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第二代组胺H_1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评述。方法:以国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和注意问题进行介绍。结果: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能减少或消除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所产生的镇静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对H1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结论:临床使用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损害,是治疗鼻炎、荨麻疹和皮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组胺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器官和组织,参与中枢神经、消化、心血管、泌尿生殖和免疫系统某些生理和病理过程。1972年提出存在二种不同组胺受体的概念后,组胺受体药理学、特别是组胺 H_2受体拮抗剂(简称 H_2拮抗剂)的研究发展极快,继1975年研制出甲氰咪胍后,近年又研制出一 相似文献
4.
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应用的第2代抗组胺药有17种.其共同特点:一是分子量比第一代大,有一个长的侧链,脂溶性差,故很难透过血脑屏障,无镇静作用,也不会加强乙醇的中枢抑制作用;二是对H1R的选择性增强,亲和力强,因而作用强度大.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减少,一般每日只需服1次即可维持疗效;三是耐受性好,国外报道,第2代H1受体拮抗剂大多耐受性好;四是无抗胆碱作用,除了西替利嗪有轻微的口干外,大多数第2代H1受体拮抗剂均无抗胆碱作用而继发的口干、前列腺肥大症状,但其化学结构差异较大,因而体内代谢过程有很大差异.现将其临床应用概况及前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 商品名Talion2 化学名(S)-4-[(4-氯苯基)-(2-吡啶基)甲氧基]-1-哌啶丁酸单基取代苯磺酸盐 相似文献
6.
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明显的抑制食物、组胺或五肽胃必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目前是一类有效的抗消化溃疡药。西咪替丁(Cimetidine,Cim)是这类药中首先上市的,由于在体内分布广泛,药理作用复杂,故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多。继Cim之后,又有雷尼替丁(Ranitidine,Ran)、法莫替丁(Famotrdine,Fam)、尼扎替丁(Nizatidine,Niz)和罗沙替丁(Roxatidine,Rox)相继问世,亦广泛用于临床。这几种新药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但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多,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相继发现并见诸报道。最近实验证实,这类药的药… 相似文献
7.
8.
1 抗溃疡药的回顾 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尚未问世前,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酸剂和解除平滑肌痉挛剂。常用吸收性抗酸剂如碳酸氢钠和难吸收性抗酸剂如碳酸镁、氢氧化铝等,可中和胃酸,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及对溃疡面的刺激,减少疼痛,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但单一抗酸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多应用由抗酸剂和胆碱能受体质拮抗剂组成的复方药物,如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和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自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后,抗酸药与其合用进一步降低胃内氢离子浓度,较单一用药更有效。抗溃疡药的分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9.
组胺H_3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罗晓星,谭月华(第四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西安710032)组胺受体药理学研究方面曾经有过两次重大突破:1937年Bovet首先发现了经典的"抗组胺药"(亦即现在的H1受体拮抗剂)[1],1972年Black创制成功H2受体?.. 相似文献
10.
组胺对血管的效应与组胺H_1和H_2受体有关。为了抑制组胺对血管的舒张和降压效应,要求组胺拮抗剂对二种受体同时具有阻断作用,曾应用奥美替丁(Oxmetidine)进行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研究,它也有一些H1受体拮抗活性,以-CH_2-取代-S-,并用取代的嘧啶环代替咪唑和次甲二氧苯基环,希望在增强对H_1受体的拮抗活性时,仍能保留对H_2受体的拮抗活性。当吡啶环上的取代基为甲氧基时(如SK&F-93319),体外测得的抑制二种受体的活性强度相似。合成在回流的四氢呋喃中,2-氯-3-硝基吡啶(Ⅰ)与二乙基2-(2-氰乙基)丙二酸(Ⅱ)借助NaH缩合成1-氰基-3,3-双(乙氧基羰基)-3-(3-硝基-2-吡啶基)丙烷(Ⅲ), 相似文献
11.
张椿年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6,(3)
组胺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它可以刺激许多器官如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这些作用可为抗组胺药物新安替根(Mepyramine)等所拮抗。这种对常用抗组胺药物敏感的组胺效应的药理学受体,一般称之为组胺 H_1受体。但组胺的其他效应如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心率和抑制子宫收缩等,却不能为常用的抗组胺药所拮抗。因此组胺效应至少存在 相似文献
12.
几种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潜在严重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司咪唑(Astemizole,息斯敏)、特非那定(terfenad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克敏能)为一类新型无中枢镇静和抗胆碱作用,并呈强效及长效组胺H1受体桔抗剂。临床上适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慢性尊麻疹和其他过敏性症状等。近年来,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及深人研究,其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为此,FDA[1.2]发布了关于抗组胺药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的警告及涉及新的禁忌、注意事项、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所谓潜在严重不良反应是指,一是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介绍的H_1受体新拮抗剂setastine,仅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小的镇静作用。合成氯苯与苯甲酰氯进行Friedel Crafts酰基化反应后产物与溴化甲基镁经Grignard反应,得4-氯-α-甲基二苯基甲醇(Ⅰ)。Ⅰ与N-(2-氯乙基)环六亚甲亚胺在苯、氨基钠和氯化氢存在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本品的盐酸盐[DE 2528194;JP1063525]。药理作用以吡咯醇胺为标准品对本品进行了药理学研究。豚鼠经皮下注射本品后,其防止组胺引起的死亡与吡咯醇胺相当(ED_(50)=0.10~0.12mg/kg),口服本品,其作用为标准品的1.5至2.5倍(ED_(50)=0.10~0.22 mg/kg,取决于预先给药的间期)。 相似文献
16.
比拉斯汀(bilastine)为西班牙FAES制药公司开发的第2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目前正在欧洲进行其治疗变应性鼻炎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注册前准备工作,同时在美国进行Ⅱ期临床研究,考察其对季节性变应性鼻一结膜炎的疗效。在健康受试者和鼻炎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本品安全性良好,无常用抗组胺药物存在的镇静作用及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7.
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评述。方法:以国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 应用和注意问题进行介绍。结果: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能减少或消除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所产生的镇静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对H1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结论:临床使用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损害,是治疗鼻炎、荨麻疹和皮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继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之后,又出现了Famotidine(结构式见本刊1984,5(6):325) 化学名:3-[[〔2-[(二氨基甲叉)氨基〕-4-噻唑基〕甲基〕硫代]-N~2-氨磺酰丙脒。本品具有很强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根据动物实验,认为其作用为西咪替丁的30倍以上,持续时间为西咪替丁的1.3倍。无抗雄激素作用及抑制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口服20mg,每日2次最为适宜。稻垣等对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例,共20例使用了本品,口服8周,每日2次(早饭后、晚睡前), 相似文献
19.
组胺受体的分类与组胺的生理作用组胺受体可分为H_1受体和H_2受体。H_1受体兴奋时,支气管和肠平滑肌收缩,生化机制尚不清楚;H_2受体兴奋则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子宫平滑肌松驰和胃酸分泌,这是由于H_2激动剂兴奋了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的结果,这些结果与β受体兴奋相似。血管平滑肌兼有H_1受体和H_2受体,两者都使血管舒张。新安替根能选择性地阻断H_1受体,故称H_1拮抗剂;丁咪胺(Burimamide)、甲硫咪胺(Metiamide)及甲氰咪胍等能选择性地阻断H_2受体,故称H_2拮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8月份10 475张门诊处方,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频度(DDDs).结果:使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处方有532张(4.90%),共有9种药物,大部分药物的DUI≤1,其中西替利嗪的用药频率最高,酮替芬次之.结论:我院H1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