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制霉菌素甘油预防危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33-534
目的通过对我院抽取的167例危重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观察治疗效果并探讨制霉菌素甘油对危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可实施性。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医治的167例患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按照治疗手段的区别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5例患者每日早中晚在给予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再在整个口腔黏膜和舌苔上涂抹制霉菌素甘油;对照组82例患者仅每日早中晚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连续给药两星期后观测两组患者病症恢复情况,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2个星期后行口腔霉菌检测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7例口腔霉菌感染,治疗组在行2个星期的涂抹制霉菌素甘油手段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在行2个星期的常规生理盐水口腔清洁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56.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防治,可在给予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疗效显著且安全的制霉菌素甘油进行防治,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预防ICU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用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传统的口泰液行口腔护理。采用相同时段咽拭子培养和咽拭子涂片查真菌,观察并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进行口腔护理可明显降低ICU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制霉菌素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19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患者以年龄特征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用药处理。试验周期为10d,每隔2d进行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表明:经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是一种有效地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兰利芬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5,(1):268-270
目的:通过碳酸氢钠、制霉菌素片漱口液交替含漱做口腔护理对比单纯的碳酸氢钠和单纯霉菌素含漱做口腔护理的效果分析,评价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的口腔护理方法对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的疗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合理有效的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措施,减轻由于口腔感染导致的痛苦。方法:采用前瞻、队列对照研究,选择2014-09~2015-02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用碳酸氢钠联合制霉菌素漱口)和对照组I(单纯的碳酸氢钠漱口)对照组II(单纯的制霉菌素液漱口),各20例,指导患者在化疗的第一天到化疗结束的7-14天内,指导患者在晨起,餐后30分钟,睡前进行口腔含漱护理,观察口腔护理期间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真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结论: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开始到结束的临床护理期间,指导患者用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交替漱口,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碳酸氢钠或制霉菌素液漱口。 相似文献
5.
6.
1.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AL)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感染种类及治疗方法。2.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AL并院内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易感因素等分析,3.结果 院内感染占同期住院病人的63.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感染率高于急性非淋细胞性白血病(ANLL);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肛旁最多见;病原微生物以细菌最常见,真菌病毒次之;在易感因素中,粒细 相似文献
7.
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 总被引:104,自引:3,他引:104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1年12月至2001年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134例为深部真菌感染,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以原发肺部疾病(29例),神经系统疾病(24例),风湿性疾病(20例)以及血液病(18例)最多见。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37例)或糖皮质激素(29例)及免疫抑制剂(17例),化疗(10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912例);感染的部位依次为肺部,脑膜及脑实质,血液等;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热带假丝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为主,但一些少见的真菌如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也在临床上分离出来;在临床上63.76%的病人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占39.6%;单纯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者分别为74例。5例和16例,其余病例均采用联合治疗;治愈67例,好转29例。死亡44例(29.53%);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996-2001年共75例。占50.34%。结论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有关;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较高。非白念珠菌的感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医院内真菌感染在迅速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新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不断出现,以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探讨我院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认识,对预防和治疗院内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继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2002年4月-2003年12月出院患者中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4-1995年对我院1986-1994年100例白血病人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极易并发院内感染(H中48%),发病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4.58%),院内感染的发病率随着白细胞减少而升高,并与抗生素的应用密切相产抗生素的种类越多、时间越长、其发病率越高;层流洁净病房与普通病 院内染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于2008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口服氟康唑。对比两组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热天数、住院天数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22.86%,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为40.00%,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为65.7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发热天数为(5.23±1.32)d,对照组的发热天数为(6.79±1.21)d,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28.11±9.24)d,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f31.43±10.15)d,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氟康唑可有效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真菌感染,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氟康唑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氟康唑与广谱抗生素同步应用预防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187例中重度以上肺部感染者(治疗前痰培养及或涂片有真菌者不入选)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加口服氟康唑100mg/d,155例;对照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32例。所有病例均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至停用抗生素或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可减少其中一种抗生素时停用氟康唑。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及疗程中每周抽血查肝功能,并记录症状,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及疗程中病情无好转或反复或伴腹泻时均留痰及或大便送检涂片查霉菌及培养。结果 治疗组155例在治疗期间及疗程后有150例无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另有5例出现痰涂片壹到酵母样菌,但痰培养阴性,其病情的好转进程未受影响。对照组32例中有18例并发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痰涂片及痰培养均查到真菌),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6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症状,两组的纳差症状无明显不同。治疗组有3例在停氟康唑前出现了血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5-62mmol/L),及时停氟康唑并加保肝治疗3-5d后谷丙转氨酶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例血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54mmol/L),加保肝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氟康唑与抗生素同步应用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此方法效果好、方便、经济、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行碳酸氢钠、制霉菌素溶液漱口,雾化吸入,心理护理,饮食管理。结果30例患者25例口腔黏膜及舌面恢复完整,口腔拭子涂片未找到真菌,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碳酸氢钠配合并制霉菌素溶液漱口可用于治疗口腔真菌感染,合理的口腔护理可促进口腔真菌感染愈合,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域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骨髓、器官移植的发展,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导管介入治疗的开展等,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避免和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临床各科医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救治的肺部真菌感染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骨髓、器官移植的发展,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导管介入治疗的开展等,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避免和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临床各科医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救治的肺部真菌感染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院内双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 ,易继发感染 ,近年来抗肿瘤化疗药物及激素的使用 ,使白血病患者细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率不断上升 ,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为探讨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收集我院二年来住院的各类白血病患者5 0 0例 ,对其中发生双重感染的 80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本院住院的各类白血病 5 0 0例。其中男 30 5例 ,女 195例 ,年龄 10~ 75岁 ,平均 35岁 ,发生G-或G 细菌感染的 2 70例 ,占同期住院白血病患者的 5 4 % ,发生细菌和真菌双重感染的 80例 ,占16 … 相似文献
18.
肺癌并发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探讨肺癌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2例肺癌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并把同期住院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856例肺癌患者并发医院感染132例,其中深部真菌感染52例,感染率6.07%;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占首位,其次是口腔、肠道和泌尿道;真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茵、酵母茵和热带念珠菌;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肺癌分期、反复放疗或化疗、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结论:减少危险因素、预防用药、及时诊断治疗是减少肺癌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医院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医院真菌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1995年1月~12月医院真菌感染病例的综合分析,以了解我院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发生规律,探讨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医院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查阅住院病历。结果: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285例,占调查病历的1.3%,占分离出菌群的9.4%,感染部位最常见为呼吸系统(119例41.75%),消化系统次之(79例,27.71%),泌尿系统62例(21.95%),血液感染9例(3.15%),创面感染(2.10%),脑脊液感染4例(1.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