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门诊DPN患者92例,随机分为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6例,电针组穴取双侧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电针刺激,留针30 min,每日1次,30 d为1疗程;对照组46例,给予VitB1100 mg VitB12 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30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包括肢体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DPN具有较理想的疗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随着糖尿病人的日益增多,其中又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常见,临床表现因损伤神经不同而各异。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是DPN受损的直接证据,对DPN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用最先进的丹麦产高速数字化(Key-p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我肌电图室对2002年6月~2004年6月临床确诊的200例糖尿病患者行NCV测定,包括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F波等,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为全身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常有多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病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30%。Ⅱ 型糖尿病患者缺少典型糖尿病表现,患者常因疼痛就诊而发现本病。除痛科医生应对本病有基本认识,对疼痛、体表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应注意有本病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5.
刘菊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45-54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后神经3处外周神经减压术对其治疗有较好的效果。2006年2~8月,作者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进修期间对15例实施外周神经减压术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病人进行了护理,术后病人症状改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客观判断预后的检查方法。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怀疑DP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及F波检查。结果: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受累程度重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程度重于上肢;有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可伴有F波异常。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辅以F波检查是DPN客观全面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判断DPN病情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由其导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l neuropathy DPN)亦日夜增多,受累神经范围广,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和药物治疗的发展,对DPN的确诊和治疗均有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63例,按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除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外,给予降纤酶5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1例,积极控制血糖,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川芎嗪等药物治疗,14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变学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谢罄睿  王洪权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37-737,753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63例,按住院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除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外,给予降纤酶5U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1例,积极控制血糖,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川芎嗪等药物治疗,14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变学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D)的疗效。方法 将 56例DPND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各 2 8例 ,对照组采用DPND的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 ,每日静滴 2 0ml,治疗并在治疗 1 6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血糖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 1 6周后 ,银杏达莫治疗组对改善DPND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和 或减退等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 75 .0 % ,较对照组 53 .6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率 53 .6 % ,较对照组 2 1 .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银杏达莫对肝肾功能、血糖等无影响。结论 银杏达莫对改善DPN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是治疗DPN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治疗组以神经生长因子治疗,4 μg肌注1次/d,15 d 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降糖及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自觉症状改善率达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甲钴胺(弥可保)治疗神经病变;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0 μg,用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 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并用肌电图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及SNCV.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神经变性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的病理表现,对其治疗,重要的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防止神经变性.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再生障碍部分甚至全部是由于某些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或其受体表达降低所致.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理变性及再生作用,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糖尿病性神经变性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亚洲 《吉林医学》2013,34(4):628-629
目的:观察蝎龙酒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蝎龙酒30 ml口服,3次/d,神经生长因子500 U肌内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蝎龙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再生素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1个月后给予药物处理,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给药8周。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经神经再生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感觉潜伏期(SL)减小,波幅升高,超微结构亦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再生素可改善神经髓鞘功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静脉滴注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仪一硫辛酸治疗,疗程3周,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69.05%,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对DPN的疗效优于单用α-硫辛酸,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并分析FIB 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 型糖尿病(T2DM)患者252 例,根据是否合并DPN 分为DPN 组(150 例)和单纯T2DM 无并发症组(102 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 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 组),收集3 组临 床资料,比较纤维蛋白酶(FIB)水平。再根据FIB 水平将DPN 组分为低FIB 水平(FIB ≤ 4 mg/dl)亚组65 例和高FIB 水平(FIB>4 mg/dl)纤维蛋白酶亚组(85 例),观察两亚组临床资料分布特点,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Pearson 单因素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IB 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 DPN 组腰围(WC)、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OMA-IR、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FIB 均高于NC 组和T2DM 组(P < 0.05);T2DM 组FPG、2 h PG、Fins、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HDL-C、FIB 及吸烟 例数均高于NC 组(P <0.05)。② FIB>4 mg/dl 亚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MI、FPG、2 hPG、Fins、 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 及吸烟例数均高于FIB ≤ 4 mg/dl 亚组 (P <0.05)。③ FIB>4 mg/dl 亚组SCV 和MCV 较FIB ≤ 4 mg/dl 亚组降低(P <0.05)。④ Pearson 相关分析显 示,血浆FIB 水平与年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FPG、HbA1c、TC、TG、LDL-C 及吸 烟呈正相关(P <0.05)。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HbA1c 及吸烟为FIB 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DPN 患者血浆FIB 水平升高,神经传导速度下降,BMI、TG,HbA1c 及吸烟是DPN 患者FIB 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硫辛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辛酸和神经生长因子,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显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结果Ⅰ组3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28例(成功率为93.3%),Ⅱ组麻醉效果优良者21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