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①目的 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 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 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依鼻内镜下筛窦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③结果 鼻丘中心至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1.91±0.32)mm。钩突的前上末端到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0.31±0.10)mm,钩突的后下末端到下鼻甲附着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 16±0. 40) 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最小平均距离为(11.96±2.31)mm。筛顶板长(27.22±6.91)mm,筛顶板前部宽(7.93±2.80)mm,中部宽(9.10±3.72)mm,后部宽(9.83±2.31)mm。中鼻甲前下缘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9.68±2.12)mm,中鼻甲基板前内下缘处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11.06±4.23)mm,中鼻甲前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9.96±6.46)mm,中鼻甲基板处前内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7.98±5.53)mm。④结论 筛窦解剖结构的径线,特别是与鼻腔鼻窦某些手术保留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筛泡行应用解剖学研究 ,以冀为鼻内窥镜筛泡切除术确定安全的手术界限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30例、6 0侧外观无异常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 (男 2 3例 ,女 7例 ) ,用MJ3435型带锯机 ,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 1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 ,去除脑组织 ;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 ,去除鼻中隔 ;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 ,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按鼻内窥镜下筛窦手术的体位和路径 ,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 ,观测其变异。结果 :筛泡内外径 8.91± 2 .82mm ,筛泡垂直径 13.92± 7.0 8mm ,筛泡骨壁厚 0 .2 3± 0 .10mm ,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最小平均距离 11.96± 2 .31mm。钩突与筛泡之间平均距离 :上 0 .6 8± 0 .36mm ,中 1.71± 0 .78mm ,下 2 .81± 0 .5 8mm。结论 :由于筛泡变异大 ,了解其解剖结构的径线 ,对鼻内窥镜手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与鼻内窥镜术有关的鼻腔外侧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为临床积累资料。②方法观察了30个尸头和75侧干燥颅骨标本上鼻腔外侧壁结构,测量自前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和矢状角。观测了钩突、筛泡和筛漏斗等结构的形态与数据。③结果自前鼻棘至中鼻甲前端长为36.1±3.4mm,矢状角为69.8°±7.9°;至中鼻甲后端长为51.2±5.2mm,矢状角为19.8°±4.1°;至上颌窦口的长为33.8±4.5mm,矢状角为34.2°±3.7°;至额窦口的长为42.9±8.2mm,矢状角为70.4°±4.4°;至前筛窦口的长为44.1±7.8mm,矢状角为68.3°±6.2°.④结论本文的观测结果对上颌窦、筛窦等鼻腔外侧壁鼻内窥镜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测角度有助于手术的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鼻内窥镜的入路及观察定位和手术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67侧正中矢状切的头部标本,观测各鼻甲、鼻道及中鼻道外侧壁结构的形态和大小,并测量前鼻棘至各解剖部位的距离。结果鼻腔外侧壁的形态呈梯形,其上、下径为4.92±0.44cm,在鼻腔底部的前、后径为4.57±0.26cm。中鼻道前端较宽大,12%(8/67)的半月裂孔狭窄。鼻咽顶壁的高度位于中鼻甲下缘的平面上。结论半月裂孔的大小随钩突或筛泡的形态而改变,老年人鼻腔及鼻道因粘膜萎缩而变宽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具10例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双侧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10例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2.0-5.9)mm;长径为(2.8±0.8)(1.0-4.0)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最下方,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6例(60%),钩突尾端者占4例(40%);有1例(10%)存在副口,均位于窭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通畅。  相似文献   

7.
