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4):1638-1638
临床上静脉推注是采用各种型号的注射器.根据医嘱所示的药量、时间,从静脉穿刺点推入,推入药液0.1-100 ml不等.除使用微泵外,人为推注的速度、力量不易掌握,特别是要求比较高的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大.我科采用推注20ml以上的药液改为滴注式.  相似文献   

2.
杨晋田 《护理研究》2003,17(16):955-955
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 ,常运用联合化学疗法。通常是在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的过程中将几种化疗药物用注射器分别溶解后依次注入静脉 ,且每两种药物之间要用生理盐水隔开。传统方法是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器头皮针接头处打开 ,与注射器乳头部衔接 ,再将化疗药物推入静脉 ,后接头皮针输入盐水[1] ,每次化疗需反复数次衔接 ,此方法操作复杂 ,易导致污染 ,也易发生化疗药物的溅落。现介绍一次性盲端三通管的制作及使用方法。1 制作用输液器材料制成一个三通管 ,其中一端用硅胶制成一个帽封口 ,形成盲端 ,通过此端可反复穿刺 ,推注药物。2 使用方法当病…  相似文献   

3.
静脉推注药物时,为了避免注射器针头与头皮针之间的小气泡进入血管,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收到满意效果。方法:静脉推注时,先关闭输液器上的调节器,然后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将推药的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随即轻拉注射器,乳头部向上倾斜10°~20°,使头皮针内气泡悬浮于注射器的内侧上壁,然后缓慢地推注药物,可有效避免气泡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4.
静脉推注药物时,为了避免注射器针头与头皮针之间的小气泡进入血管,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收到满意效果。方法:静脉推注时,先关闭输液器上的调节器,然后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器,将推药的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随即轻拉注射器,乳头部向上倾斜10°~20°,使头皮针内气泡悬浮于注射器的内侧上壁,然后缓慢地推注药物,可有效避免气泡进入血管。  相似文献   

5.
生理盐水加量冲洗法对化疗患者静脉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加量生理盐水冲洗法对化疗患者的静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将每例患者的两臂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8例次。观察组先以生理盐水引路穿刺 ,待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推入或输入化疗药物 ,输毕用生理盐水 2 0 ml静推冲洗血管 ,然后以 40~ 6 0滴 /min的速度滴入余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静滴。观察疗程中静脉炎发展程度及血管疼痛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生理盐水加量冲洗法较常规滴注法预防静脉炎效果显著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 2 9.1% ,对照组则为 83.3% ,局部血管疼痛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加量生理盐水冲洗法对化疗患者的静脉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特别对长期需要静脉化疗给药的患者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2例血管细、弹性差、多次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输入化疗药物前先用2%盐酸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磷酸钠5mg(2ml)加7ml生理盐水稀释缓慢静脉推注后,再输入化疗药物;对照组在化疗前静脉注入10ml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Ⅰ期、Ⅱ期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8.5%和0,而对照组分别为26.8%与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5%和1.4%,对照组分别为36.6%与9.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细、弹性差以及多次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化疗前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缓慢静脉推注,能显著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7.
测量注射器乳头及针头所含药液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肌肉注射中 ,注射器乳头及针头中含有药液已被护理同行所公认 ,但准确的含量各家众说纷纭。陈惠云认为 ,肌注时加入 0 .2~ 0 .3ml空气 ,于药液注完后空气最后推入乳头及针头 ,可防止药液浪费。焦学兰认为 ,加入 0 .2ml空气可防止药液浪费 ,但这些方法都只是一种大概的估计 ,并没有根据注射器的大小而分别对待 ,现介绍一种测量方法。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一次性 5ml注射器 1副、0 9%生理盐水 10ml(或肌注时的药液代替 )、碘酒、酒精、砂轮、棉签。 (2 )方法。按《基础护理学》中肌肉注射操作方法抽取生理盐水 1ml,针头向上排尽针头及乳头…  相似文献   

