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护士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方案,对神经内科87名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意识培养、专科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流程学习、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及临床实践指导后,实施统一的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87名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57.2±3.8)分比(70.2±10.3)分,(92.2±15.6)分比(80.8±8.4)分,(90.8±4.6)分比(67.1±5.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15.65,58.57;P〈0.01)。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从2.13%降至0.81%,并发症发生率从2.49%降至0.9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2,0.006;P〈0.01)。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护士22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名护士,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能力培训,观察组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率(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士的患者满意率(81.81%)明显好于对照组(4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士的预见性护理、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各方面的护理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力的培训可以降低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水平,值得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为制定科学化、规范化新护士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20名临床新进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新进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情况并比较不同学历新进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差异。结果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对综合素质培训内容认可程度较高的前4项条目依次为:信息与知识获得(89.8%)、护理与法律(77.1%)、人际沟通(74.6%)、护士礼仪与护士职业道德(58.5%);对专业素质培训内容认可程度均较高的前7项条目依次为:专科疾病知识(88.1%)、专业英语(85.6%)、仪器使用与保养(82.2%)、处理医疗矛盾(78.8%)、护理文书书写(76.3%)、专科护理操作(76.3%)、护理工作程序与护理管理(74.6%);不同文化程度临床新护士对综合素质培训需求中,临床适应能力、信息与知识获得2个条目的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4.484,-2.724;P〈0.01);不同文化程度临床新护士对专业素质培训及其中的专业素质、护理文书书写、临床带教技能、讲课技巧、护理科研、护理管理6个条目的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236,-2.166,-2.406,-2.295,-3.676,-2.871;P〈0.05)。结论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时,应根据临床新护士的知识需求特点,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促进临床新护士护理技能全方位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技能操作考核的结果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銮珍 《当代护士》2008,(7):107-10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掌握情况。方法通过对208名县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10项常用护理技能操作考核,共2080人次考核结果。结果考核合格人次为1728人次(83%),不合者人次为352人次(17%)。不同层次及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考核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学历护士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护士职称和中专学历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应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地进行培训,进一步完善评价内容、注重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对护理操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晨问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每天早交班后,由护士长主持,围绕病区患者的情况进行30—40min的床边查房。观察实施前后主要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神经内科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实施前总体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3.55%,实施后为97.4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X^2=6056,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0.35%,实施后为95.5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P〈0.05);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病情知晓率较实施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5%比86.16%,x^2=6.56,P〈0.01),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长晨间护理查房对提高护士业务水平、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培训考核手册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在我院建立规范化护士培训考核手册,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护士对患者疾病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护士培训前理论成绩合格率为70.8%(85/120),培训后为9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为65.8%(79/120),培训后为95.8%(11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2)培训前与培训后护士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培训前与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如交班遗漏、呼叫后反应慢、药物外渗、发错药以及压疮等)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培训前后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j结论规范化的护士培训考核手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护士的理论、技能、规范化用语、医患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应该在科学建立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人员结构及使用情况现状,为规范神经外科护士的分层级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144名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进行工作内容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级职称护士占82.64%,专科及以下学历护士占76.38%,5年以下工作年限护士占40.28%;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护士间基础护理及常规护理工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年限护士护士在文件书写、康复训练、精密仪器操作及临床实习带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安全存在隐患,全员参加基础护理工作,工作经验、业务水平与适当年龄共同兼备的护士成为专科护理和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对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对31名急诊年轻护士使用微技能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比较其培训前后应急能力考核成绩、急诊专科疾病知识得分、急诊抢救技能得分及急救护理过程的执行时间。结果培训前护士应急能力考核评分如监护理论、抢救技术、个案护理得分分别为(85.93±4.30),(86.17±3.68),(83.14±4.70)分;培训后相应得分分别为(90.74±4.72),(92.55±4.21),(90.25±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484,-2.665,-2.956;P<0.05)。培训后护士急诊专科疾病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48~-2.472;P <0.05)。培训后护士急诊抢救技能总分为(88.05±4.66)分,培训前为(74.50±4.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4,P<0.05)。培训后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执行时间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70~2.662;P<0.05)。结论微技能培训法运用积少成多的策略,实行每日限时教学、反复强化记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护士急诊理论知识及专科性操作技能,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发表论文的现状及从事护理科研的困难和培训需求,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76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近5年内发表论文比例较低,仅占13.9%,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的临床护士发表论文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士从事护理科研的主要困难为工作太忙(85.3%)、缺乏科研知识和能力(71.7%)、没有科研指导者和带头人(62.7%)及缺乏经费支持(61.0%)。培训需求主要是科研选题(81.2%),其次包括论文写作(71.9%)、资料收集(68.7%)、研究设计(67.8%)、统计分析(66.6%)及文献检索(66.5%)。结论:临床护士科研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针对我国医疗体系建立护理科研管理体系,以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玲  沈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69-2372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新进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80名新进规范化培训护士(简称规培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调查规培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必要性的评价,并比较不同个人情况护士培训的效果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规培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的需求高,对培训内容必要性的评价好;对于“护理安全培训是否降低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的效果比较,编内规培护士为89.2%,明显高于编外护士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06);编外规培护士对安全培训的满意度为86.9%,显著高于编内规培护士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9,P=0.001);大专规培护士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本科规培护士的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92,P=0.000)。