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双抗夹心法及荧光酶联免疫方法检测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sICAM-1及ECP水平,2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儿童支气管哮喘组患儿的血清sICAM-1和E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sICAM-1和ECP值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sICAM-1及ECP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起关键及重要的作用,ECP可以用来监测气道炎症的状况,从而对判断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 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 - 1的水平 ,其中有 2 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 - 1的水平 ,同时以 2 0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 - 1作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ICAM - 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 (P <0 0 1)。结论 sICAM- 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变化与支气管哮喘(BA)患者肺功能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均检测其ICAM-1、EOS水平及肺功能,比较BA患者、健康体检者及不同病情程度ICAM-1、EOS水平、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值(PEF)],并分析BA患者ICAM-1、EOS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结果 BA患者ICAM-1、EOS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FEV1、FVC、PEF小于健康体检者(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ICAM-1、EOS水平逐渐升高,FEV1、FVC、PEF逐渐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CAM-1、EOS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BA患者ICAM-1、EOS水平升高,肺功能降低,且两者呈明显相关性,对于病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CVA患儿(哮喘组)和56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均进行血清ECP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ECP水平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6.12±25.80)μg/L vs(7.62±4.90)μg/L,P〈0.05]。结论CVA与血清ECP水平密切相关,尽早对患儿进行血清ECP水平检测,有助于协助诊断,对早期预防干预CVA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mon前后,及未给予激素治疗的哮喘缓解组患者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者EC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哮喘缓解组ECP水平显著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低于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后ECP水平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很好的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林医学》2017,(6)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ECP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Uni CAP100酶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111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EC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及哮喘组患者组血清ECP水平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CP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哮喘患者血清ECP的含量变化与性别无关。ECP对于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哮喘的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嗜酸性细胞的关系.方法用芬兰WACLAC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监测正常人及老年性哮喘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老年哮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批量测定60例患者,平均数值为2.61+0.5,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联合检测以上两种试验对诊断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IgA、IgM、IgG)含量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ECP、IgG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均为P<0.01),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_1、PEFR)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IgA、IgG和IgM浓度较正常健康人明显下降。结论:血清EOS数量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气道炎症监测及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3 0例哮喘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 -1和IL -8。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sICAM -1和IL -8明显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及对照组〔sICAM分别为 (3 47 81± 81 2 3 ) μg/L ,(2 2 4 85± 17 1) μg/L ,(2 0 4 5 5± 2 7 43 ) μg/L ,P =0 0 0 0 ;IL -8分别为 (2 6 78± 16 19)ng/L ,(5 3 8± 4 7)ng/L ,(3 63± 0 5 3 )ng/L ,P =0 .0 0 0〕 ,而缓解期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和白细胞介素 -8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2)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8例哮喘儿童的支气管黏膜组织标本,同时选取28例支气管扩张非哮喘儿童的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将正常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阴性组和干扰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感染组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但不进行转染;阴性组细胞转染siRNA-control后感染RSV;干扰组细胞转染ICAM-1 siRNA后感染RSV。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哮喘支气管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结论 ICAM-1在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ICAM-1可以降低RSV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降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儿血清及痰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性细胞阳离子蛋白(FC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以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30例哮和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诱导痰中ECP和TNFα水平进行同步检测。结果:喘发作期血清ECP和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血清。尤其诱导痰液中ECP水平的增高更明显(P<0.01);而且发作期ECP与TNFα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两者均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全身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Ⅰ型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比较分析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及术后复发者的血清slCAM-1水平.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晚期肺癌和肺癌术后复发患者各20例检测化疗前、第1和第2周期化疗后血清slCAM-1水平,并评价其近期疗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21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slCAM-1水平作为对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晚期肺癌组和肺癌术后复发组)的血清sICAM-1水平(526.6±213.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81.3±109.8ng/ml,P<0.01);治疗有效者化疗1周期后血清slCAM-1水平即显著降低(P<0.05),化疗2周期后继续下降(P<0.01);治疗无效著治疗前后相近(P>0.05);肺癌术后复发组血清sICAM-1水平(580士243.9)ng/ml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380±140.9)ng/ml,P0.01,而后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和发现术后复发的较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化疗前后此项指标的变化,从而判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以及其与肺癌发展、临床分期、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1例肺癌患者、20例良性肺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用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化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变化。结果①肺癌组与良性肺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升高,差异无显著性。两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Ⅱ、Ⅲ期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升高,与Ⅰ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不同病理类型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分化程度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化疗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降低,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肺癌患者sICAM-1水平即可升高,属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且随着肺癌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检测血清sICAM-1变化可为判断肺癌的自然病程和预后提供一种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后或某些刺激后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使细胞消亡的耗能过程。凋亡与坏死不同,其发生具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所必需。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疾病。研究发现在哮喘患者的气道以EOS持续聚集为特征,当EOS被激活后,可诱发哮喘时组织的损害。而EOS性炎症的消退与临床哮喘的改善有关。现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阐述EOS凋亡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1 EOS凋亡…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但对这类气道炎症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 cules1,sICAM1),是表达于内皮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1,ICAM1)脱落后于血液中的可溶形式,通过与ICAM1竞争结合配体起到调节气道炎症的作用。内皮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是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变化[1]。E选择素(E selectin,E SLT)是介导内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