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 ~2.0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1,3].HCV感染后约50%~85%转化为慢性感染[4-5].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5-7].HC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与HCV的病毒复制活跃有密切关系,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能控制病毒的复制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并阻断疾病的进展,可减少急性丙型肝炎向慢性丙型肝炎发展的概率,也可减少慢性丙型肝炎转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8-10].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目标是清除体内HCV.治疗后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者,99%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11,12].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只要没有干扰素使用的禁忌证,所有的丙型肝炎患者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近来年,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较大的进展,现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过程和结局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大多数HCV病人会发生慢性肝病,约25%的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病人在3~20年内会发生肝硬化,出现晚期肝病的并发症,包括肝衰竭、门脉高压症和肝细胞癌。本文主要综述干扰素(IFN)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1.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急性丙型肝炎(简称急性丙肝)的特点是7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在急性病变期间有效地治疗可以防止进展为慢性化。目前使用不同型和不同剂量的IFN治疗急性丙肝时,判断治疗反应的标准是检测HCV  相似文献   

3.
杨艳华  谢青 《肝脏》2008,13(1):81-82
慢性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不断深入,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除了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发现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一正链RNA病毒,是散发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原因。HCV所引起的丙型肝炎为一全球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7千万人感染HCV,至少有70%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其中在10-20年内又有20%-50%的患者进展成肝硬化,1%~2%发展成肝细胞癌。目前,既无可靠的方法预防亦无特效药物治疗HCV感染。因此,对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有关研究进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HCV感染后60%~80%的患者可慢性化,其中约20%的患者在感染后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IFN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的规范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持久应答率已从最初应用单纯IFN抗病毒治疗的13%提高到目前聚乙二醇(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70%,但仍有近30%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不能获得持久应答效应[2].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及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33例70岁以上老年丙型肝炎、肝硬化及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途径、HCV RNA分型,并统计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自输血发展至肝硬化及肝癌的时间。结果(1)感染途径以输血为主,在433例患者中,输血后感染丙型肝炎有207人,占总人数47.81%;经牙科治疗感染人数为49人,占总人数11.32%;有131人无明确感染途径,占总人数30.25%。(2)HCV RNA 分型:175人在治疗过程中未检查 HCV RNA 分型,占总人数40.42%。在检查 HCV RNA分型的患者中,1型145人,占56.20%;2型101人,占39.15%。(3)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进程:自输血至肝硬化的年数中位数为18年,至肝癌的年数中位数为20年。不同 HCV RNA 分型的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进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途径以输血为主,输血后18~2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必要时检查抗-HCV、HCV RNA,早期明确诊断并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林菲  徐小元 《传染病信息》2010,23(2):125-12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的病毒,50%~80%的急性丙型肝炎可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许多研究发现,HCV感染除有肝脏表现外,还有许多肝外表现,如冷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及肾小球肾炎等。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HCV相关的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笔者对HCV相关的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示临床医师注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的肾功能异常,为HCV相关的。肾脏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国外应用干扰素治疗CHC的报道较多,治疗可使40~70%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ALT恢复正常,但停药后有效者中至少有半数ALT再次升高,仅25~30%HCV RNA持续转阴。本研究旨在观察胸腺因子D对CHC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HCV RNA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成伟 《肝脏》2002,7(2):118-119
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率高。有报道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10年约有 3 0 % ,2 0年约有 65 %可进展为肝硬化。如已有桥样坏死的进行活动型患者 ,ALT平均超过 80U ,炎症持续 4~ 7年 ,组织学便会进展至肝硬化。一旦出现肝硬化 ,每年肝癌发生率为 7%~ 13 % ,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目标是抑止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 ,特别是进展演变为肝癌。尽管干扰素治疗表明有效 ,但其应用指征受年龄、性别、病毒变异、HCVRNA滴度和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因素等影响。此外 ,有精神病史和忧郁症史、孕妇、未控制的癫痫、糖尿病、高血压、视网膜病、银…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所有患者均可能出现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移植后5年内约25%~33%的患者可因丙型肝炎复发出现肝硬化,因此对其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防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已证实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但普遍认为对进展至肝硬化者无效。为评价IFN治疗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作者以人类淋巴细胞IFN(L-IFN)随机对照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2~74岁,平均60.1岁。患者仅有轻度乏力及低热,组织学证实为肝硬化并有门静脉高压症状和脾脏肿大,按Child分级属于A  相似文献   

12.
刘小涛  王俊学 《肝脏》2012,17(11):814-817
全球约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率约2.2%~3.0%,每年有300~400万新发病例[1]。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约有3700~4000万人感染HCV。HCV感染具有较高的慢性化比例,其中75%~85%的急性感染者将转变为慢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如不进行有效地抗病毒治疗,最终  相似文献   

13.
张继明  周红霞 《肝脏》2004,9(3):196-198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α-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包括基因型1型HCV感染)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率增加近3倍。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的问世又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其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HCV1型慢性感染,可产生近50%的SVR,对HCV2型和3型患者的SVR可达70%~80%。尽管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取  相似文献   

14.
徐克成 《胃肠病学》2002,7(6):321-323
慢性丙型肝炎呈缓慢进展过程,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发展到肝硬化的中位时间为28~32年[1]。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耗费和效果是否成正比等,均是需要医师和患者共同协商的问题。现将当前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若干观点和看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丙型肝炎由于进展隐匿、慢性率高及预后不良而倍受关注。研究发现,约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进展为肝硬化,约2.5%最终罹患肝癌。据估计,全球有1.7亿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我国人群HCV感染率约在3%左右。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的应用使病毒学应答率明显提高。但是,疗程长、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1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FN)治疗乙型及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30%~40%)。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很多,抗干扰素抗体(抗-IFN)的产生是其原因之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6年3月至1997年2月我院收治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36例,其中乙型肝炎22例,丙型肝炎14例...  相似文献   

18.
胎盘肽治疗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用新型免疫调节剂胎盘肽(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丙型肝炎115例,单一用药每天肌注2~4ml,平均治疗3~4月,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临床治愈79.1%,近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4.5%和39.0%;乙丙混合感染者HBs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0.3~71.4%和35.0~66.7%;随访急性病例未见复发,慢性病例出现波动者在11.4%以内;肝组织病理复查,均见改善。观察证明丙型肝炎在恰当治疗下预后良好,胎盘肽对丙型肝炎,不论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可获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对阻止疾病进展尤为重要。对近年来有关急性丙型肝炎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急性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医生更好的认识急性丙型肝炎,采取科学合理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流行态势,我国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3.2%,约有4000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通常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加之公众对丙型肝炎知识比较匮乏,导致丙型肝炎患者检查不及时,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感染HCV后10~20年后肝硬化年发生率为10%~20%,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肝癌的发生率为1%~7%[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发展为失代偿的比例3.6%~6%[2],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仅为50%[3]。通常认为干扰素(IFNα)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失代偿期肝硬化被列入IFN治疗的绝对禁忌症[5],但不治疗患者的预后也很差。我们在临床观察到许多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指标,经过小剂量长疗程 IFNα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