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动负荷试验在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心率与血乳酸值结合、利用无氧阈心率指导运动训练方法,为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量化运动处方的可行性.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每2 min递增20 W的运动功率,每个等级运动末检测血浆乳酸水平,运动过程中自动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自动监测血压等数据.运动试验终止标准据美国运动医学会...  相似文献   

2.
林佩君  石理 《广东医学》2000,21(11):987
对我院1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恢复期患者进行早期运动试验,以测定其运动耐量,以便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并制定个体化的活动量及康复计划。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123例,女20例,年龄42~70岁。诊断标准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STS-7000型活动平板负荷测试仪,改良试验的Naughton方案作低水平运动试验,心率达到115~130次/min,或年龄预计的60%~70%,首先描记静息卧位及立位12导联心电图,以便对照,运动中每1min描记1次12导联心电图,每3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 12导联同步与非同步方法描记2 0 0例健康成人心电图 ;测RR间期 ,QTmax、QTmin、QTd及QTmax、QTmin和QRS出现最早导联 ;对照分析记录方法、年龄、性别对QTd的影响。结果  (1) 2 0 0例健康成人 12导联同步描记QTd为 (33 0 7± 10 87)ms (10~ 5 7ms) ;(2 ) 12导联同步与非同步描记检测对照QTd ,非同步描记QTmax增大 (P =0 0 2 5 ) ,QTd减小 (P =0 0 0 1) ;(3)年龄增加QTd有增大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 )女性QTmax大于男性P =0 0 4) ,但QTd小于男性 (P =0 0 0 5 )。结论 本组测得 2 0 0例健康成人QTd范围 10~ 5 7ms,提示QTd >6 0ms应视为延长 ;在QTd检测中应强调 12导联同步描记 ,在分析时应注意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4.
健康国人同步12导联心电图QRS波电交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QRS电交替(QRSEA)出现率。方法健康人群3301例,年龄18~87(43.44±14.47)岁,男2122例,女1179例,按年龄段分为18~39岁、40~59岁及≥60岁三组及男女两组。在夏季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测量受检者(HR)及QRSEA出现率。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QRSEA出现率10.24%,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组男>女(P<0.01),QRSEA发生在心率(50~101)次/min[(平均(69.87±10.06)次/min]时,未见T波电交替和P波电交替现象。结论健康人群QRSEA出现率10.24%,呈非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右侧卧位描记后壁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患者78例,采集仰卧位、右侧卧位18导联心电图,并做自身两种体位的对比。结果:两种体位心电图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卧位时V7~V9导联Q波振幅大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侧卧位描记后壁导联心电图不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相反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社区老年人的健康 ,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近期 ,我们对城镇 5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观察心电图异常改变 ,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7月随机调查本市区城镇 5个居委会 (社区 )老年人 2 2 9例 ,其中男性 72人 ,女性 15 7人。年龄6 0~ 92岁 ,平均年龄为 (74± 3)岁。1 2 方法 :记录前休息 30分钟 ,取平卧位 ,由专人采用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6 5 11型心电图机 ,纸速 2 5mm/s,定标电压 10mm/mv ,描记常规肢体导联及胸导联。由专人手工测量每份心电图 ,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74例AMI患者在发病 2 4小时内描记心电图 ,测取心电图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 ,两者之差即为QTd。由于单导联顺序记录 ,故加用QTcd(经心率校正后的QTd)。结果 AMI中死亡组 10例 ,QTd 0 .0 6± 0 .0 3s;预后良好组 44例 ,QTd 0 .0 3± 0 .0 1s;健康组 2 0例 ,QTd 0 .0 3± 0 .0 1s。死亡组与后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QTd对判定AMI早期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312例正常小鼠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而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最缺乏的指标就是病理生理学的指标.找出正常小鼠心电图变化规律,以期为基础和临床的动物模型提供检测指标,为临床药物研究等提供较特异的依据.方法用频响为0~90Hz,纸速为50mm/s的普通心电图仪.描记正常小鼠312只,选择Ⅰ、Ⅱ、Ⅲ标准导联和aVR、aVL、aVF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心电图.结果总结出了正常小鼠心电图规律,结果显示出生35?d以后小鼠心电图各鼠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均值心率为(354.22±49.86)次/min;心电轴71.64°±10.3°;P-R间期(0.036±0.005)s,Ⅱ导P波波幅平均为(0.079±0.025)mV、时间为(0.017±0.003)s、波形及QRS时间平均为(0.021±0.005)s.结论小鼠心电图的正常值可为感染小鼠与其比较提供依据,对判断小鼠疾病发生过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免疫、药物治疗研究提供病理生理学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474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料和方法本组 474例患者 ,住院 3 99例 ,门诊 75例。男性 3 75例 ,女性 99例。年龄 60~ 64岁 2 2 4例 ,65~ 69岁 1 42例 ,70~ 74岁 66例 ,75~ 79岁 2 9例 ,80岁以上 1 3例。平均年龄为 66.1 2± 5.41。采用美国 DMSHOCTER系统 ,记录 2 4h心电图 ,取m V5、m V1双导联记录。结 果474例患者中 ,2 4h最高心率为 1 67~ 76次 /min( 1 0 1 .77± 1 5.2 8) ,最高心率多发生在白天活动、上楼、看电视及进食时间 ;2 4h最低心率为 85~ 3 5次 / min( 55.48± 8.0 5) ,多发生在半夜及午睡时 ;2 4h平均心率为 1 0 1~ 42次 / min( 72 .48±9…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189例老年人的脑电图。他们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平均为76.3岁。在生前均作过脑电图描记,大部份在描记后1—3年内死亡。验尸检发现有明显的脑动脉硬化者132例,无脑动脉硬化者57例,研究的对象以正常老年人和神经系统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为主。(共计109例)作者对脑动脉硬化和脑电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结果如下: 1:在正常者和神经系统无异常的其他疾病患者中发现在有无脑动脉硬化的两组中其异常脑电图的出现率没有差异。硬化组α波的平均周波数为9.65±1.43c/s;而非硬化组为9.8±1.35c/s。而优势的α波的周波数在硬化组比非硬化组为小。 2.弥漫性α波型(即在单极导联中全部导联的单节律性α波几乎达100%)的出现率在硬化组和非  相似文献   

11.
