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生儿1038例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新生儿1 038例于出生24—96 h和出生1—3个月分别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异常者在6个月再次复查ABR,仍未通过者即为听力损失。结果 新生儿1 038例中有855例在出生24—96 h内1次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82.37%;男婴通过率低于女婴(P<0.05),通过率分别为79.22%(427/539)和84.77%(423/499)。有16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时接受了DPOAE复筛,总复查率达89.07%,3个月内筛查阶段(包括初筛、复筛)总通过率98.65%。复查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有14例接受了初次ABR,中耳分析诊断性检查,结果 6例未通过,异常率5.78‰,经6个月时再次ABR复查有2例转为正常,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4例,占筛查新生儿总数的3.85‰。结论 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方法,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1—3个月复筛有重要临床意义。两次ABR确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以便早期干预。方法:新生儿出生3—4天及出生42天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诊至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接受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结果:筛查住院期间新生儿1508例,初筛通过1389例,通过率92%,42天后未通过初筛的119名中有116名接受复筛,最后未通过复筛的7例接受ABR诊断,最后确诊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3例,听力损失发病率1.98‰。结论: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方法。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及早发现,并进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观察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评价。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88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在新生儿48小时后行院内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往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指定医疗机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筛查同时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家长对筛查所持态度。结果同期分娩活产婴儿数907例,接受筛查新生儿880例,筛查覆盖率97.02%,初筛未通过者42例,初筛通过率95.23%;42天复筛未通过者5例,总通过率99.43%;确诊听力障碍2例,听力障碍发生率0.22%;绝大部分家长对筛查持肯定态度。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具。家长对筛查总的评价是积极和肯定的,但不能忽视部分未通过筛查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21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为真正做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何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丹麦Madsen电子公司出品的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筛查,通过初筛、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发现、早诊断。结果:初筛率84.8%,初筛未通过率5.1%,复筛率63.7%,复筛未通过率25.0%,最终确诊率0.9‰,假阳性率88.9%。结论:提高早期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10 3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出42天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并跟踪随访。结果:2010年及2011年两年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4 088例,实际筛查10 343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73.41%,初筛通过率91.80%,复筛通过率73.19%。高危儿620例,未通过47.90%,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新生儿听损伤可通过筛查及早发现,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提高初筛通过率,降低复筛率。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技术,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通过560例,通过率93. 3%,需复查40例,复查率6.7%。对照组新生儿通过481例,通过率80.2%,需复查119例,复查率19.8%;两组筛查复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干预,明显提高了初筛通过率,降低了复筛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水地区出生缺陷及影响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步加强和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为提高筛查率,保障天水地区人口素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足跟采血1610例,在出生后48小时至72小时运用便携式筛查型耳声发射测试仪进行初筛,并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筛查新生儿1610例,通过率88.3%,未通过率11.7%,其中单耳未通过率7.9%,双耳未通过率3.7%;复筛率31.38%,复筛通过率62.71%。影响提高筛查率的相关因素:①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力度大小;②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高低;③筛查设备的种类;④认识与观念的问题。结论: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影响相关因素。组织省、市、区政府所在地的医疗单位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使患儿得到及时诊治,保障儿童正常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中两种不同方式的初筛通过率,探讨产前宣教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将940例在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产前宣教组(A组500例)和筛查宣教组(B组440例)。新生儿出生后3-5d,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 A组初筛通过率97.00%,复筛通过率99.40%,失访率13.33%。B组初筛通过率94.09%,复筛通过率97.04%,失访率46.15%。结论产前宣教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通过率、回访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听力筛查分为出生后(2~3)天为初筛,出生后42天为复筛,两阶段筛查初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复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共同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来院进行筛查。结果:观察组48例(96耳),初筛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50例(100耳),初筛通过95耳(通过率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复筛时观察组48例(96耳),复筛TEOAE通过85耳(通过率88.5%);复筛DPOAE通过83耳(通过率86.5%);复筛ABR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49例,其中1例未来复筛(98耳),复筛TEOAE通过96耳(通过率98.0%);复筛DPOAE通过98耳(通过率100%);复筛ABR通过98耳(通过率100%);两组差异在TEOAE、DPOAE、ABR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χ2=6.879,P〈0.01;2=14.223,P〈0.01;χ2=15.403,P〈0.01)。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患儿进行听力两阶段筛查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荆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TEOAE对住院分娩新生儿进行普遍性听力筛查情况,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方法采用丹麦生产的Accuscreen T型耳声发射仪,对正常新生儿实施循环的听力筛查,分析新生儿初筛覆盖率、初筛通过日龄、复筛率、复筛通过日龄。结果新生儿初筛覆盖率94.16%,新生儿监护人拒绝进行听力筛查的家庭占5.84%,男女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36.33,P〈0.01);复筛率8.91%;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3日龄通过率最高,占33.81%,依次是2日龄、4日龄、5日龄、6日龄,在2~7d内91.09%的正常新生儿初筛能通过,复筛在15日龄和满月后的通过率基本相当。结论增加测试日龄可明显减少出院前的复筛率,选择日龄为2~7d的新生儿进行初筛较为合适;TEOAEs作为一种筛查手段,TEOAEs的假阳性可在循环初筛中和复筛时降低。  相似文献   

11.