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上,观察了泪囊的毗邻、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及筛窦的毗邻。结果:泪囊与中鼻道前房相邻,其在鼻腔外侧壁上投影的前界为“骨梭”,后界为钩突基部,上界为中鼻甲附着处前部的下缘,下界为下鼻甲附着处前部的上缘。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的骨板,筛前、后动脉在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并与筛板同水平走行。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者若熟悉手术区的解剖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是否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和术后鼻腔粘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85例(31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的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92例(147侧)行单纯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照组);另93例(163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改良鼻中隔高住偏曲矫正和中鼻甲整形术(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处理组鼻腔粘连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住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iuns Surgery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创了鼻外科新领域。其手术方法是采用各种不同角度的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以及中鼻甲钩突的处理等。通过小范围的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鼻窦引流通畅术后复发少,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由于本科开展此工作已五年,时间尚短,只能浅谈此手术注意事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我们应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 5 0例 ,经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接受鼻窦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 5 0例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12~ 6 1岁 ,平均 39.5岁 ;根据术前检查及 CT轴位加冠状位扫描 ,诊断为筛上颌窦炎 2 8例 ,额筛上颌窦炎 12例 ,全组鼻窦炎 5例 ,鼻息肉合并筛上颌窦炎 3例 ,上颌窦囊肿 2例。1.2 手术方法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 ,用 2 %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行钩突根部粘膜下或息肉组织中浸润麻醉 ;用长柄镰状刀自下鼻甲附着处稍向前下刺入 ,有落空感时表示…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治疗6月龄以下的危重或极危重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资料.全组534例,年龄20 d~6个月(4.0±1.3)月,体重2.8~8.5(5.5±1.2)kg,主动脉阻断24~93(34.34±30.24)min,体外循环34~196(54.28±60.43)min,术后呼吸机支持10~391(98.21±100.36)h,ICU滞留4~19(7.25±12.94)d.术后死亡17例,低心排综合征是其主要原因.其余均痊愈出院.6月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危重表现的急或亚急诊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患儿术前状态的认识和调整不可忽视,尤其是肺和支气管病变的潜在危险值得强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及CT图像相关参数,为临床应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TPS)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成人干燥下颈椎标本24具及随机在CT室保存的34例成人患者的颈椎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C3-C7椎体的椎弓根宽(OPW)、椎弓根高(OPH)、椎弓根的中轴全长(PAL)、椎弓根外倾角(sPA)、椎弓根头倾角(tPA)、椎弓根投影中距(DtIP)、椎弓根投影上距(DsIP),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定ATPS置钉参数。结果解剖学测量值与影像学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本研究提示:C3、C4进针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的对侧2-3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1-4 mm;C5进针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的同侧或对侧1-2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4-5 mm;C6、C7进针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的同侧3-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5-8 mm。椎弓根中轴外倾角平均分别为C348°,C448°,C540°,C634°,C731°。椎弓根中轴头倾角平均分别为C384°,C489°,C5107°,C6114°,C7100°。置钉长度选择28、30、32、34 mm,螺钉的直径可选择3.0、3.5、4.0 mm。结论通过对下颈椎标本及成人下颈椎CT三维重建测量,并总结出进钉参数,证明下颈椎ATPS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背缩窄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实施鼻背缩窄截骨术并出现及未出现鼻泪管损伤的患者各2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2组患者骨性鼻泪管长度、鼻泪管内壁厚度、鼻面角度、鼻泪管长轴与矢状切面投影夹角、鼻泪管长轴与水平切面夹角、鼻泪管长轴与冠状切面夹角,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1.58±1.23)mm,鼻泪管内壁厚度为(1.25±0.36)mm,鼻面角度为(128.51±5.65)°,鼻泪管长轴与矢状切面投影夹角为(8.63±0.38)°,鼻泪管长轴与水平切面夹角为(73.81±3.26)°,鼻泪管长轴与冠状切面夹角为(12.25±0.