8.
导管化疗泵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用于肝癌晚期化疗中效果更明显。现将应用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此方案化疗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9~70岁,临床渗断均为肝癌晚期。2 给药方法 嘱患者平卧,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先触摸埋藏于深部皮下的泵体,分别备2个注射器给药,一个注射器抽肝素稀释液(50U/m1);另一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加化疗药。首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化疗泵,右手持备好的头皮针快速穿刺,当感到有撞击感时,即穿刺成功。接上肝素稀释液推入2ml,  相似文献   

9.
微量推注泵是进行精确连续性输送各种液体药物的装置,尤其适用于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它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将ml/h的推注速度换算为μg·kg-1·min-1或μg/min后将药液匀速连续地注入患者的血管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药液用完需要间断地更换配有药液的注射器.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 ,精确度高 ,流速稳定 ,用液量少 ,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了可靠的药物浓度保证。现将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中易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总结。1 使用微量注射泵中的问题与对策1 1 在使用微量泵开始或中间更换药物时 ,易发生静脉通路回血 ,若不考虑所用药物 ,盲目采用快速推注钮处理回血 ,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药量可增大 ,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如 1例心脏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后 ,由于更换硝普钠时 ,静脉回血 ,硝普钠的用量为 0 8μg/(kg·min) ,为防止回血阻塞管腔 ,随即按推注药键将回血推入 ,此时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1.
用输液软包装袋自制冰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忆波 《护理研究》2004,18(15):1404-1404
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在静脉用药过程中经常出现药液外渗,此时须立即用冰袋冷敷。现介绍一种冰袋制作方法。1 制作方法  取输液完毕的四川美大康乐药液有限公司生产的10 0ml生理盐水软包装袋,用加药完毕的5 0ml注射器自软包装袋加药处注入10 0ml自来水(勿用加过易致过敏药物的包装袋和注射器) ,擦净包装袋外面,放入冰箱中冷冻备用。2 优点  取材方便,经济耐用,可反复使用,适宜局部冷敷;由于包装袋密封性好,冰融化后不易渗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废物利用还可节约开支。用输液软包装袋自制冰袋@于忆波!264400$山东省威海…  相似文献   

12.
全埋入式药物灌注泵化疗治疗肝癌,是70年代初期由国外学者首先应用于临床的。它可以减少化疗病人反复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的痛苦及操作上的繁琐,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避免肝动脉插管导管通至体外引起的感染、滑脱及堵管,我院于2001年2月至2004年4月,对9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病人植入全埋入式药物灌注泵化疗,效果满意。现将操作全埋入式药物灌注泵化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装置是由药囊和单向导管两部分组成,囊腔侧孔与导管相通,囊底座装有一片不锈钢金属片隔膜,导管末端有阻止血液反流的单向阀功能。这种微型泵体积不大,埋入人体后的较长时间内,对人体的正常活动无影响、无痛苦,在需要给药时,医护人员只需使用普通注射器将药物推入泵内即可,根据病情随时延长时间给药,简单且方便。药物较长时间内在肿瘤附近处于平稳高浓度,同时避免了药物在到达肿瘤前肝、肾脏的降解作用,增加了疗效10~20倍。然后还可针对肿瘤细胞修复能力强的问题,再通过此泵给抗修复剂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修复,进一步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采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疗程短,临床证明这种方法的一个疗程相当于...  相似文献   

