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8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EMA、CK19单克隆抗体检测其骨髓微转移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以骨髓微转移为指标,对比研究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 68例中,检出骨髓微转移21例,阳性率为30.9%。临床Ⅲ~Ⅳ期患者骨髓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而病理类型、年龄、绝经与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与骨髓微转移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骨髓微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结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使是在临床早期,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微转移,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的微转移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苦参素临床应用和科学护理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科学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组联合使用葛根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82.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苦参素临床应用和护理干预发挥了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乳腺癌中临床选择标准、临床疗效以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55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通过ER、PR、Her2等相关免疫检查以及影像学分析,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4个疗程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术前化疗后行全乳腺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比较5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①33例ER(-)、PR(-)、Her2(+)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复发、淋巴转移、3年、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余免疫分类患者,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33例ER(-)、PR(-)、Her2(+)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在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治疗后3年、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55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占、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我院传统手术治疗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疗效,提高保乳手术机会,降低术后癌肿复发率,但针对患者具体不同情况仍具有一定差异,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的肿瘤,在手术前给予2~4周的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治疗,然后再手术或放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手术切除困难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中,可以缩小原发灶,提高了保乳手术率.我们病区自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共完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7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临床应用。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8例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乳腺癌疗效评定,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13例,无疾病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69.04%经新辅助化疗后采取保乳治疗29例,采取改良根治术9例。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无意外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切口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对保留乳房的外形满意。随访时间12~3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无死亡患者。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积极采取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的体积缩小,肿瘤分期降低,提高保乳手术,使患者得到良好的疗效和乳房外形美观,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将进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42例作为观察组,将未进行新辅助化疗手术的3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保乳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化疗后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保乳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7.1%、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了保乳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没有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有效性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
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理解与遵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强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6):3-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提高肿瘤体积较大患者的保乳率,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虽然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新辅助化疗的生存率与辅助化疗相同,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对国内会议上经常讨论的10个有关新辅助化疗的热点问题以及临床指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neu基因的乳腺癌.由于大多数激素疗法针对这三种受体中的一种,这使得TNBC治疗更加困难.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雌激素受体(ER)、孕激受体(PR)和HER2/neu受体状态,这些受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表达表明靶向这些途径的治疗可能... 相似文献
11.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组不同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0例Ⅱ、Ⅲ期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应用CTF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B组用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完成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2.5%,B组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中脱发和心电图指标改变,A组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治疗均有效,毒性反应均可耐受。CTF组疗效高于CAF组,THP可替代ADM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给予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组33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无瘤生存率以及5、10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原发性乳腺癌可显著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及5、10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并行保乳手术,研究组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保乳手术的概率。然而,大约只有3%-30%的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病理完全缓解。20%的乳腺癌不能从目前的化疗方案中获益,这将导致疾病进展,并且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积极寻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能够鉴别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乳腺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侵袭性较强且具有明显异质性的乳腺癌亚型,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多项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目前已有多种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部分药物显示出较高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局部动脉灌注化疗(LACE)具有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少的特点,术前LACE可显著改变乳腺癌患者肿瘤局部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本文旨在探讨术前LACE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5例不同期别的乳腺癌病人手术前采用MA(FM—丝裂霉素,A—阿霉素,F—5-氟尿嘧啶)方案行LACE,对比化疗前后局部病灶形态学改变。同时比较同期10例周围静脉化疗病人的局部病灶形态学改变。结果95例行LACE乳腺癌病人组化疗前后局部病灶有效率为95.7%,周围静脉化疗病人组为4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局部动脉灌注化疗是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法,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盐酸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EC→T)与盐酸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接受3~4个周期的EC→T方案(n=22)或TEC方案(n=30)的新辅助化疗。EC→T方案的CR为 0例,PR为16例,有效率为72.73%;TEC方案的CR为2例,PR为24例,有效率为8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骨髓抑制及脱发程度均轻于TEC组(P<0.05)。EC→T与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后者不良反应重于前者。EC→T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