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0例中 ,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18~ 30岁 ,平均 2 7岁。单纯鼻中隔软骨部偏曲 2 2例 ,合并骨部偏曲 2 8例 ,50例均有鼻塞。1.2 手术方法 1按常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大块切除软骨及偏曲的骨部 ,骨部偏曲部分也可咬碎不取出。 2将切除的软骨修剪整平。如垂直或水平窄条状或周边楔状切除 ,或仅线形切开 ,以减低偏曲张力 ,偏曲骨片用咬钳压平。 3将整复后的软骨或骨片植入鼻中隔粘—软骨膜及粘—骨膜下 ,软骨尽量靠近粘膜切口。如有粘膜破损时则放在破损处。切口缝合二针。鼻腔予以填塞。2 术后观察2 .1 … 相似文献
2.
对28例存有鼻中隔弯曲的复发性黎氏区出血的患者,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并将大块软骨、骨片修剪整平,整复后再植入于鼻中隔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27例,好转1例,治愈率达96.4%,有效率100%。此术式既较理想的治愈了鼻衄,又保持了鼻中隔正常的生理厚度及硬度,避免了单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式之不足之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28例存有鼻中隔弯曲的复发性黎氏区出血的患者,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并将大块软骨、骨片修剪整平、整复后再植入于鼻中隔的方法进行治疗。术的随访半年以上,治愈27例,好转1例,治愈率达96.4%,有效率100%。此术式既较理想的治愈了鼻衄,又保持鼻中隔正常的生理厚度及硬度,避免了单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式之不足之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偏曲骨质,尽可能多保留不曲骨质的矫正手术。结果:随访半年~5年,治愈88例,改善1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可以达到矫正中隔偏曲的同时,尽可能少地损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且手术简单易懂,疗效肯定,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鼻中隔偏曲在影响鼻腔通气、鼻窦引流时,需要做矫正手术。根据鼻中隔偏曲的不同情况(C型偏曲、S形偏曲、棘突或嵴突),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经典的鼻中隔矫正术(Killian手术)是在粘软骨膜及粘骨膜下将鼻中隔软骨的大部及偏曲的筛骨正中板和犁骨加以切除。我科近3年来对11例以软骨偏曲为主的C形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粘膜下软骨切割离断而非切除的方法来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鼻中隔软骨部呈C形向一侧偏曲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7岁。术前主要症1… 相似文献
7.
应用鼻中隔粘膜下减张放射状切除整复术,对2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单纯方形软骨部偏曲和合并骨部偏曲切除整复术。术后1周182例鼻中隔平直。196例通气改善。术后2月随访106例,其中103例鼻中隔平直,全部通握良好,随访1年82例,其中80%例鼻中隔平直,全部通气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病人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定期观察,依照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消退快,不易复发,远期疗效肯定。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84.37%,对照组总有效率21.73%。随访2年,治疗组总有效率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17.3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大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本文报道1986~1989年,应用5%鱼肝油酸钠治疗鼻出血100例。 一、临床资料 本文100例中,男88例,女12例,年龄为25~65岁.病程少则一周,多则几年反复发作,病因:高血压53例,鼻中隔糜烂28例,血液病5例,肝脾肾慢性病11例,外伤3例。100例均经凡士林油纱条或碘仿纱条反复填塞无效才采用封闭疗法。 二、操作方法 先充分收缩下鼻甲,后用2%地卡因棉球麻醉鼻中隔粘膜;在出血点旁开约2毫米处进针,用封闭针头将5%鱼肝油酸钠0.2~0.3ml注入行粘膜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鼻中隔粘膜下减张放射状切除整复术,对11例飞行员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单纯方形软骨部偏曲和合并骨部偏曲切除整复术,术后1周11例鼻中隔直,通气改善。本术2月、1年随访10例,症状消失,鼻中隔平直,全部通气良好,各期随访病例均无鼻 穿孔和鞍鼻等并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采用鼻中隔粘膜划痕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0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10一65岁,多数为20—30岁。病程半年—10年不等。患者大部分曾用硬化剂局部注射,药物烧灼治疗。 1.2病例选择:鼻中隔前下区毛细血管扩张,鼻中隔前端粘膜糜烂或鼻中隔前下区毛细血管瘤所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 2 治疗方法 用1%丁卡因棉片作鼻粘膜表面麻醉,2%利多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用0.06%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棉片湿敷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100例共179侧,取得较好效果,特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最大73岁,最小3岁;病程半年至38年不等;双侧79例,单侧21例;轻者局部粘膜干燥充血、点状糜烂、面积在5mm~2以内;重者局部粘膜除干燥外,略显苍白、表面明显糜烂、甚至浅表溃疡,附有片状 相似文献
13.
14.
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会引起鼻功能的障碍,鼻中隔“C”形及“S”形偏曲,需做鼻中隔大部分切除方可矫正,这样鼻中隔去除范围较大,将对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可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1月间开展的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软骨再植入100例。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我科1977~1982年共施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30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海勤人员102例,陆地人员198例,均系男性。年龄<19岁6例,>30岁21例,以20~29岁最多,计273例,占91%。病史短者半年,最长15年以上。 2.鼻中隔偏曲的形态及部位中隔偏曲的形态以嵴和“C”形为多,偏曲部位以中隔前段及低位居众,偏向则左侧多于右侧,见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并介绍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7-2009年间7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 对70例患者术后随访:原有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在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尤其中隔两侧对应部位)造成中隔穿孔.同时对伴有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者应处理.本方法适用于无内窥镜条件者. 相似文献
18.
19.
<正>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曾给10例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不满意者行再次矫正术,效果满意。体会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均因鼻中隔偏曲曾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最短者为术后3周,最长者为术后2年;术后均感鼻塞无明显改善,其中一例术后仍感头痛。检查:1例为高位偏曲,鼻中隔方形软骨大部分已切除,但由于高位偏曲未纠正,鼻中隔仍偏向于左侧鼻腔。1例是鼻中隔软骨部距状突, 相似文献
20.
鼻塞是鼻科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临床上有少部分鼻塞患者是由鼻中隔骨板(含软骨、犁骨和筛板骨)过厚所引起,这在临床上并没有被重视,有的甚至被当作其他病来治,行鼻甲微波、射频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又破坏了患者鼻腔正常的组织结构,实不值得。1995年1月-2005年1月间我科接诊了7例以鼻中隔过厚引起鼻塞的病例,并予施行黏膜下鼻中隔切除或部分切除术,患者鼻腔通气得到明显了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