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笔者在门诊遇到单纯的软组织裂伤(皮肤、皮下组织裂开,裂口较齐,最长20cm,最短1cm),用胶布条粘贴皮肤,将裂口对合,21例中获1期愈合18例,2例感染,1例失败,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裂伤部位:面部4例,长1~4cm;手指:一指1个伤口,6例1~4cm;前臂、小腿9例,5~22cm;胸部1例,6cm;腹部1例,8cm.均在伤后6小时内就  相似文献   

2.
患女 ,1 4岁 ,汉族 ,学生。以左腋下皮肤红肿、破溃 ,发热 1月住院。 1月前发现左腋下有两个大枣大之包块。皮肤红肿有压痛 ,其中一个自行破溃 ,流出少许粉红色液体 ,随后伴有发热 ,体温在3 8~ 40℃ ,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检查 :T3 9℃ ,皮肤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未见异常 ,腹软 ,肝不大 ,脾大、肋下 2 cm,神经系统正常。左腋下有 2 .0 cm× 2 .0 cm大之破溃伤口 ,深约 1 .5 cm,放有雷夫奴尔引流条 ,另一破溃伤口愈合 ,左下腹壁可触及一 3 cm× 2 cm×2 cm大之包块 ,边界清、质较硬、表面平滑、有压痛、皮肤…  相似文献   

3.
<正> 病例女患,3岁,住院号76492。因全身皮肤多处出现小包块2月,入院前3天头顶部皮肤包块处钻出一条长约1cm、两头钝圆的乳白色虫体,于1985年12月29日入院.患儿家住农村,平素卫生较差。既往健康。查体:T36。一般状态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下肢可见两个暗红色条片状小包  相似文献   

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简称皮肤扩张术 )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简称扩张器 )植入正常皮肤组织下 ,通过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 ,在皮肤组织深面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膨胀压力 ,使皮肤面积被扩展 ,而获得“额外”皮肤面积 ,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 ,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 6例 ,女 6例 ,年龄 8~ 35岁。外伤后瘢痕 1 8例 ,病变大小 3cm× 4 cm~ 4 cm× 8cm,面颈部黑痣 3例 ,病变大小 2 cm× 3cm~ 3cm× 4 cm。耳再造 1例。扩张器大小 30~ 1 0 0 ml。本组 2 2例 ,术后均获得较理想的形态和效果。体 …  相似文献   

5.
1实例报告某男,18岁。1991年9月6日晚,因非法入宅被户主婆媳2人及邻居数人用绳子捆绑,围打1h,当晚被他人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损伤至死亡4h左右。尸检所见:胸部皮肤青紫肿胀,在两侧锁骨下37cm×38cm范围内有数10条纵横交错,排列紊乱的条状皮肤挫伤及皮下瘀血,最长的13cm。其中有9条挫伤较重,两端宽窄不均,一端0.7cm,另一端0.3cm,槽形,挫伤表面呈紫黑色,边界清晰。胸骨右线第4~5助处有3菜近乎平行的横形中空性皮下出血;剑突右侧也有3条由外下斜向内上的中空性皮下出血;每条最宽处均为0.gcm。右上臂外侧皮下瘀血面积为30cmX…  相似文献   