施秀亚  胡华敏  封英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67-2069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宁海县妇幼保健院重度子痫前期孕妇9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2组孕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观察2组孕妇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情况、低血压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孕妇麻醉中输液量[(1 067.0±315.0) ml]、利多卡因用量[(4.5±2.7) ml]和麻黄素用量[(6.5±2.9) mg]均低于对照组[(1 358.0±322.0) ml、(7.3±3.1) ml、(14.1±6.7) mg)],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 975±675) g,低于对照组的(3 214±602) g (P<0.05),实验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28.9%)高于对照组(12.2%,P<0.05),实验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麻醉前血压、麻醉后最低血压、麻醉前血压-麻醉后最低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妇麻醉前心率、麻醉后最低心率、麻醉前心率-麻醉后最低心率[(98.2±15.7)、(82.9±16.3)、(16.7±11.6)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1.5)、(76.1±13.8)、(6.5±10.4)次/min](P<0.05)。实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68.9%)明显高于对照组(35.6%),P<0.05。 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术中需注意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度肺动脉高压致双向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双向分流量;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或未闭动脉导管,改良DeVega术或人工成形环成形三尖瓣。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尚未发展到艾森门格氏综合征的患者71例,术前肺、体循环血量比为1.11-2.61(平均1.65±1.38),肺、体动脉收缩压比为1.21±0.30,肺、体动脉平均压比为0.97±0.13,全肺血管总阻力为(12.3±3.7)Wood单位,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为67例,肺、体循环血流量比≥1.25为69例,左向右分流量和右向左分流量均超过30%心排量为7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显著下降[(90.4±22.6)mmHg比(73.7±28.1)mm-Hg,P<0.05],体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60.1±9.6)mmHg比(76.8±12.4)mmHg,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7%(14/71),其中呼吸道感染为7.0%(5/71),右心功能不全11.3%(8/71),5例经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死亡,手术死亡为5.3%(4/71),主要死亡原因为右心功能衰竭。结论: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致双向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漂浮导管检查提示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和/或大量双向分流的患者,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右心功能和缺氧。  相似文献   

13.
探讨冠心病人康复期安全运动耐量,指导冠心病人进行安全体育锻炼。方法:采用特定的 Bruce平板运动方案,让病人进行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耐量试验(ETT),记录运动前后HR,SBP,DBP,ECG,T(运动 时间),并计算METs(代谢当量)和J(做功量)。结果:排除ECG(+)和(或)METs≥8(单位)和(或)发生晕厥不安 全者28人,将安全组52人按年龄组找出≤60岁、61~70岁、≥71岁的相对安全的活动做功量分别是7825.0± 3480.4,5016.7±1677.9及4600.0±1052.0 J(焦尔);代谢当量分别是6.8±1.8,5.3±1.5和4.8±1.3(单位)。结 论:根据以上安全运动量的结果,提供几项日常生活中比较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行康复期低密度、低强度的 体疗,以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75-178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合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进行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照组37例,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率(HR)水平[(76.17±4.82)次/min vs.(80.62±3.94)次/min]、收缩压(SBP)水平[(134.42±10.25)mmHg vs.(143.57±11.94)mmHg]、舒张压(DBP)水平[(88.92±7.63)mmHg vs.(44.73±5.05)mmHg]、心绞痛发作频次[(0.52±0.13)次/周vs.(1.47±0.31)次/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14±4.37)分vs.(93.71±5.09)分]相对更低(P0.05),与对照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针对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心率、血压异常,同时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症状的发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运动组(n=27),对照组患者维持生活习惯不变,运动组则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体成分仪测定身体成分,利用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MP)和力竭时间(ET),并描绘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者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和血压下降(P < 0.05),VO2max、MP和ET增加(P < 0.05),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发生右移;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安静心率和血压、脂肪质量和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 < 0.05),VO2max、MP和ET升高(P < 0.05)。