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评价溶栓、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发病3-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入院后即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于治疗前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者分为溶栓(20例)及降纤(23例)两组,每组患者再根据NIHSS评分及DWI检查结果分为CDM(+)及CDM(-)两亚组。于发病后第30天再次行NIHSS评分。结合CDM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的效果。结果对于CDM(+)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显示有显著改善;而降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未显示显著改善。而对于CDM(-)患者,溶栓或降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均未显改善。结论 CDM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急性脑梗死的选择性溶栓治疗,但不适于指导降纤治疗。  相似文献   

2.
林兴建  孙丰  曹辉  刘文  肖朝勇  陈道文 《江苏医药》2012,38(7):774-776,740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降纤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309例接受降纤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T1WI、T2WI检查后分为出血性转化组(HT组)和非出血性转化组(NHT组);降纤治疗后2周内复查CT或MRI,比较两组DWI特点。结果 309例患者中,14例发生HT(4.5%),DWI可见病灶处信号降低,由高信号变为稍高混杂信号。与NHT组相比,HT组DWI上病灶面积大,最低ADC值及平均ADC值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WI上病灶体积,病灶最大直径及最低ADC值是脑梗死患者降纤治疗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降纤治疗后,脑梗死患者HT发生率较低;DWI可以作为降纤患者HT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时间窗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和近期预后的评价。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通过PWI扫描,根据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将患者分为低灌注组28例和高灌注组32例,比较两组灌注参数和侧支循环建立率,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短期预后。Spearman相关分析rCBV、rCBF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低灌注组相比,高灌注组rCBV和rCBF显著增加,rTTP和rMTT显著降低(P<0.05)。入院后15d高灌注组侧支循环建立率明显高于低灌注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低于低灌注组(均P<0.05)。Spearman相关表明,rCBV与NIHSS评分(r=-0.427;P=0.000)和mRS评分(r=-0.324;P=0.000)呈弱负相关。rCBF与NIHSS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94;P=0.000),与mRS评分呈弱负相关(r=-0.305;P=0.000)。结论 PWI能有效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其中静脉溶栓组19例,降纤组29例,抗血小板聚集组36例,治疗前、治疗1周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线性回归分析,近期疗效与治疗药物、高血压病存在直线关系(P<0.001).三组脑疝、颅内外出血、再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6h内的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近期治疗效果优于巴曲酶降纤治疗,巴曲酶降纤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需考虑不同的用药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A、DWI和PWI在后循环脑梗死(PCC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12例行头颅MRA、DWI及PWI检查的P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30 d进行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并根据mRS评分将PCCI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及半定量影像学评分的...  相似文献   