结论对新进护士加强护理安全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及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是获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模式对护理人员职业态度及素质提升的影响,为分层使用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将310名护士采用历史对照法分为对照组158例与实践组152例,实践组采用分层使用模式,对照组则不采用.分别对2组进行培训需求、各护理岗位选择、离职意向共15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 在岗位需求方面,实践组与对照组护理教学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需求2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训需求方面,各项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是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热情与忠诚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对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成立巴林特小组,每月组织1~2次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于培训前及完成22次培训后,比较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巴林特小组培训后骨科护士的"换位思考"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提高(P0.01),共情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未提高(P0.05);72.73%的骨科护士存在轻中度及以上的职业倦怠感,培训前后职业倦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士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感,巴林特小组培训对骨科护士在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灾害救护一体化分组培训模式在批量重度烧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灾害救护一体化分组培训模式对来自5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的40名护士,进行持续4天的培训,以培训前后理论、操作技能考核与培训后护士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此次培训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95.00%。结论在批量重度烧伤救护中,运用灾害救护一体化分组培训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能迅速提高护士应对突发灾害的核心能力和专项技能,为人力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法,以权威的评估职业倦怠的工具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Alpha在0.73 ~0.86)对天津市属的55所二、三级医院的548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该问卷包含22个条目,共3个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DP)和成就感降低(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采用Lilkert 7级评分(0~6分),其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成就感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严重.将天津市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与Maslach等对美国1 104名医务人员的测评常模(M氏常模)进行对比,同时将结果与杭州市的一项1 285名大样本调研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箱式图制作、t检验、x2检验分析等.结果 天津调研对象以三级医院护士为主(67.52%),以内外科护士居多(77.19%),学历以大专为主(50.18%),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34.85%;护师及护士职称者分别占40.15%和30.11%;调查对象以工作≤5年的护士为主,占65.33%.在与美国M氏常模的对比中,在EE方面本市护士与美国医护人员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P和PA值均低于美国医护人员(均P<0.05),表明本市护士去人格化程度低于美国医护人员,但是个人成就感不如美国医护人员强.与杭州市l 285名调研数据比较,在EE、DP和PA 3方面,本市护士与杭州市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E和DP程度低于杭州市,PA高于杭州市(均P<0.05).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与杭州市大样本数据比较显示,本市护士的职业倦怠总检出率为63.14%,低于2013年杭州市的调查结果(70.44%);按轻、中、重度职业倦怠分类进行比较,本市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杭州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市护士的去人格化程度低于美国医护人员,但个人成就感不如美国医护人员强,可能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本市护士工作成就感较低,可能与我国护士感知到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较低、继续深造及晋升的机会少、护士的个人价值得不到肯定有关;本市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杭州市,可能受南北地域差异以及人文差异的影响.护患关系、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工作本身因素,包括团队合作、医护关系、内部管理机制、工作自主性、职业拓展等护理专业特性的工作环境是影响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模拟战场救护后送动态环境,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验证训练方法的推广可行性,以提高军队护士实战化静脉输液技能。方法从所在军区8所军队医院,便利抽样选取14名军人护士,集中进行8周训练,应用多功能战场救护训练平台,模拟不同运动模式下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情景。结果第8周穿刺成功率为90.71%,较第3周的32.86%提高明显(P0.05);第3周静态环境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动态环境下(P0.05);第8周动态环境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与静态环境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战场救护训练平台开展模拟动态环境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军队护士实战化静脉输液技能,训练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TTM)对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93名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及技巧的现状.应用TTM对年轻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及技巧的培训,对培训前后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75.65%的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用TTM对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进行培训后,85.49%的年轻护士处于优、良水平;年轻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5.84±5.35)分提升到(29.46±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P<0.01).培训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37,4.594,4.234,5.339;P< 0.05).结论 将TTM用于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有助于提升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社区护理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系统培训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制订相应的培训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10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2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护理人员以年轻、低学历、低职称者为主。95%护理人员未参加过急救技能系统、规范培训,99.06%护理人员对培训需求高。护师以上的人员培训需求程度与护士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方式多选择短期培训班和定期强化技术这两种方式。影响社区护士参加培训学习的前3位原因是:工作忙,没机会,经费限制。结论:有必要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各级领导应对社区护理人员在学习的时间上、经费上给予支持和合理安排。提出:采用急诊—院前—社区三位一体的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模式,制定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社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计划,提高社区护理人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并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4.74%、34.21%,观察组为15.79%、13.16%,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专业知识、护理差错总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后IL-6、COR、V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而SAS则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而IL-6、COR护理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IL-6、COR、VAS、SAS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减少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毕业护士上岗自信心、压力源及培训知识的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将72名新护士分本科生与大专生两组,调查内容为上岗的自信评价、工作压力源及培训知识需求.结果 自信评价“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本科生有6人(24.00%),大专生有2人(4.26%);“基本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本科生有15人(60.00%),大专生有38人(80.85%);“不能胜任”的本科生有3人(12.00%),大专生有7人(1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本科生“护理岗位个人价值难体现”的得分为(4.20 ±0.96)分高于大专生的(3.47±1.02)分,本科生的“专业技能不熟练怕出差错”的得分为(3.72±1.02)分高于大专组的(3.13±1.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2.13;P <0.05);新护士对10项培训内容的认可程度均较高,两组需求程度经比较,有8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新护士均有较明显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专业知识培训需求程度各不相同,应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培训及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临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强化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考本院116名在职护士的心肺复苏术操作,比较不同职称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合格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116名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平均(88.21±7.68)分,合格率为61.2%,其中主管护师平均分数及合格率均低于护师和护士(P<0.05),护师与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呼吸、脉搏及复检时判断时间不够,复检时呼吸脉搏未同时判断.结论 应加强临床护士急救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建立重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制度,特别是对于高职称的护士更应予以加强CPR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