6.
男,55岁,1年前因食道癌行手术切除,术后刀口愈合好。近期发现右肋区手术刀口处起一3cm×2cm×1cm肿块,高起皮肤,表面皮肤粗糙,无破溃。病理检查:棱形皮肤一块,大小3cm×2.5cm×1cm,于皮肤中央有一隆起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86岁,主诉右大腿内侧皮肤深处肿块2个月,肿块增大速度快。体检发现右大腿内侧皮下肿块,大小为4cm×3cm,与皮肤粘连,但其深部能活动、质硬、无压痛。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及,质中,大小为1cm×1cm×2cm。病理检查:带皮肤组织7.5cm×4cm×1.5cm,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用于足跟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据此设计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对10例足跟部组织缺损9 cm×7 cm~15 cm×14 cm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28~60岁;交通伤9例,足跟部黑色素瘤1例.对其中3例跟腱缺损者同时携带拇趾展肌肌腱和跖腱膜修复跟腱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在距起点1.0~2.0 cm处分为浅、深2支,浅支直径(1.0±0.2)mm,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3~5条皮支;深支直径(1.5±0.3)mm,在距足底内侧动脉起点2.5~5.0 cm处分为外侧深支和内侧深支,前者分出3~5条皮支,后者分出2~3条拇趾展肌肌支和1~2条皮支,长度为(8.9±0.2)cm;足内侧和跖弓区切取联合皮瓣的最大面积男性可达10.4 cm×9.2 cm,女性可达9.1 cm×8.2 cm.10例患者足跟部修复手术中切取的联合皮瓣大小为9.0 cm×7.0 cm~10.0 cm×8.0 cm,术后10块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1~18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皮瓣植皮处的两点辨别觉与对侧足内侧区无明显差异,患肢活动自如.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联合皮瓣是修复足跟及其周围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操作较复杂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常发生于躯干、肢体及头颈部软组织,发生于乳腺皮下较少见。我院最近发现二例,现报告如下: 例一:男性患者,45岁,1987年发现右乳头外下方约1cm大小包块,1995年突出皮肤,1996年出现痛痒不适,并在乳头正下方又发现1cm大小包块。体检:右乳外下方离乳头3cm处包块约4cm×3cm×2cm,隆起于皮肤呈红紫色,质硬。右乳正下方离乳头1cm,处包块约1.5cm×1.2cm×0。  相似文献   

10.
陈革  陈正 《广西医学》2001,23(4):960-961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曾对 2例胫骨陈旧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皮肤缺损病人采用对侧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 ,结果移植腓骨成活 ,皮肤大部分坏死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2 8岁 ,30岁。均由车祸伤致右小腿中段开放性骨折 ,当地清创后皮肤软组织坏死 ,胫骨中段外露坏死 ,为求创口愈合而切除坏死骨造成节段性胫骨缺损 ,经长期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 ,但患肢不能负重 ,转送我院治疗。一例骨缺损 1 0 cm,皮肤缺损 1 0 cm× 4cm;另一例骨缺损 1 2 cm,皮肤缺损 1 2 cm× 5cm。1 .2 手术方法 :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眉区和耳后区的皮肤对比结构 ,设计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 ,转位眉再造 ,为临床整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 :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 45侧 ,以耳廓前缘根部前上方 1 5cm处为定点 (A点 )测量颞浅动脉在耳后上方的分支。取新鲜头颅标本 2例 ,在眉毛和耳后区取皮肤做石腊切片 ,H -E染色 ,在光镜下观察两个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毛根的特点。结果 :颞浅动脉耳后支的可游离长为 (13± 1 8cm)大于A点至眶上缘中点的距离(11 5± 1 5cm) ;耳后区皮肤毛发结构与眉区皮肤结构相近 (毛发斜行 )与受区原形相配。结论 :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可以A点为旋转轴点。  相似文献   

12.
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 6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部位 :同侧踝部 2例 ,同侧足跟部 2例 ,对侧足背部 1例 ,对侧内踝部 1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 :3cm× 4cm~ 7cm× 1 0 cm。切取内踝上皮支皮瓣面积 :4cm× 7cm~ 8cm× 1 7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5例 ,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 1例 ,经换药痂下愈合。结论 :内踝上皮支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 ,成活率高 ,是修复同侧或对侧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皮肤良性淋巴细胞瘤为少见病例。现将我科遇到的二例报告如下:例1,女,19岁。面部溃疡结痂伴萎缩性疤痕十二年。例2,男,59岁,左腹壁肿块一年余,有痛痒感。病理检查:例1带皮肤组织0.6×0.4×0.2cm。例2带皮肤组织一块,4×2.5×1.5cm。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上睑呈垂带状下垂,睑缘遮盖瞳孔1mm以上的重度上睑下垂,施行山形筋膜悬吊及双睑重建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l手术方法1.l阔筋膜悬吊术。自左大腿外侧切取6×3cm阔筋膜片。横向均切成两段。每片切割成山形,其中每条宽为O3cm。置于庆大霉素溶液中备用。切开上睑相当于重睑处的皮肤,眼轮匝肌,直达睑板。切除睑缘侧轮匝肌条,再沿眼轮匝肌下方,睑板及眼眶隔膜水平向上分离。至眉弓上绿打三条隧道.中间一条的方向垂直于瞳孔。山形筋膜纵向的3条间距为().5~O.7cm。眉弓上缘3个隧道出口间的距离为1.3~1…  相似文献   