201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采用美国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 010例行畸形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初筛率99.5%,初筛通过率95.6%,复筛率92.1%,复筛通过率96.3%,2例经耳鼻喉科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为异常,1例仍在跟踪随访中。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对听力障碍者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听力筛查36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红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52-52,56
目的通过筛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宣传及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应用瞬态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在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1月以来出生的36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性筛查,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于生后5月龄时转北京市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3768例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有3696例(筛查率98.09%)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通过3397例(通过率91.91%)。299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中有290例接受42天门诊最终复筛,最终复筛率96.99%,通过262例(复筛通过率90.54%),未通过最终复筛的28例新生儿全部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5.52‰,初筛假阳性率为7.11%,全部筛查程序的假阳性率为O.41%。假阴性率为0.00%。结论平谷区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高于国内外标准。通过筛查可使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为有效地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语言发育,同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出生3~4d及出生42d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DP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2~3个月再次进行复筛,二次复筛未通过者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确诊.结果 1973例新生儿中有1772例通过,通过率为89.8%;201例未通过的新生儿中有179名接受了二次复筛(22人未回院复筛)通过165例,通过率92.1%.对二次复筛均未通过的14名新生儿进行ABR检查,确诊有2例为听力障碍.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DPOAE筛查对新生儿听力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好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联合应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实施模式及可比性研究。对听力障碍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以减轻言语及智力障碍。方法用DTICON MAICO ERO.SCAN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3—10天初筛;30天复筛;TEOAE复筛未过者,3个月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第一次筛查,未过者,5个月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第二次筛壶,未过者,转诊。结果初筛率98%(29950/30561),通过率93%(27854/29950)。异常率7%(2096/29950)。复筛率41%(12280/29950),通过率97%(11912/12280),异常率3%(368/12280)。AABR3个月实际筛查210人,失访158人,通过率54%(114/210),AABR5个月实际筛查56人,失访40人,通过率45%(25/56),转诊31人。确诊听力缺失6人,异常率万分之二。结论TEOAE与AABR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准确性,是一种快速、客观、有效的电生理测试听力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出生24~120 h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个月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6个月内用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阻抗进行诊断,作出听力损失的结论。结果:1 256例新生儿中有1 049例通过初次筛查,通过率为83.52%,202例通过复筛,两步筛查法的总通过率为99.5%,5例接受ABR和声阻抗检查,有2例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1.59‰,TEOAE两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0.20%。结论: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6.
王禾  张莉  罗小珊 《四川医学》2011,32(1):98-10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42d进行听力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到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再进行相关医学干预。将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作为高危组与同期正常新生儿作对比,比较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109例,初筛率73.93%,初筛通过率69.74%,335例需复筛,实际复筛101例,复筛率29.79%,最后确诊2例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1.33‰。高危组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例听力障碍患儿均为高危新生儿。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10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于1月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需在3后月通过ABR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对婴儿进行听力诊断,得出听力是否损失的明确结论。结果:1100例新生儿中有921例通过初筛,通过率83.73%,175例通过复筛,两次总通过率为99.64%,4例未通过筛查的患儿均通过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进行听力诊断,有2例(3耳)确诊为听力损失。本次研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1‰。结论: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可快捷、无创地筛查新生儿听力状况,对于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及早加以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通过本地特征分析,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在该院出生的50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90d后接受听力复查,仍未通过者建议家长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结果筛查新生儿5036例,初筛率74.3%,初筛通过率89.5%,高危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率46.6%,复筛通过率46%,高危儿未通过率比正常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新生儿窒息、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但复筛率有待提高,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近3年西南某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复筛结果,为深入开展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西南某地区出生的85 164例活产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进行普遍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分中心进行听力诊断。各区县具有新生儿听力筛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时汇总并上报初、复筛数据,根据年报资料数据,录入各区县的数据统计结果,计算出初、复筛率,初、复筛通过率,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区县普通、高危因素新生儿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2020年-2022年西南某地区86563例新生儿中完成听力初筛85 164例,筛查率98.38%,初筛通过率89.72%,复筛率84.62%,复筛通过率91.65%。该地区由3区4县构成,近3年,古蔺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7.74%,81.02%;叙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4.74%,95.10%;合江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5.73%,88.73%;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2.24%,86.47%;纳溪区初筛、复筛通过率为86.26%,80.43%;江阳区初筛、复筛通过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本院产科出生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8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5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从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6个月。结果筛查新生儿986例,初筛、复筛通过953例,通过率为96.65%。3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进行了第3阶段筛查,通过30例,通过率为90.91%。3例未通过TEOAE和AABR筛查的新生儿在6个月龄时进行AABR测试及其他耳科学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为2例,均为单侧耳聋,占所有筛查新生儿人数的2.03‰。其中中度耳聋1例,中重度耳聋1例。正常儿三组不同初筛时间通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6d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P〈0.05),生后24h~3d和生后7—10d的初筛通过率比较元统计学意义。TEOAE筛查986例,假阳性30例,假阳性率为3.04%;第3阶段筛查33例,3例进入诊断程序,其中1例正常,复筛的假阳性率为3.03%。整个TEOAE筛查程序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5%,假阳性率为3.14%。结论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AABR测试有利于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提高聋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