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肥胖基因 (ob基因 )及表达产物瘦素被发现 ,1995年人的肥胖基因又被成功克隆[1] 。近年来 ,研究者们注意到瘦素不仅与内分泌疾病、高血压病等有关 ,而且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胃肠道肿瘤等消化系疾病关系密切。现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 ,就瘦素与消化系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1 瘦素及其受体的功能瘦素是ob基因的表达产物 ,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 ,通过其受体介导发挥作用。瘦素受体 (ob R)基因已被成功克隆 ,它属于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分为长受体 (ob Rb)和短受体 (ob Ra、ob Rc、ob Rd)两种 ,目前证实有 6种亚…  相似文献   

2.
瘦素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前言瘦素 (Leptin ,LP)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1] 。瘦素被认为是一种饱食信号 ,可以通过刺激饱食中枢而降低摄食。LP主要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 ,且只有在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才有表达。LP原形由 16 7个氨基酸组成 ,在分泌入血过程中去除由 2 1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信号肽 ,形成成熟的LP。其相对分子量为 16KD ,具有强亲水性 ,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通常血液浓度约为 10 - 9g/ml。其半衰期为 (9.4± 3.0 )min。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内分泌因子 ,其作用必然是通过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及相应的信号转导体系而实现。瘦素受体广泛…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瘦素及肥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保持机体能量平衡的激素,瘦素受体属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人类瘦素受体基因位于1P31,由20个外显子和19个内含子组成,它主要在下丘脑中表达,主要参与体重调节。瘦素已知对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以外,瘦素的受体广泛分布在下丘脑。目前认为JAK-STAT途径是瘦素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通过瘦素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瘦素与下丘脑释放激素相互影响。瘦素和受体的作用障碍,可导致能量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瘦素也称ob蛋白,是肥胖基因(位于人染色体7q32)编码的一种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泌型蛋白质,分泌入血后形成含146个氨基酸残基的活性瘦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1994年Zhang等[1]首先从遗传性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采用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技术克隆得到瘦素基因,白色脂肪组织是其主要来源,并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血浆中,需与载体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中运输.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能量平衡,是维持正常体重的基本激素.研究发现,瘦素在胎盘、乳腺上皮细胞、前列腺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瘦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2].瘦素受体属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目前已知的瘦素受体(OB-R)有6种异构体(OB-R a~f),其结构类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瘦素受体不仅存在于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下丘脑、骨骼肌及脂肪组织,还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大量研究证实瘦素及其受体存在于人类的前列腺癌细胞中,现对瘦素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韩蓁  闫剑群  罗国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37-7039,i006
背景:饥饿是脂肪代谢的一个重要过程,可触发适应性反应,瘦素水平下降,但饥饿时脑中瘦素受体是否变化及变化情况尚不清楚。目的:饥饿状态下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杏仁基底外侧核和中央核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禁食24,48,72h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干预措施:各组大鼠禁食前后分别检测体质量,体长,尾长。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瘦素受体和神经细丝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体质量减少量,Lee指数,血清瘦素水平和血糖水平。②各组大鼠瘦素受体的表达。③各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禁食24h血清瘦素由(2.49&;#177;0.60)μg/L下降至(1.26&;#177;0.97)μg/L,体质量减轻4.22%,48h和72h体质量分别减轻12.15%和19.70%,血清瘦素分别降至(0.78&;#177;0.19)μg/L和(0.62&;#177;0.16)μg/L。与正常大鼠相比,禁食24h杏仁基底外侧核瘦素受体表达增强[LR-IR细胞数(131&;#177;8.9)个/mm^2,(68&;#177;10.4)个/mm^2],禁食48h瘦素受体表达水平(82&;#177;12.6)个/mm^2。接近正常大鼠,禁食72h瘦素受体阳性细胞明显减少(49.0&;#177;7.4)个/mm^2。杏仁中央核瘦素受体表达在禁食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禁食24h和48h杏仁基底外侧核GFAP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饥饿时在血清瘦素水平下降时,杏仁基底外侧核瘦素受体表达上调。饥饿可能调节杏仁基底外侧核对瘦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下丘脑、瘦素及肥胖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保持机体能量平衡的激素,瘦素受体属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人类瘦素受体基因位于1P31,由20个外显子和19个内含子组成,它主要在下丘脑中表这,主要参与体重调节。瘦素已知时能量代谢有调节作用以外,瘦素的受体广泛分布在下丘脑。目前认为JAK-STAT途径是瘦素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通过瘦素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瘦素与下丘脑释放激素相互影响。瘦素和受体的作用障碍,可导致能量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瘦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的多肽产物,对肥胖起到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受体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瘦素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特别是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已被人们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在70%~80%的乳腺癌病例中都存在,其中包括激素受体及HER阳性或者阴性的癌症患者。瘦素对肿瘤细胞具有刺激生长、转移、侵袭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在乳腺癌中尤其是晚期乳腺癌瘦素及其受体过度表达。很多学者研究了瘦素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发生机制,本文将对瘦素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瘦素及其受体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与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即X综合征)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1] ,瘦素与AMI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1 瘦素、瘦素受体和瘦素抵抗1 1 瘦素 1994年Zhang等[2 ] 首次发现瘦素,它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他们采用定位克隆技术,克隆出小鼠的肥胖基因(ob -gene)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特异表达产物—瘦素。瘦素是由16 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和抑制脂肪合成调节机体脂肪代谢。瘦素生成和分泌受以下因…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在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IL—2)是机体免疫网络中重要的淋巴因子,它具有诱导细胞分化增殖、增强细胞毒性作用、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诱导干扰素产生及介导肿瘤免疫等功能,其作用有赖于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相互影响。IL—2R由两条肽链(α、β)组成,构成αα、ββ、αβ3种类型。它们与IL—2的亲和力分别属于低、中、高3种。IL—2能诱导表达αβ型受体的NK细胞合成新的α链与过多的β链,以形成更多的αβ型受体,迅速激活细胞。与细胞膜结合的IL—2R(mIL—2R)可释放到血液及其他体液中,成  相似文献   