13.
应用硬膜外导管行脐静脉注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脐带血管注射法是指利用脐血管注射各种药物或输血、输液,[1]这是抢救危重新生儿常用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注射针头用注射器直接注药是其中一种常用方法。但由于针头不固定,多次更换注射器注药时,可将针头误推入脐动脉而造成新生儿血管障碍。因此,我们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王振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101-101
近年来,我院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小儿便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①将开塞露用剪刀剪开,抽入20ml注射器内备用。将一套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分开(即做静脉推注的部分),与装有开塞露的注射器连接,剪掉穿刺针头备用。②患儿取侧卧屈膝位(由助手协助),护士手持注射器,将输液器的细端(即剪掉穿刺针头的部分)缓缓插入肛门,将注射器内的药液缓缓推入直肠壁黏膜与大便之间(注意勿注入大便中),然后嘱患儿平卧,5~10min后再行排便。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化疗多采用化疗泵的配置方法,这种治疗方式多使用化疗泵48h持续泵入化疗液体,化疗泵是一种可用于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轻便、可随身携带,不受活动限制的安全的输注装置,使用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输液泵控制法,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中笔者发现,传统的化疗泵药物配制方法是将药液抽吸于50ml注射器内,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真丝线段栓塞治疗大咯血 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例 1:男 73岁 ,左肺部感染 ,咯血量 2 30 0ml/ 2 4h ,血红蛋白 70g/L ,血压 8/ 4kPa。内科止血、补液无效 ,紧急送入我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应用Seldinger法 ,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左支气管动脉造影 ,显示左上肺病灶内血管分支较多 ,呈网状 ,有两支支气管腔内显影。用注射器抽出少许 40 %泛影葡胺 ,将 0号真丝线剪成 3~ 5mm长塞入注射器乳头内 ,小心推入 ,然后再抽少量肝素盐水 ,快速推入 ,使线段进入远端血管 ,直至中远段支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DDP在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静脉全身化疗中外周血药浓度变化的比较研究着手,重点分析化疗药物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全身毒副反应及其药动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0年4月-2002年5月在我院介入科住院,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初诊病人60例,经随机分组,试验组(A组)接受DDP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B组)接受DDP静脉全息身化疗。A组30例,MMC10mg/m^2,VDS3mg/m^2,分别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DDP80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ml经支气管动脉灌注30min。B组30例,MMC10mg/m^2,VDS3mg/m^2,分别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DDP80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ml经静脉滴注30min。病人于DDP给药开始后5min、15min、30min、1h、2h、4h、8h、12h、24h、48h经外周静脉留置管取血(2ml/次),置于抗凝干燥试管内,经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病人血样DDP浓度,绘制时间浓度曲线。化疗期间观察记录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①A组与B组均在给DDP开始30min时达到血药浓度曲线最高点,峰值血药浓度B组高于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在测量的时间段内,B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临床观察,A组恶心、呕吐及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比B组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比静脉全身给药的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工作中,在介入科常常会遇到静脉化疗的患者,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反应,对心脏、肾脏损害等最常见,我们临床工作中常常嘱患者要多喝水,每天不少于2 500 ml、加强营养等,患者还出现恶心、呕吐、纳差严重,化疗后患者静脉常出现红肿变硬、疼痛等静脉炎现象.现在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使用12 h或24 h持续微量泵应用,这样药物均匀持续应用效果较明显,但同时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也明显,因为一般为60 ml注射器氟尿嘧啶一般为30~40 ml再加生理盐水,可见浓度非常大,因此药物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为此,我们将生理盐水巧用于静脉化疗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微量推注泵更换注射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推注泵是进行精确连续性输送各种液体药物的装置,尤其适用于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它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将ml/h的推注速度换算为μg·kg^-1·min。或pedmin后将药液匀速连续地注入患者的血管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药液用完需要间断地更换配有药液的注射器。目前在临床上存在2种更换注射器方法:习惯方法与规范方法。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笔者采用脱离患者操作的实验方法对上述2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规范的操作方法能有效地预防血液的回抽或非意图性单位时间内快速注人大量药液,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头皮针头在婴儿药物滴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处理小儿发热时,常用到地塞米松、安乃近等药物溶液滴鼻,如用带针头注射器抽吸药液予以滴鼻时,因患儿不予配合,很容易刺伤患儿皮肤,且药液不易滴入鼻腔内;如不带针头直接用注射器乳头向患儿鼻腔内推注药物,则因缺少阻力引起活塞过滑使药液推入过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使用改良之一次性头皮针头滴鼻给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将一次性头皮针用无菌剪剪去其金属针头部分,留尾部及1~1.5cm的细胶管,将其尾部直接连接在已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上。使用时,将细胶管插入小儿鼻腔0.5cm,然后直接推入所需剂量的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