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血液透析器复用的必备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03,2(7):356-357
因为经济原因,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复用血液透析器。1995年,美国有73%的透析单位复用透析器。在复用透析器的单位,复用次数的中位数在1986年是9次,1994年是14次。关于透析器复用对于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证据表明在透析器复用后,其效能(通过尿素清除测定)及实际透析剂量会下降。随着复用次数的增加,尿素的清除下降增加。为了保证透析治疗的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986年美国医疗器械进展学会(AAMI)发布了透析器复用的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市场的规范,血液透析治疗也越来越规范,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是血液透析器(透析器),为保证治疗效果,确保复用透析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要作好清洗、检测、消毒、登记工作。在复用过程中应采取预防感染措施,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衣,现将血液透析器半自动复用的程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许多透析中心在进行血液透析器的复用,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复用不规范问题。我刊曾于2003年第2卷第7期对透析器复用的学术问题做过专题讨论,卫生部对此问题非常重视,专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定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可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时应严格遵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复用透析器的规范化要求,经卫生部同意我刊特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4.
复用血液透析器具有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提高生物相容性及降低血液透析成本、减少医用垃圾、利于环保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透析器复用技术分机器复用法和手工复用法,目前在很多透析单位仍然以手工复用法为主。为了保证复用血液透析器的质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消毒前必须进行功能和安全性测试,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由于血液透析器价格昂贵,病人长期使用,国家、集体或个人均难以承受巨额费用负担,国外有可重复使用的产品。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已有可重复使用的产品进入我国,其临床应用须遵照以下规范。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利用透析器来模拟肾脏,排出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素及水分。血液透析器的复用是指对使用过的透析器经过清洁、检测、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程序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8月颁布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文件,允许医院进行透析器复用,但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透析器复用后,可使血透中心能在不增加国家和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使用价格昂贵、通透性更好的透析器,提高透析质量。历年来,我科在透析器重复使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利用透析器来模拟肾脏,排出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素及水分。血液透析器的复用是指对使用过的透析器经过清洁、检测、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程序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国家卫生部于2005年8月颁布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文件,允许医院进行透析器复用,但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透析器复用后,可使血透中心能在不增加国家和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使用价格昂贵、通透性更好的透析器,提高透析质量。历年来,我科在透析器重复使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透析室透析器复用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通过改善复用间环境,规范复用人员的操作及定期培训,配合医生规范文件管理。结果完善了透析器复用制度,各项指标达标率100%。结论科学的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血液透析器复用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采用复用血液透析器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全自动复用法组和人工复用法组,每组各40例。透析后检测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情况和观察及了解两组患者透析不良反应情况及透析费用。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热源反应和漏血现象;采用全自动复用法与人工复用法患者每次平均透析费用分别为(479.95±3.03)元、(499.62±5.38)元,两种方法比较,t=-2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全自动复用法与人工复用法每个复用耗时分别为(9.94±0.87)min、(24.95±9.28)min,两种方法比较,t=-20.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器复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复用法的患者透析费用和复用耗时明显优于采用人工复用法。结论全自动透析器复用方法方便、快捷,能有效完成对透析器自动冲洗、检测及消毒,不仅生物相容性好,而且还能降低患者透析费用。  相似文献   

10.
于仲元 《中国血液净化》2003,2(7):352-352,357
近几年来透析器的复用问题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及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问题也十分重视,因此本刊编辑部特邀我国部分肾脏病及血液净化学领域的专家就透析器的复用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一专题讨论,与同道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1.
对重复使用透析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上重复使用透析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医学方面、经济方面、伦理方面、工程技术方面等问题。在美国有80%的患者重复使用透析器,台湾重复使用透析器的患者约占5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透析器的重复使用是指在同一位患者身上使用,而绝不可换人使用。本文根据临床实践和文献综述对复用透析器作一评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理实用的操作方法以达到复用透析器理想的杀菌剂残余量。方法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47例随机分组,应用不同方法对透析器进行杀菌剂清洗,应用Renalin残余测试条检测透析器内残余的Renalin浓度,记录结果,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结果应用生理盐水1000ml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循环10min,可以使复用透析器残留Renalin浓度<3mg/L,达到标准要求。但在聚砜膜高通量透析器残留Renalin浓度2mg/L时,仍有37.5%患者发生发热反应。聚砜膜材料高通量透析清洗杀菌剂较普通透析器困难,要采用生理盐水1000ml冲洗,循环15min的方法。结论聚砜膜普通透析器(F6)清除杀菌剂应用生理盐水1000ml冲管,循环10min,经济安全有效;聚砜膜高通量透析器(F60S)要采用生理盐水1000ml冲洗,循环15min的方法,残留Renalin浓度需要≤1mg/L。  相似文献   

13.
Wilkinson E 《Nursing times》2006,102(45):23-24
The 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MHRA) has updated its advice on the implications of reusing single-use medical devi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at constitutes a single-use device, the implications of reuse and the legal and safety issues.  相似文献   

14.
15.
16.
In larger clients where standard methods of urea removal do not provide adequate dialysis, the increase in surface area of in-series dialyzers has accomplished this goal. Each step that we took imparted to W.T. that our concern was to improve his health. Our objective was to improve the URR in W.T. when his rigorous "standard" treatment did not provide adequate dialysis. An in-series set of dialyzers was designed and configured, necessary supplies were obtained, staff education was performed, and a pilot study was attempted with W.T. An improvement in URR from .52 to .64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month of in-series dialyzers. Thi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urea reduction of 23%. Once we recognized the usefulness of in-series dialyzers as a tool to improve URR, we applied it to several other patients with similar success rates. The benefits of in-series dialyzers include cost effectiveness (we realized a cost savings of $6 per treatment), higher URR capabilitie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adequate dialysis to outliers, improved compliance with treatment times, and a method to maintain a healthy client.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