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器药液过滤器内潴留微气泡的解决方法。[方法]A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带7号头皮针)30副,B组使用同型号高位过滤器的输液器30副,两组均使用250mL袋装输液用生理盐水。A、B两组以相同手法常规输液前排气,测定排气时间及药液过滤器中潴留气泡含量。[结果]A、B两组平均排气时间相同,均为9.3s。过滤器中均含有约0.2mL的气泡,A组气泡弹击后经头皮针排出,B组气泡弹击后进入茂菲氏滴管后消散。[结论]使用高位过滤器输液器杜绝了微气泡进入人体造成的心理恐慌和可能的生理危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
李冰  初玉云  李丹 《护理研究》2007,21(5):444-445
[目的]探讨输液器药液过滤器内潴留微气泡的解决方法。[方法]A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带7号头皮针)30副,B组使用同型号高位过滤器的输液器30副,两组均使用250mL袋装输液用生理盐水。A、B两组以相同手法常规输液前排气,测定排气时间及药液过滤器中潴留气泡含量。[结果]A、B两组平均排气时间相同,均为9.3s。过滤器中均含有约0.2mL的气泡,A组气泡弹击后经头皮针排出,B组气泡弹击后进入茂菲氏滴管后消散。[结论]使用高位过滤器输液器杜绝了微气泡进入人体造成的心理恐慌和可能的生理危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精密药液过滤器用于临床输液3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质量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但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寻找临床有效、安全、稳定的输液方法,减少微粒污染反应引起的危害,我科在输液时使用了精密药液过滤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液反应中的空气栓塞是由于进入静脉的空气形成气栓,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随血液压人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因此,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盛礼梅  娄晓敏  张学敏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2-753
目的观察两种连接方法对预防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的影响。方法对30例输液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实验第1天采用常规连接方法直接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实验第2天采用改进连接方法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观察2d内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发生率。结果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发生率,改进连接方法为20.00%,常规连接方法为76.67%,经比较,x2=19.29,P0.01。结论改进连接方法能降低静脉输液器连接处气泡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排气过程中出现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空气,空气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于2007年12月始,我科采用改良排气法用于静脉输液排气,结果发现此法能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将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在罂粟碱肌内注射的效果。方法:将需肌内注射罂粟碱给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罂粟碱。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注射后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于罂粟碱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注射部位疼痛,降低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红肿、渗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一种护理技术。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保证患者安全至关重要。超低密度聚乙烯输液器安全性高,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由于它是一种新兴产品,其材质、结构与普通输液器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9.
林静  马姗  魏海霞 《护理研究》2011,25(12):1070-1071
[目的]探讨缩短护士输液时间的方法。[方法]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使用普通输液器和安全分隔输液器,统一由监护室5名护士为病人输液。对其输液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完成1次输液准备时间分别为35.30 s±2.53 s和36.20 s±1.27 s;更换1次液体所需时间分别为34.68 s±3.54 s、8.07 s±1.23 s,两组比较,更换1次液体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安全分隔输液器可以有效缩短护士更换液体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孙秀芳  向丽平 《全科护理》2011,(14):1243-1244
[目的]观察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双黄连注射剂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注双黄连注射剂的26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两组病人输液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双黄连注射剂能有效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髓内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9例患者进行术前的饮食指导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宣教。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9例患者髓内感染都得到控制,窦道创面愈合。除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外,其余患者的息肢都达到理想的功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髓腔感染是一种相对经济,控制感染效果又好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护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空调器对普通手术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为减少细菌污染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用面积为36普通手术室作为实验场所,采用消毒前和消毒后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获取计数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消毒后的手术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含量随空调器工作时间延长而增加,8小时后菌落总数为消毒后分别为17.2倍、12倍,接近或超过了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而不开空调无菌手术室在48小时后空气中菌落总数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为消毒后的4.7倍和5倍。将15mm的海绵浸泡在1%84消毒液中15分钟后罩于空调器的过滤网上,对照观察空调器工作状态下手术室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情况。空调器加罩与不加罩,空气中茼落总数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其P均小于0.01,有高度显著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说明空调器对手术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是存在的,用1%84消毒溶液浸泡海绵加罩于空调器,既能净化过滤空气,又不影响空调器的正常使用,对减少室内空气中细菌污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用器械使用不同频率鲁沃夫润滑防锈剂的效果,以便达到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又能延长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及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方法器械清洗后,按每次(A组)、隔1次(B组)、隔2次(C组)、隔3次(D组)分别应用鲁沃夫润滑防锈剂润滑保养,比较4种方法润滑效果及节约费用情况。结果每次或隔次应用鲁沃夫润滑防锈剂润滑保养复用器械,其润滑效果与灭菌效果都一样,但隔次应用鲁沃夫润滑防锈剂能节约成本。结论复用器械清洗后隔次浸油润滑保养,既能达到灭菌效果,防止器械返锈,同时也可减少器械的损耗,降低医院实际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剂量输液器在呼吸机湿化器注水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加强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均匀温、湿化,提高呼吸机湿化器的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半随机抽取信封法将83例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微剂量输液器及输液报警装置进行湿化器持续注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输液器间断注入湿化水,观察两组的注水时间、注水后患者吸入端温度差异、水温回升时间及痰液黏稠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注水时间为(2.40&#177;0.40) min/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177;11.03)min/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658;P<0.01),试验组注水后吸入气体温度为(36.79&#177;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9&#177;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82;P<0.01),机械通气第3天痰液黏稠度明显减轻。结论采用微剂量输液器及输液报警装置进行湿化器持续注水提高了湿化水量控制的准确性,使患者气道得到持续恒温湿化,弥补了湿化器的报警缺陷,保证患者的湿化安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从实测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尘埃粒子谈输液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测量结果,分析探讨输液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对临床上空气质量的调查和实地测定室内空气尘埃粒子,分析在输液全过程中造成空气进入液体中的污染因素。结果 应针对污染因素及污染环节,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论 积极推广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空气中尘埃粒子及其他有害物质对输液的污染,从而防止输液反应,预防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测量结果,分析探讨输液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上空气质量的调查和实地测定室内空气尘埃粒子,分析在输液全过程中造成空气进入液体中的污染因素。结果应针对污染因素及污染环节,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论积极推广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空气中尘埃粒子及其他有害物质对输液的污染,从而防止输液反应,预防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降低护士人力成本。医院建立了护理送血站,对送血站的环境设施、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配置、组织架构做了明确界定,对送血站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送血站灵活的工作模式、标准的配送流程、安全及时的配送和对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了临床用血的安全与有效;严格执行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效利用了人力资源;缓解了输血科的压力;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留置气泡技术对肌内注射药液外渗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门诊注射室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3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试验组120例、对照一组120例、对照二组119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留置气泡技术,对照一组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对照二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3组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药液外渗情况.结果 试...  相似文献   

19.
郝淑芹  肖婉静 《现代护理》2006,12(29):2809-2810
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保证手术室器械的清洗质量的方法。方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培养专业清洗人员;加强监督机制。结果专业清洗后器械目测均清洁光亮,无污、无垢,达到手术器械清洗规定的质量标准。结论供应室专业管理促进了手术器械清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状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构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50 min/次,12 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冰桶及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并减少了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URBANKOVA研究[1]发现,间断加压器械预防DVT和不预防的相比较,DVT发生率降低了60%.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使用冰桶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