7.
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发病9 h内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WI-DWI)检查(且PWI>DWI)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溶栓组给予rt-PA0.6~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 W、2 W、3 M分别行NIHSS评分,以及观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溶栓组在各个结点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激酶溶栓组溶栓后3月较对照组降低(P<0.01);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尿激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一致,规范用药一样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23例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primary 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 PCML)患者的磁共振功能性成像: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病理诊断为 PCML 患者的1H-MRS、DWI、PWI 征象。结果 PCML 患者的 PWI 显示为低灌注病变而 DWI 呈高信号影。 PCML 患者的1H-MRS 可见巨大的 Lip 峰,同时 NAA 峰中度降低,Cr 峰轻度降低,Cho 峰升高。结论常规磁共振成像与 PWI、 DWI、1H-MRS 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磁共振对 PCML 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损害程度、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均接受溶栓治疗并随访3~6个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 0~15分)72例、预后不良组(NIHSS≥16分)66例。对比2组患者的入院即刻、发病后6~24 h ADC值,出院当日、出院后3个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值及血清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炎症介质水平的差异。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早期ADC值与患者病情的内在联系。结果入院即刻、发病后6~24 h,预后良好组患者的ADC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出院当日、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患者的MMSE评分值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早期ADC值与MMSE评分值及血清炎症介质、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直接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早期ADC值与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血清微环境状态直接相关,可能是早期预测临床预后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不同分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DWI检查。结果 7例超急性期患者常规MRI未见异常,DWI均出现高信号;29例急性期患者MRIT2WI均为高/稍高信号,T1flair均为低/稍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显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记录DWI阳性病灶位置、大小、数目等.根据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与DWI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发病至DWI检查时间、临床症状、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比较2组短暂性脑缺血复发与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DWI阳性责任病灶检出率为38 w.2%显著高于T1WI+T2WI检查与FLAIR检查(P<0.05).DWI阳性组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患者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0.05).DWI阳性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与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0.05).结论 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是DWI异常独立相关因素.DWI检查有助于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病灶,对患者临床转归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及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与常规扫描T1WI,T2WI和FIR信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病3 h内共8例,其中3例DWI出现稍高信号,占38%;3~6 h共10例,其中6例DWI见稍高信号,占60%;7~12 h共28例,其中26例DWI见高信号,占92%;13~24 h共12例,T2WI,FIR和DWI均见高信号占100%.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扫描对比,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磁共振(MR)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检出情况、序列检出情况,比较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的急性脑梗死检出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扫描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的检出率分别为93.33%(42/45)、88.89%(40/45)、95.56%(43/45),均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55.56%(25/45)、66.67%(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ADC值为(0.45±0.16)×10-3 mm2/s,高于脑组织正常区域的(0.89±0.05)×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检出率高,可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高b值下,脑梗死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探讨较高b值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资料,DWI均取b值等于0、1000、2000、3000s/mm2,.测量患者患侧梗死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DWI的ADC值。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DWI影像特点。结果 b值为1000~3000s/mm2时,急性和亚急性梗死灶在DWI序列中均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上显示为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图像对比度增加,病灶边缘更清晰,可发现的病灶数增加,但信噪比下降。同时,随着b值的增高,患侧ADC值下降。结论 DWI对急性亚急性期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b值是扩散加权成像重要的成像参数,选择合适的高b值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狭义而言,所指为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广义而言,除BOLD之外,还包括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成像(MRS).在伽玛刀治疗过程中,一方面,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单凭常规CT、磁共振序列扫描,有些疾病的影像学征象非常相似,比较难于鉴别;另一方面,目前伽玛刀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只能依靠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瘤体影像学上大小的改变,由于射线缓慢持续作用的原理,有些变化的出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早期能从肿瘤细胞代谢角度去评价疗效,有助于对一些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补充治疗,也有助于在开展伽玛刀治疗研究时有一个客观的指标.我们主要应用的是PWI,DWI,MRS.  相似文献   

16.
季鹏  袁晓毅  王全帮 《安徽医药》2012,16(2):204-20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2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3例,急性期19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DWI有助于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文  钱伟军 《现代临床医学》2022,48(1):23-24,29
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4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WI、DTI核磁扫描,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发病<6h,21例)和急性期组(发病6~24 h,22例),分析患者各向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弥散加权共振成像(DWI)在急性或超急性脑梗死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CT、MRI常规、T2flair及DWI检查,按相应时间段分类,对比分析各类检查的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在急性、特别是超急性脑梗死中,D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及CT检查,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DW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6):431-433
目的:比较纤溶酶降纤治疗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分为降纤组、抗凝组及抗聚组三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基础上,降纤组联合纤溶酶静脉滴注7 d。抗凝组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 d;抗聚组另加阿司匹林100 mg口服7d。后均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4 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于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降纤组、抗凝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抗聚组(P<0.05);治疗第14天,降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抗凝组为87.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聚组总有效率为68.89%,与降纤组、抗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转化率抗凝组明显高于降纤组、抗聚组。治疗后第90天,各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降纤组、抗凝组均优于抗聚组。结论:纤溶酶的降纤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脑脓肿误诊为胶质细胞瘤1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脑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我们回顾了1995年7月~2003年7月脑脓肿误诊为胶质细胞瘤的11例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结论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应用磁共振(MRI)特殊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是减少脑脓肿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