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如能早期作出病原学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2年10~11月收集了77例婴幼儿腹泻大便标本,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轮状病毒酶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常见于每年秋冬季节,是婴幼儿秋季腹泻流行最主要的原因,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稀水便,部分患儿伴有轻中度脱水症状,重者可导致重度脱水、酸中毒、末梢循环衰竭,大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ASA)对452例婴幼儿腹泻病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检测阳性的172例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深圳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以秋冬季发生率最高,夏季发病率较低。秋季、冬季分别与夏季比较,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37.18、25.45,P均<0.01)。大便呈水样便者占89.5%,发热者26.2%,多为低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38.1%。结论轮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大便性状呈水样便可视为本病特征表现,可供临床初步诊断参考。应用EILASA法为小儿腹泻病毒病原检测提供较好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邵晓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151-1151
<正> 轮状病毒肠炎是导致婴幼儿肠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尤其易造成秋冬季节的广泛流行,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威胁。迄今为止,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2000年3月~2000年7月,观察P-转移因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毒性肠炎病例选择 ①年龄<3岁。②大便次数≥5次/d,伴或不伴发热、呕吐等症状,脓血便,伴明显腹痛,里急后重者除外。③粪便常规镜检无或仅见少许白细胞,无红细  相似文献   

5.
<正>秋季腹泻好发于天高云淡的秋天,尤其10~11月达到发病高峰,以6个月~3岁小儿最多见,故而被称为小儿秋季腹泻。小儿秋季腹泻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包括轮状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祸首。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有三个特征,即感冒、腹泻和呕吐。一般是以腹泻为最重要特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腹泻与呕吐是造成小儿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  相似文献   

6.
<正> 婴幼儿秋季腹泻与现代医学的轮状病毒肠炎基本相似,轮状病毒是引起世界性小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源,占秋冬季小儿急性腹泻的80%以上,目前国内外尚乏特效疗法。笔者于1987年10月至1992年10月用藿香正气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9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病,多由轮状病毒侵犯近段小肠,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而致腹泻,起病急,主要特征是大便次数增多、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脓血,常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只要护理得当,可使患儿尽快恢复止常,因此,护理在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将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由于本病主要影响婴幼儿,且秋冬季发病率最高,又称为秋季婴幼儿腹泻。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呕吐和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发生脱水、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约占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的50%。据Pollner等报告全世界每年死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婴幼儿500~1,800万。我国近年也有病例报告,庞其方等从秋季腹泻患儿大便滤液中发现轮状病毒与国外报道结果相似。现将国内外近几年的一些资料简述如下。病原学 1973年Bishop等在秋季腹泻患儿的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活体组织中发现了大量病毒颗粒。第二年,Kapikian用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婴幼儿秋季腹泻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个月—2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蛋花汤样或水样便;大便常规白细胞<3个/HP;细菌培养无致病菌。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脱水程度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林欣   《中国医学工程》2014,(6):67-67
秋季腹泻病原体又称为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秋季腹泻潜伏期为1~3 d,常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护理人员应及时查找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要想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早期综合护  相似文献   

11.
<正> 自从1973年 Bishop 等应用电镜从腹泻患儿十二指肠上皮细胞活体组织中首先发现大量轮状病毒(Rotavirus),同年 Flewett 等又从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以来,世界各国均先后证实该病毒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随后,许多学者从腹泻患者粪便中陆续发现至少有八组病毒与秋季腹泻有关。国内庞其方等1979年首次报道北京地区秋季腹泻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继之国内有陆续报告,但我省尚未见到这方面材料。为搞清婴幼儿秋季腹泻在长春地区的病原学情况,我们于1981年对婴幼儿秋季腹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科自1992年10月~1993年12月试用寒泻散外敷治疗婴幼儿秋季腔泻5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照1986年10月《全国第二届腹泻防治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标准者112例,男77例,女35例。6个月~1岁62例,1~2岁46例,>2岁4例,大便次数每日均超过5次,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脓血。大便常规:白细胞≤3  相似文献   

