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周岁之前、女童在8周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者女童在10周岁前出现月经初潮[1-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女童明显高于男童[3-4]。性早熟作为儿科第二大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对儿童身心发育均有不良影响[5-7]。  相似文献   

2.
曹正培  王玲  何金莲 《当代医学》2022,28(11):140-142
目的 探讨红外线成像在疼痛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疼痛科收治的腰腿疼痛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与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测率,并分析红外热成像在疼痛疾病中的诊断预警作用.结果 红外热成像检查中,椎管狭窄的检出率为98.36%,椎间盘膨出合并突出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红外热扫描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脑梗塞,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对初发脑梗塞病人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做头CT与热扫描成像检查影像改变对比。结果:本组脑梗塞病人发病时间不足24小时,头CT均显示正常,而热扫描成检查明显异常,结论:在脑梗塞的早期CT影像改变不明显,热扫描成像技术可以补充和完善,二结合可以对早期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并准确及时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红外热象仪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红外热象仪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并对红外热象诊断术在诊断血管性头痛、突发晕厥、浅表肿块良恶性质的判断、肢体肌力减退的早期发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国际上红外热象诊断研究的新进展,和红外热象技术用于检测疾病预后及治疗时用于辅助定位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92例临床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查,2项检查都在同一时间段(间隔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对比分析其对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结果,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检出率是58.7%;红外热成像技术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检出率是63.0%;2组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46)。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计算,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1.7%、74.1%、67.6%、79.6%、60.5%。 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出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近,具有检查时间短、可大批量检查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手段,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阳虚体质与正常体质儿童红外热成像特征差异,提出一种可借鉴的用于学龄前儿童“阳虚体质”诊断的新方法以减少原有体质辨识方法可能造成的误差。方法 对郑州市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辨识,筛选出150例阳虚体儿童和150例健康体儿童分两组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选取体表部分部位及穴位作为观测区域,对两组体表相对温度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差异,总结郑州市学龄前儿童阳虚体质红外热成像的特征并分析成因。结果 学龄前儿童阳虚体质红外热成像特点是:上焦、中焦、下焦、左胸膺、右胸膺、胃脘、左腰区、右腰区、脊柱区、脾俞穴、肾俞穴、左手掌心、右手掌心、左面颊、右面颊共15个区域及穴位相对温度与健康体质组的学龄前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焦、中焦、左胸膺、右胸膺、胃脘、脊柱区、脾俞穴、下焦、左腰区、右腰区、肾俞穴、左手掌心共12个区域及穴位与阳虚体质转化分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虚体质转化分与上焦、中焦、左胸膺、右胸膺、胃脘、脊柱区、脾俞穴相对温度呈正相关,与下焦、左腰区、右腰区、肾俞穴、左手掌心相对...  相似文献   

