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70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患者不同年龄段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各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用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与类型等。结果:70例服用头孢菌素患者中,年龄>45~55岁、>55~70岁以及≤1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他啶,用药途径发生率最高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结论:服用头孢菌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常为小孩及中老年人群,静脉滴注给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头孢菌素的作用特点给药,才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王青  张涛  孙静波  曹守冬  李维 《中国药房》2011,(16):1490-1491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家族性过敏反应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9月-2010年9月急诊发生的14例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对其中2例家族性过敏反应进行分析,并检索分析1994-2010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相关文献。结果:头孢菌素类致ADR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不一。2例家族性过敏反应可能与药物剂量、剂型、年龄、肾功能状态、免疫反应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医师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临床应坚持合理用药,做好预防突发药物过敏抢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规范用药行为,提高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在排除了拟用药物过敏史后,对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 372例次患者,选择拟用药物进行皮内试验,皮试液浓度为0.5mg/ml.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1 343例次,阳性29例次,阳性率为2.11%;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2 126例次中,共有106例次过敏,占4.99%.结论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必须选择拟用品种进行皮试,包括口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间也存在交叉或非完全的交叉过敏现象;通过1 372例次患者进行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表明:本文选用的皮试方法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结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探讨,进而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本文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过敏体质、过敏史以及饮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以及泌尿系统反应等,其中以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居高。以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较为多发。结论临床上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严格依据适应证用药、掌握其禁忌证以及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等,积极的预防和制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122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患者所处的环境状况、情绪状况、过敏史、年龄、过敏体质、生活习惯、饮酒情况等临床资料,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布情况及临床症状、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类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122例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患者、年龄40~50岁、过敏体质、过敏史、情绪不稳定、药后饮酒、环境状况差占比相对较高。122例患者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中免疫系统占27.87%、消化道系统占23.77%、心脑血管系统占7.38%、神经系统占9.02%、血液系统占21.31%、肝胆系统占10.66%。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为皮疹、瘙痒、皮炎、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头晕、头痛、意识模糊、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减少、血尿、肝功能障碍等。奥美拉唑与抗癫痫药苯妥英、抗惊厥药卡马西平、抗焦虑抗癫痫药地西泮以及安替比林药物相互作用,会使机体代谢功能降低,其发生可能与抑制钠离子内流有关。结论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会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问诊,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