15.
孕妇30岁,孕23周行常规超生检查。B超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3.8cm,股骨长2.7cm,于颈后方探及13.9cm×5.5cm无回声,内示多条条状分隔,胸、腹腔内探及液性暗区,全身皮肤水肿,胸壁厚2.3cm,腹壁厚1.8cm,股部厚0.9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级,羊水深度3.1cm。B超提示:单胎中期妊娠;胎儿畸形:①颈部淋巴管瘤。②胸、腹水。③全身皮肤水肿。综合考虑符合Turner综合征。入院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羊水穿刺,做染色体检查,并给予雷夫努尔引产,娩出一死女婴。颈后见约14.2cm×5.0cm囊性包块,全身皮肤水肿,解剖胸、腹腔内见少量液体。病理诊断:①颈后囊性…  相似文献   

16.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缺损最大面积12.0cm×7.0cm,最小面积1.5cm×2.0cm,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2例,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缺损面积分别为12.5cm×6.0cm、9.0cm×4.0cm。双侧足跟Ⅲ°冻伤后致双侧跟骨硬化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1例,其缺损面积左9.0cm×6.0cm、右8.0cm×4.0cm。足跟部皮肤鳞癌切除后1例,其缺损面积为8.0cm×6.0cm。分别选择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2例,逆行比目鱼肌肌瓣修复2例,邻位筋膜皮瓣修复3例,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3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 2 结果 11例病人所转位的全部带蒂皮肤瓣、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邻位筋膜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仍有骨外露,经再次筋膜皮瓣转位痊愈。2例创面感染者经彻底清创,反复清洗创面,保留内固定物,在转瓣的同时置管闭式冲洗,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藏族,10月龄,以“哭闹、发烧、皮疹三天”就诊。查体,T:37.8℃,R:22次/分,营养发育一般,心、肺无异常,腹软,四肢活动自如。面部及颈部皮肤红,有散在皮疹。颈椎处有约2 cm×2 cm大小的瘤疱,压痛阳性,面部左侧鼻唇沟处呈线条状红肿,呈约1 cm×1 cm大小瘤疱,质软,推压可在皮下移行,疼痛。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为:牛皮蝇蚴虫感染。予抗感染、抗过敏及维生素、缴素治疗,5日后瘤疱部皮肤肿胀变薄,瘤疱顶部可见小孔,立即给予负压取虫法,先后取出5条,其中颈部3条,面部2条。虫排除后疼痛渐轻,后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1 800 MHz电磁辐射对大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0.5 mW/cm2和1.0mW/cm2功率密度的1 800 MHz电磁辐射对雄性SD大鼠连续暴露对21 d,每天12 h,然后测定其皮肤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0.5 mW/cm2组强度下暴露组大鼠皮肤中SOD、GSH-Px、CAT活性低于虚拟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W/cm2组的暴露组和虚拟暴露组皮肤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0.5 mW/cm2的功率密度的1 800 MHz电磁辐射致使大鼠皮肤组织中SOD、GSH-Px和CAT的活性降低,导致皮肤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芦某,男,9岁,1986年5月8日入院。患儿生后即出现脐部流黄水,1岁时曾流出未消化的韭菜,2岁时曾钻出蛔虫一条。其母述流出液体有腥味,无明显尿味及臭味。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正常,脐中部有一直径约1.5cm红色肉芽样物,其中有一直径约0.3cm瘘孔,不断有黄色液体流出,脐周皮肤面积约5×10cm呈湿疹样改变。诊断卵黄管未闭,脐周皮肤湿疹。经治疗皮肤湿疹好转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见卵黄管垂直从小肠发出,沿其基底部楔形切除,修补肠管,术中见卵黄管旁还有一管道向下腹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简称乳腺鳞癌)很少见,其发病年龄较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我院活检遇到二例,报告如下: 例1(病理号81—811):女,53岁。九个月前发现左乳上方皮下有个板栗大肿物,可活动,局部皮肤无改变。五个月后长至拳头大,伴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及胀痛,继而自用艾条炙及草药外敷。二十多天前肿物破溃,流出红色液体。查体:左乳外侧有一个13×12cm的肿块,界清、活动、凹凸不平,局部皮肤紫红,压痛,其下方有个3×3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