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鼻泪管测量,能精确指导鼻背缩窄截骨术安全操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拉(洛汀新)对高血压所致左心室重构及舒张顺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Ⅰ组(治疗组)30例,给予洛汀新10 m g/d,Ⅱ组(对照组)20例,给予硝苯吡啶30 m g/d,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由2394±479/1425±133 k Pa 降至1835±218/1221±134 k Pa( P< 001),左室后壁厚度由125±25 m m 降至112±23 m m ,室间隔厚度由126±28 m m 降至110±22 m m ( P均< 001),二尖瓣前叶 E F 斜率( E F V)由120±23 m m /s 升至150±40 m m /s, 左室舒张末压( L V E D P)由157±041 k Pa 降至135±020 k Pa( P 均< 001)。而对照组,除血压有显著下降外( P< 001),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 均> 005)。结论:洛汀新不但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可逆转左室肥厚,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颈椎椎间高度和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进行下颈椎椎间融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5例健康志愿者根据MRI成像,测量C2~C7椎间盘前、中、后不同高度及前后径长度;同时用高精度游标卡尺对国人C3~C7椎体干燥标本的宽度和前后径进行测量。结果:椎间隙测量值前方为(0.46±0.06)~(0.60±0.05)cm;中间为(0.56±0.07)-(0.72±0.06)cm;后方为(0.40±0.07)~(0.50±0.07)cm,髓核的前后矢状径为(0.91±0.13)~(1.08±0.14)cm。椎体矢状径测量值为(1.45±0.14)~(1.68±0.17)cm,椎体横径测量值为(1.96±0.13)~(2.52±0.14)cm。结论:进行颈椎前路减压和椎间融合时,要选择适合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生儿脐血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情况。方法 :新生儿分娩断脐后立即抽取脐血 4ml+肝素抗凝 ,并立即送检 ,采用北京普利生 L BY- N6 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检验。结果 :母体为正常生理妊娠的新生儿组 :全血低切粘度 8.91± 6 .79m pa· s,全血高切粘度 5 .6 6± 2 .0 mpa· s,血浆粘度 1 .46± 0 .2 4m pa· s,红细胞压积 5 0 .1±1 8.4% ,血沉 2 .1 4± 1 .36 mm/ h,红细胞电泳 1 5 .82± 3.79s;母体为妊高征的新生儿组 :全血低切粘度 1 1 .96± 7.38m pa· s,全血高切粘度 6 .48± 1 .5 7mpa· s,血浆粘度 2 .5 3± 1 6 .4mpa· s,红细胞压积 31 .47± 0 .35 % ,血沉 1 .6 8± 1 .43mm/ h,红细胞电泳1 5 .6 8± 3.43s;正常妇女组 :全血低切粘度 2 2 .33± 6 .88mpa· s,全血高切粘度 4.5 0± 0 .5 4mpa· s,血浆粘度 1 .73± 0 .0 9mpa· s,红细胞压积 41 .0 9± 2 .6 0 % ,血沉 1 7.0 9± 6 .35 mm/ h,红细胞电泳 2 1 .0 4± 1 .44 s。结论 :孕期母体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头静脉末端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头静脉插管、穿刺及选用置入管的直径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对12具(24侧)成人标本进行双侧颈部、臂部、腋窝及锁骨周围部分解剖,观察头静脉,测量并统计相关数据.结果:12具(24侧)标本头静脉解剖观测,其中19侧属于Ⅰ型(腋静脉型)、3侧属于Ⅲ型(锁骨下静脉型)、2侧属于Ⅱ型(颈外静脉型).腋静脉型、锁骨下静脉型的注入角为(53.64±1.22)°,颈外静脉型注入角为(112.41±3.38)°;头静脉注入点距锁骨的距离为(15.13±0.11) mm,头静脉注入点距喙突的距离(26.52±0.14) mm,头静脉终点外径约为(5.57±0.24) mm.结论:头静脉较少数注入颈外静脉,且注入角度差异大,注入点距锁骨、喙突的距离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18.
<正> 因慢性中耳炎或耳硬化症而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在施行鼓室成形术或镫骨切除术后均需进行听骨链的重建。听骨链作为一个传送装置在听觉生理的研究方面也十分重要。国外对听小骨的形态观察及测量已有较详细的报告,而国人听小骨的解剖学资料,近年来亦略有报告。本文对640块国人听小骨进行了观察与测量,为国人听小骨的正常解剖学积累资料,并为听觉生理的研究及临床重建听骨链手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给股动静脉穿刺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对40侧成人尸体进行股三角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提示:穿刺点距耻骨联合中点垂直距离,股动脉为70±07cm;股静脉为61±09cm。穿刺两血管的夹角:针矢角,股动脉为84°±16°,股静脉84°±18°。针额角:股动脉为161°±23°,股静脉为160°±24°。股动静脉穿刺深度分别为28±02cm,29±02cm。按此进针点及角度和深度穿刺,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同时讨论了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20.
胰导管保护法提高胰岛获取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和UW液的胰导管保护方法能否提高保存6 h和24 h大鼠胰腺中胰岛的获取量。方法:从雄性SD大鼠分离得到胰腺,分成5组:组1:新鲜的未用胰导管保护和UW液保存(n=8);组2:末用胰导管保护方法仅用UW液保存6 h(n=8);组3:应用胰导管保护方法并用UW液保存6 h(n=8);组4:未用胰导管保护方法仅用UW液保存24 h(n=8):组5:应用胰导管保护方法并用UW液保存24 h(n=8)。结果:分离纯化后每组的胰岛数量分别为1 820±639,585±151,1 496±676,567±182,1 442±857(胰岛当量±标准差);胰岛存活率分别为(93.8±4.9)%,(82.1±5.6)%,(89.6±4.9)%,(77.9±5.0)%,(86.7±7.1)%;本实验中未应用胰导管保护方法组和应用胰导管保护方法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2和组3相比较,组4和组5相比较)结论:联合应用胰蛋白酶抑制剂和UW液的胰导管保护方法提高了保存6 h和保存24 h胰腺中的胰岛获取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