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5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1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界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手术方式:胆管切开取石外引流术57例(30.6%),胆管切开取石空肠内引流58例(31.2%),肝叶或肝段切除加胆道内引流术40例(21.5%).手术并发症共19例,发生率为10.2%,总死亡率为(2.7%).结论 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极重要的外科手段,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能有效地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邓予  黄华容  罗云藩 《河北医学》2011,17(8):1071-1073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肝切除并联合术中及术后电子胆道镜治疗的186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结果:186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叶(段)切除和术中胆道镜取石,59例(31.7%)术后有残留结石,术后胆道镜残余结石总取净率为88.1%(52/59),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总结我院1996年12月-1999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4例,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残留结石处理等。结果:44例病人,全部治愈,术后残留结石3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2例取净肝内残石;41例得到随访,远期疗效优良达92.7%。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术中、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可降低肝胆管残石率。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至2004年间该院8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叶(段)切除和术中胆道镜检取石,26例(31.7%)术后有结石残留。在有鲒石残留的26例患者中,均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其中21例能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为80.8%,82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3.9%(77/82),总残石率为6.1%(5/82).结论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检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中最为复杂且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肝切除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最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及腹腔镜下的规则性肝切除和精准肝切除以及术中联合胆管镜及超声。近年来,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术后仍面临结石残留、复发以及再次手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及术后的治疗经验,指出肝内取石暴露肝管宜适度,一般解剖出二级肝管对取石已足够。提出改良胆肠Rofux-en-Y吻合术,它有防上上术中门静脉损伤及术后出现“盲端综合征”的明显优点。讨论了肝叶局部切除及胆道狭窄的手术方法,以及术后胆道镜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切除并联合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治疗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部分切除和术中或术后1次至数次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率10.4%(5/48),治愈率为89.5%(43/48),再次肝切除率2%(1/48),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联合术中及术后胆道镜取石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及再次肝切除手术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詹舜尧 《当代医学》2011,17(29):81-81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共有4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现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接受了肝切除术以及术中胆道镜取石术,31例患者结石取尽,14例患者有结石残留;14例结石残留患者再接受术后胆道镜取石术,10例患者结石取尽,4例患者结石残留,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总治愈率高达91.1%。结论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病外科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回顾分析方法来分析我院自2003 ~2008年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126例,病例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共96例,行左、右肝管或肝门部胆切吻开整形、胆肠合共10例,肝左外叶切除共20例,所有病例都进行术中或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后治愈出院,切口感染共3例,吻合口漏共2例,术后残石共8例,术后追访1~2 年以上110例,其中结石复发共16例.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做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手术后残石率以及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巨涛  孔棣 《医学综述》2007,13(13):1011-1012
肝内胆管结石因其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率、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高,仍是胆道外科的难题。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传统胆肠吻合术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发展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主张肝部分切除和肝叶段的规则性切除及多途径内镜取石,胆肠吻合已降为辅助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991年9月-1997年12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6例进行分析,包括结石分布和胆道狭窄部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多见(22例),全肝结石其次(11例),22.2%同时存在胆道狭窄.肝切除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30例).8例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5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19.4%的病例有结石残留.治疗效果优良者占86.2%.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12.
周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9,7(9):950-951
目的总结肝部分切除合并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肝部分切除合并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101例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根据肝内结石的分布范围决定肝切除的范围,全组术中均使用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切口感染21例(占20.8%),胆漏6例(占5.9%),膈下脓肿3例(占2.9%)。手术后疗效优良者50例,优良率81.9%。结石复发11例,占18%。结论肝部分切除合并胆道镜的使用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可减低术后残石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采用精准肝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中超声引导下行精准肝切除,术后随访,评价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远期效果。结果 8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结石残留8例(9.2%),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4年,结石复发15例(17.2%)。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行精准肝切除对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胆管结石应用肝切除、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肝切除并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的34例患者资料作以回顾总结。结果:34例患者围手术期无1例患者死亡或出现肝功能衰竭,术后有切口感染者3例,合并肺部感染者2例,出现胆漏者1例。3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0.5)年,结石残留率8.8%,结石复发率11.8%。结论:肝切除、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率低、复发较少,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有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探究胆道镜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联合镜组和开腹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8例。开腹组开腹肝部分切除,联合镜组采用胆道镜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治疗,观查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状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开腹组手术耗时、术后排气、出血量、住院用时少,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8.3%,常规组高达18.8%,联合组较常规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胆内胆管结石患者时采用胆道镜辅助进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确诊率为 18.2 % (2 /11)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 2例 ;术后病理证实 7例。肝门胆管癌 72 .7% (8/11) ,中段胆管癌 9.1% (1/11) ,下段胆管癌 18.2 % (2 /11)。肿瘤根治切除率 36 .4 % (4/11) ,姑息性手术 6 3.6 % (7/11)。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详细的术中探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基础和改变、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的选择、肝切除的技术要领、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总结了肝叶切除术较之其他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的肝组织增生-萎缩和肝内胆管癌等病变的发生率,具有肝门部胆管狭窄完全解除率高、结石清除率高和复发率低等优点。术后死亡率与其他手法方式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6a间26例肝内肝管结石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残余结石3例,术后胆道镜取净残石。结论:联合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同时,应重视术中胆道镜检,结合术后的内镜治疗,可望将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辅以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7例,采用肝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B组,45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结果A组术后2周的残石率为14.9%(7/47),2个月后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出残余结石1~2次,最终残石率为4.3%(2/47)。B组术后2周残石率为35.6%(16/45),2个月后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5次,最终残石率为22.2%(10/45)。A组术后2周和2个月的残石率均明显低于B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膈下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优良率为95.2%(40/42),显著优于B组的75.0%(30/40,P<0.01)。结论采用肝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优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compare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LH) with open hepatectomy (OH)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regional hepatolithiasis (RHL) using meta-analytical techniques.

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studies comparing LH and OH in the management of RHL. Operative parameters,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iew Manage Version 5.0 software.

Results

Nine studies matched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hich included 719 patients (LH = 333 and OH = 386). LH was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hospital stay (p < 0.00001), earlier oral intake (p < 0.00001),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p = 0.01).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verg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LH and OH groups in terms of operative time (p = 0.48), blood loss (p = 0.07), intraoperative transfusion rate (p = 0.69), initial stone clearance rate (p = 0.33), and postoperative stone recurrence rate (p = 0.23).

Conclusion

LH for regional hepatolithiasis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 modality for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stones. However,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s an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lead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 two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