结论: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下调脂肪含量,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化学刺激室旁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 方法] 动物为威斯达系雄性大鼠,用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麻醉,向室旁核微量注射L 谷氨酸后观察了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变化,并观察了用红藻氨酸损毁蓝斑对刺激室旁核效应的影响.[ 结果] 室旁核内微量注射L 谷氨酸后血压下降(2 .45 ±0 .31)kPa,心率减慢(30 ±5) 次/ 分,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38 .75±4.41) % .损毁蓝斑后血压下降由损毁前的(2 .6 ±0 .3)kPa 下降至(0 .9 ±0 .2)kPa,心率减慢由损毁前的(22 ±2) 次/ 分减慢至(13 ±4) 次/ 分.[ 结论] 室旁核内微量注射L 谷氨酸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损毁蓝斑后兴奋室旁核的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ir Force recruits. A 20-year review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M Phillips  M Robinowitz  J R Higgins  K J Boran  T Reed  R Virmani 《JAMA》1986,256(19):2696-2699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nd autopsy records of the 19 sudden cardiac deaths that occurred among the 1,606,167 US Air Force healthy, medically screened recruits (90% male; 17 to 28 years old) during a 42-day basic training period between 1965 and 1985. Sixteen (all male) died suddenly of underlying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whereas no anatomic cause of death was identified in the remaining three. Thirty-two nonsudden, noncardiac deaths occurr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 only two had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Strenuous physical exer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udden death in 17 of 19 cases (0.017 deaths per 50,000 exercise-hours), and the most frequent underlying etiology was myocarditis. Sudden cardiac death, a rare event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exertion.  相似文献   

18.
21例未治高血压病用自动袖带血压和心率监测系统监测24小时静态血压、心率结果示:夜间(20:00~5:00)血压自23:00开始缓慢下降,1:30至2:30最低;3:00开始骤然升高至接近昼间水平。心率随血压稍有起伏。昼间(6:00~21:00)血压表现为午前(6:00~11:00)、午后(12:00~21:00)几乎相等的均衡型,占47.6%;午前血压显著高于午后血压(>1.3kpa)的午前型,占38.1%及与比相反的午后型,占14.3%。心率变化较大,与血压变化不全平行。昼间血压显著高于夜间血压,分别为21.6l13.3±1.8/1.5kpa和20.1/12.5±0.5/0.4kPa(P<0.01),心率亦然,分别为74±9次/min和66±2次/min(P<0.01)。昼夜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率分别为7.5%、6.4%和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猝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的猝死患者205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年龄段分布,年龄〈18岁21例(10.24%),18~39岁34例(16.58%),40~59岁68例(33.17%),60~79岁60例(29.27%),≥80岁22例(10.7%);(2)按季度统计,一季度58例(28.29%),二季度41例(20.00%),三季度45例(21.95%),四季度61例(29.76%)。以一、四季度发生猝死病例数最多;(3)猝死患者在入院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4)猝死患者中男129例,女76例,男:女=1.70:1。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18~59岁102例,占49.76%);(5)未成年人猝死者多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期15例(71.43%),尤以1月~1岁最常见;(6)未成年人猝死患者存在的基础疾患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共10例(47.62%)。成年猝死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69例(37.50%)占第一位,而其中冠心病28例(40.58%)占主导地位,高血压13例(18.83%),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生猝死者8例在本组病例中占很高的比例(11.59%)。结论:必须对青壮年男性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同时重视婴幼儿的猝死问题。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综合抢救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猝死病例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SHR 组)及其相应的正常大鼠(WKY) (WKY 组)作为研究对象。在大 鼠不同的发育阶段(6、12 和 16 周龄)检测心率、血压及血浆 catestatin 水平。以心率作为交感神经活性的标 志。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catestatin 的浓度,尾套法检测大鼠的血压及心率。结果??SHR 组各个周龄的血压、心率 均高于相应周龄的 WKY 组大鼠。SHR 组血浆 catestatin 浓度高于 WKY 组( P <0.05) ,随着周龄的增加,SHR 组血浆 catestatin 浓度逐渐升高, 6 周龄为(1.60±0.54)ng/ml, 12 周龄为(1.76±0.26)ng/ml, 16 周龄为(3.03± 0.57)ng/ml。而 WKY 组大鼠则保持不变,6 周龄为(1.10±0.28)ng/ml,12 周龄为(1.05±0.21)ng/ml,16 周 龄为(1.17±0.12)ng/ml,两组血浆 catestatin 的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 P <0.05) 。12 周 SHR 组大鼠尾静脉注射 catestatin,30?min 后心率由(417.6±20.9)次 /min 降到(378.1±15.6)次 /min( P <0.05) ; 但血压未下降。结论? catestatin 具有抑制心率的作用, 可能具有代偿性抑制交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