10.
背景饥饿是脂肪代谢的一个重要过程,可触发适应性反应,瘦素水平下降,但饥饿时脑中瘦素受体是否变化及变化情况尚不清楚.目的饥饿状态下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杏仁基底外侧核和中央核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禁食24,48,72 h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干预措施各组大鼠禁食前后分别检测体质量,体长,尾长.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瘦素受体和神经细丝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体质量减少量,Lee指数,血清瘦素水平和血糖水平.②各组大鼠瘦素受体的表达.③各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禁食24 h血清瘦素由(2.49±0.60)μg/L下降至(1.26±0.97)μg/L,体质量减轻4.22%,48 h和72 h体质量分别减轻12.15%和19.70%,血清瘦素分别降至(0.78±0.19)μg/L和(0.62±0.16)μg/L.与正常大鼠相比,禁食24 h杏仁基底外侧核瘦素受体表达增强[LR-IR细胞数(131±8.9)个/mm2,(68±10.4)个/mm2],禁食48 h瘦素受体表达水平(82±12.6)个/mm2接近正常大鼠,禁食72 h瘦素受体阳性细胞明显减少(49.0±7.4)个/mm2.杏仁中央核瘦素受体表达在禁食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禁食24 h和48 h杏仁基底外侧核GFAP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饥饿时在血清瘦素水平下降时,杏仁基底外侧核瘦素受体表达上调.饥饿可能调节杏仁基底外侧核对瘦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肥胖及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PCa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瘦素及瘦素受体在PCa及良性BPH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PCa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BPH组(P<0.01),两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及PSA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瘦素和瘦素受体在PCa及BPH组织均有阳性表达,PCa组织瘦素及其受体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PH组织(P<0.05).结论:瘦素与PCa危险因子密切相关,可能是PCa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瘦素及其受体(OB-R)与骨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25例骨肉瘤患者(研究组)和25例软骨瘤患者(对照组)参与临床研究。收集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对研究组中发生肿瘤转移和未发生肿瘤转移患者病理组织中的瘦素及其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肿瘤转移患者的瘦素、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肿瘤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 瘦素及其受体的异常升高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SP)检测20例正常宫颈、18例宫颈原位癌、54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瘦素及其受体的阳性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瘦素与瘦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瘦素及其受体在正常宫颈和宫颈原位癌的鳞状上皮层中呈弱阳性表达;宫颈癌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是否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和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瘦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瘦素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宫颈癌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衰竭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别测定126例2型糖尿病、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衰竭和185例对照组样本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基因型,同时检测各组不同基因型样本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衰竭组中GG基因型与AA+AG基因型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同基因型样本的血清瘦素水平组间比较,任意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衰竭相关。  相似文献   

15.
血S100B蛋白水平检测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5年,Moore等首先在牛脑组织中发现S100蛋白,因该蛋白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100%溶解而得名。它是一种分子量较小(13~21DK)的EF手型(螺旋—环—螺旋)钙结合蛋白,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S100蛋白家族目前已经发现有20个成员,其中S100 Al和S100B是主要成分,前者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构成,后者由两个β链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MHC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MIC)属于非经典MHC Ⅰ类基因,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低表达,肿瘤恶变时表达上调,被认为是一种肿瘤相关性抗原[1].NKG2D是MIC的受体,可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IC与NKG2D结合能直接启动N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作为协同刺激分子扩大CTL的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及组织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9只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将胰岛素抵抗造模成功的3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9只:高脂高糖喂养;二甲双胍组8只:高脂高糖喂养加用二甲双胍300 mg/kg.d;运动组9只:高脂高糖喂养加游泳运动;联合组8只:在运动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300 mg/kg.d。6周后,测各组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瘦素受体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肝脏、骨骼肌和脂肪中瘦素受体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运动组和联合组FPG、FINS水平降低,IRI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中瘦素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运动组和联合组血清瘦素水平降低(P<0.05),瘦素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均上调(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运动组和联合组瘦素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存在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组织瘦素受体表达下调。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上调组织瘦素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瘦素是由位于人类染色体(7q 31.3)ob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型蛋白质通过与瘦素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功能[1]。瘦素是能同时参与几个系统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的一种多效性的荷尔蒙激素,既往研究认为瘦素具有降低食欲减轻体重,调节脂肪沉积和能量平衡,调节神经内分泌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通过介导细胞内某些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瘦素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和瘦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脂肪细胞合成的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导致降低体质量,减少体脂。但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由于瘦素抵抗导致肥胖。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和下丘脑瘦素受体OB—Ra和OB—Rb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刚断乳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50~70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2006年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5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瘦素受体(OB—Ra,OB—Rb)基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血清中瘦素的含量以及下丘脑OB—Ra与OB—Rb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肥胖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OB。Rb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剌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针剌组大鼠血清瘦素明显回降,而下丘脑OB—Rb基因表达水平却明显升高。OB—Ra表达量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可改善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状态以及促进下丘脑OB—Rb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瘦素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可能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现在对瘦素作用的认识早已超越了肥胖与消瘦的范畴。一方面,瘦素作用于瘦素受体,对体脂的代谢进行调节;另一方面,由于瘦素受体分布广泛,是一种作用于多靶器官、多功能的激素,瘦素还参与了糖代谢、胰岛素分泌、青春期发育与生殖功能、甲状腺功能、骨代谢、肝脏代谢等。本文综述了瘦素的生物化学特性、检测方法及评介和对瘦素临床意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