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由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易伴发细菌感染。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在慢性泪囊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对鼻泪管阻塞或狭窄的相关因素、慢性泪囊炎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的关系、慢性泪囊炎的鼻泪管和泪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炎中最常见的,由于鼻泪管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泪液不能导入鼻腔内而积存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长期溢泪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自1904年Toti创立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但此手术有损伤内眦韧带致泪腺泵功能障碍和面部遗留瘢痕等缺点.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期处理鼻腔影响泪液引流的病变及面部无瘢痕等优势而受到重视.本院开展此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68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泪囊炎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别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及鼻腔泪囊吻合术,并对术后1m、3m和6m的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分别行SchirmerⅠ试验和BUT试验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术后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情况无显著差异,但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适应证更宽,值得临床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婴幼儿泪囊炎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原因是鼻泪管的下端被先天性残膜封闭或鼻泪管的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也有的是先天性膜闭,泪液潴留于泪囊,细菌繁殖等亦引起慢性泪囊炎,主要表现为双眼发红、流泪、溢泪或分泌物多,常被误诊为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而致,表现有泪溢,用手按压泪囊区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我科自2007~2009年采用鼻泪管逆置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远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泪道阻塞导致的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系泪道排泄功能受损或丧失,农村患者发病率尤其较高。泪道阻塞多发于成年女性和中老年人,部分发生于青少年。泪道的主要功能是导流泪液,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膜鼻泪管由上皮层和固有层构成,固有层浅层为腺样  相似文献   

7.
泪道起始部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与结膜囊比邻相通,容易受到炎症、外伤的影响而发生阻塞。鼻泪管下端也是一个解剖学狭窄段,易受鼻腔病变的影响出现阻塞。慢性泪囊炎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因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溢泪、溢脓。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冲洗、探通、泪道激光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我院眼科近年开展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泪囊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其原因是由于鼻泪管狭窄、阻塞,导致泪液在泪囊内滞留,伴发细菌感染而引起。与沙眼、泪道外伤、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肿瘤、下鼻甲肥大、鼻腔手术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溢泪、压迫泪囊(眼角区)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泪道冲洗不通或有脓性分泌物冲出、泪囊造影显示鼻泪管阻塞。  相似文献   

9.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泪囊黏液肿及单纯鼻泪管阻塞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将泪囊与中鼻道黏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泪液由泪囊流入中鼻道,从而根除患者泪溢及眼部长期有分泌物的情况。我院自1993年6月至2002年12月实施手术582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泪囊炎为泪囊及鼻泪管的慢性炎症 ,较为常见 ,除少数婴幼儿因先天鼻泪管发育异常外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尤以农村中发病者居多 ,这类患者可继发慢性结膜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 ,其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先有鼻泪管狭窄 ,以致出现泪液排泄不畅 ,泪液长期积滞于泪囊内 ,刺激粘膜 ,使之发炎 ,肥厚 ,更加重了阻塞程度 ,久之则出现粘膜增殖、纤维化 ,细菌生长、繁殖 ,引起炎症。患者平时流泪 ,遇风则加重 ,视物模糊 ,少量内眦角分泌物 ,遇机体抵抗力差 ,则引起急性炎症发作 ,表现为内眦部皮肤红肿、痛、发热 ,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因泪…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部分新生儿在胎儿期鼻泪管下端开口处的Hasner膜未及时被吸收[1] 造成先天泪道阻塞,泪液及小囊分泌物潴留引起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12.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或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泪液不能流入鼻腔,积存于泪囊内,在细菌的作用下继发慢性炎症,粘膜肥厚、产生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泪道各层组织的增生、肥厚、慢性炎症细胞显著增加,毛细血管新生。我科自2001-2005年采用高频电刀切割鼻泪管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谢祥勇  唐勇华 《微创医学》2012,7(4):415-417
慢性泪囊炎是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道排泄功能障碍,泪液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产生黏性分泌物,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溢泪和溢脓的眼病,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前常经多次泪道冲洗、探通以及插管,结果使部分患者的泪管狭窄或阻塞。行传统的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常不能解决这类患者的  相似文献   

14.
刘宏 《中原医刊》2005,32(14):48-49
泪囊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多发性眼科疾患,由于鼻泪管下端开口处上皮残屑堵塞,致使鼻泪管不通,泪液和细菌积存在泪囊中,引起泪囊炎。现将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11月间来门诊就医,经细菌学培养阳性的241例病例资料进行病原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48例(51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补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采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治愈44眼(86.3%),好转5眼(9.8%),无效2眼(3.9%)。结论 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频电泪道成形术后,通过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等方法,造成对已成形鼻泪管高频率的持续冲洗,观察能否提高疗效。方法:门诊接受高频电泪道成形术治疗的单侧慢性泪囊炎患者11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术后采用常规泪道冲洗;实验组59例,除采用常规泪道冲洗外,给予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每天4次,持续4个月。观察两者的治愈率及依从性。结果: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4.9%。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的依从性较好(点药率平均为80.0%)。结论: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依从性较好,能提高高频电泪道成形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泪囊炎是农村常见眼病,患者由于经常流泪,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使患眼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病发病原因多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在泪囊内潴留,细菌生长繁殖所致[1]。慢性泪囊炎药物的治疗多无效。泪囊摘除因术后遗留永久性流泪,已很少有人采用。自1904年Toti报告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本病以来,迄今已有很大改进,成功率达90%以上。为此,作者对67例70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予以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70眼系随机选择无泪囊鼻腔吻合术禁忌症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流泪脓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所致。由于泪液不能导入鼻腔而积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1],长期泪溢和分泌物常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感到痛苦。而  相似文献   

19.
聂义  陈秀华 《新疆医学》2013,43(10):115-116
慢性泪囊炎是最常见的泪囊疾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患病率高达2.74%,女性多见,女:男=3:1。John等报告泪道阻塞性疾病人中,泪小管以下部分阻塞的为例占87%。治疗原则是药物控制炎症后手术,使填塞的泪道重新通畅,传统的手术为鼻腔泪囊吻合术,目的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建立永久性的泪液引流通道,我科近年来开展了泪道探通并逆行插管术,积累了一定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泪囊炎主要由鼻泪管切割或阻塞引起,当泪液长时间滞留时会产生相应的细菌,进而引起泪囊粘膜慢性炎症,该病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多见于农村和偏远地区。慢性泪囊炎在女性中更为常见,患者会表现出过多的眼泪、水分和黏性分泌物,通常使用的手术方法是泪囊鼻腔外横吻合术或泪囊鼻腔内吻合术。但泪囊鼻腔外横吻合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手术范围狭窄、手术中容易出血等,手术需要在皮肤表面开一个切口,这就可能损伤泪囊周围轮匝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