8.
崔宝林  任晓菊 《海南医学》2016,(14):2299-2301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仪对腰椎盘突出症患者刺激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行红外热像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的红外热像图结果,并比较红外热成像结果与影像学、体征、自诉疼痛结果的相符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小腿前外侧温差、小腿后外侧温差分别为(1.19±0.10)℃、(1.22±0.07)℃,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0.22±0.07)℃、(0.24±0.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热像图异常表达区域与影像学检查、患者自诉疼痛区域相符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与体征相符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像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疼痛部位、范围等可客观反映,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针刺效应和艾灸效应3方面对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近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红外热图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外热图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AS患和50例正常人的红外热图表现进行分析,采用国产WP—95型医用红外热像扫描仪,AS诊断标准参照蒋明主编《风湿病学》。结果 AS的脊背4热图自颈胸至腰骶呈温高色红的热区,宽度相当于两侧骶棘肌外缘间,平均1.6℃的连线,温度高于两侧温度1—2.8℃。结论 红外热图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以无创、无电离辐射暴露、经济快捷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并通过联合诊断试验评价其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因口腔鳞状细胞癌住院治疗,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患者共74例,收集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结果,如体格检查和增强CT,并在术前对受试者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根据诊断试验的基本原理,以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金标准,计算红外热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9.0%,符合率为71.6%, 阳性预测值为64.9%,阴性预测值为78.4%。红外热成像与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87.9%,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97.6%。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纳入术前临床检查,可以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红外热成像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36例,运用红外热像图仪采集人体项背、上肢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红外热像图改变与临床相应节段的根性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病变区域呈现低温区。C4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肩部,C5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肱三头肌处,C6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大鱼际,拇指及食指,C7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前臂尺侧缘和手掌,C8神经根受累热节变化区域在肩胛部、上肢的伸侧和手的背侧。结论 红外热像图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定位诊断价值,尤其是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的患者提供了客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明确诊断的颈椎病患者180例及30例健康者的颈肩部红外热图,以C6、T2和肩胛下角水平连线为标志线,将采集部位分3个区;以不同温度刻度伪码条对应从低温到高温相应的红外热像图,对所有采集对象的颈肩部功能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正常成人颈肩区红外热图呈左右两侧对称,脊柱力线连贯居中,颈区及肩背靠中间区为粉色热区,两侧为黄色凉区。而颈椎病呈明显异常热图,其中有三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相对特定的红外表达特性。结论红外热成像在颈椎病中有特定的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辨析不明疼痛的性质,探讨疼痛发病机制和分型.方法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并与风湿因子和X线片、CT相对照.观察健康者、湿寒、血循环障碍、无菌炎症、微循环障碍、混合型(寒、瘀并存)患者各40例,男女各半,年龄均在23-65岁.结果 湿寒组痛区图温低于其他组、图像呈深蓝色;血循环障碍组痛区图温高于湿寒组...  相似文献   

16.
刘志军  张国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21-2521
目的:探讨各类头痛的红外热成像特征及其应用和前景。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327例头痛人群进行检测。结果:经热图像分析,偏头痛热图表现为前额某一侧出现高温区,神经性头痛热图表现为前额或某单一侧出现高温区热源,紧张性头痛热图表现为不规律热源。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对人体无介入、无创伤的新型的检测方法,对头痛的分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骆文宗  李任远  徐建红  余册砚  葛建红 《浙江医学》2011,33(7):1054-1055,1105
目的 研究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实验猪心脏直视手术中对冠状动脉灌注情况监测的应用.方法 建立红外热成像术中监测系统,分别在实验猪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主干阻断前、阻断后以及解除阻断3个阶段,应用红外热成像监测系统观察和记录心肌灌注情况,分析数据,评价监测效果.结果 与阻断前相比,左冠前降支在阻断后其支配区域心肌表面温度明显降低,而这一变化在阻断解除后则迅速消失,其支配区域心肌表面温度恢复阻断前水平.结论 红外热成像系统对于在体实验猪冠状动脉灌注情况的监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其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监测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病变类型对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另筛选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MRI-DWI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DWI参数对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f显著较高(P<0.5);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D~*、f显著较高(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MRI-DWI参数诊断前列腺疾病时ADC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1.001×10^-3mm^2/s为cut-off,灵敏度为59.00%、特异度96.70%;联合诊断时特异性上升至100.00%;单一参数诊断前列腺癌时同样以ADCAUC值最高,1.269×10^-3mm^2/s为cut-off,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高达86.10%;与联合诊断一致。结论MRI-DWI扫描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有较高效能,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增生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弹性成像技术观察健康组(75例)和病例组(78例)共153例女性乳腺组织,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0~30岁)、中青年组(31~40岁)和中年组(41~50岁),应用乳腺整体5分评分法测量乳腺的腺体层(中央区、内带、中带和外带)的弹性成像评分。结果青年病例组的乳腺腺体层各分区弹性评分均高于健康组,中青年病例组的乳腺腺体层的中带弹性评分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中年病例组和健康组乳腺腺体层各分区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病例组的腺体层不同分区之间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增生弥漫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