13.
秋季腹泻是秋冬季节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中 ,我们试用大剂量乳酶生与病毒唑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50例 ,临床验证 ,对于缩短病程 ,减少霉菌感染等并发症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 10 0例 ,大便性状均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大便次数≥ 8次 /天 ,部分病例伴有发热、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常规检查 :脂肪球 ( ~ ) /HP ,大便细菌培养阴性。所有病例经ELISA法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应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成两组 :治疗组、对照组各 50例。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  相似文献   

14.
<正> 秋季腹泻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病,目前治疗仅限于补液及调节饮食等消极的对症处理。曾有报道聚肌胞肌注能缩短秋季腹泻的病程,为观察不同用药途径能否提高聚肌胞的疗效,本文于1993年、1994年、1995年的1O月上旬至12月下旬婴幼儿秋季腹泻流行期间,分别应用聚肌胞足三里封闭80例,肌注75例,并设对照组70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结果 1.1临床资料:215例2岁以下婴幼儿,大便次数≥4次/d,呈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无并发症者,按《儿科学》分型,以中、重度脱水病人为主。随机分成聚肌胞足三里封闭组(下称封闭组)80例,聚肌胞肌注组(下称肌注组)75例,设对照组70例。3组性别及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本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故又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特点为:①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②秋冬季多发;③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及粘液;④大便次数每日数次至10余次,常伴有高热,呕吐、腹胀和肠鸣;⑤病程具有自限性;⑥常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16.
我们1998~1999年应用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们1998~1999年共收治秋季腹泻90例,均为急性腹泻,大便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伴或不伴有发热。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大便轮状病毒酶标阳性,上述病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8例,年龄3个月~2岁,发热29例,体温>39℃6例,38~39℃15例,≤38℃8例。恶心呕吐35例。轻度脱水21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2例。大便次数每日>10次28例,≤10次20例。对照组42例,发热27例,体温>39℃5例。38~39℃14例,≤38℃8例。恶心、呕吐33例,轻度脱水18…  相似文献   

17.
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杰  唐晓燕  兰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82-318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细菌性腹泻愈来愈少,而病毒性腹泻发病率相对升高。轮状病毒是引起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目前中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日渐普及。我院儿科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46例,应用中药制剂喜炎平治疗,取得了明显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区秋季腹泻的发病有增多趋势。当前国内外已以婴儿腹泻的粪便中检出多种病原。1973年澳大利亚 Bishop 从婴幼儿腹泻粪便中分离出轮状病毒。以后,世界各国资料表明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因为轮状病毒。我国于1979年以后于北京、武汉、辽宁等地查明秋季腹泻的主原亦为轮状病毒。1982年10月我院和呼市医院、内蒙防疫站于婴幼儿腹泻的粪便中在我区首次检出轮状病毒。并对秋季腹泻随机抽样检查30例进行了细菌学及病毒学检查,同时对20例无腹泻的其他疾病患儿的粪便进行了对照检查。通过电镜检查前组有23例检出轮状病毒(23/30)。其中一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的  相似文献   

19.
小儿秋季腹泻为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婴幼儿发生腹泻常见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6~24个月,〉4岁者少见。发病季节多为秋冬季,每年都有流行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大便,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危及患儿生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调动患儿自身的积极因素以及准确地实施护理措施,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转归,提高小儿成活率,减少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将98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病毒病原检测方法对312例婴幼儿腹泻进行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对检出阳性的13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显示轮状病毒性腹泻以秋、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大便呈水样便90.8%,发热51.9%,脱水57.3%,以轻、中度脱水为主,酸中毒30.5%,多为轻、中度酸中毒,低血钾28.2%:应用病毒病原学方法进行检测,总检出率42.0%(131/312)。目前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着重对症治疗及护理等综合措施。结论病毒病原学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确诊提供依据。轮状病毒仍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大便呈水样便,常并脱水及酸中毒,可视为本病特征。强调患儿饮食护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多方位护理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