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活血化瘀在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其治疗前后血瘀变学指标进行监测对照。治疗结果:基本痊愈26例,占43.3%显效22例,占36.7%好转10例,占16.7%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监测指标,经这处理,有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和P〈0.005-0.001)。本资料证明,活血化瘀法不仅具有改善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与中医活血化瘀法相结合,在急性期用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交替静滴,每日1次;恢复期以中药汤剂为主。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68例患者基本治愈29例(42.65%),显效26例(38.24%),好转10例(14.71%),无效3例(4.41%);总有效率为95.59%。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的作用;而且还可改善脑部病灶区血液循环,促进半暗带脑细胞功能恢复,缩短疗程,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与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50例(对照组)作比较。2组治疗均以2个疗程(10日为1个疗程)为观察时限。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颅脑CT扫描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效率为78.3%;对照组分别为86.0%和48.0%,经χ2检验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梗死区供氧供血,增强脑细胞活力,具有增强组织耐缺氧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用芎归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0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其他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6.8%,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76.3%,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6.3%,34.8%和45.0%,P均<0.01;且芎归饮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P<0.05或<0.01。表明芎归饮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血供和心功能,是防治冠心病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2例(中西医组),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比较,中西医组按辨证分型加减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分别为32.9%和81.5%;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对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组病例试用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2例,设立对照组48例。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动态变化,显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1%,与对照组比较(P<0.05),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32例(治疗组),与用心痛定治疗32例(对照组)作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3%,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31.3%,总有效率5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62.2%;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可加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并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指标均提示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可靠。作者对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机制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缺血性中风患者30例用脑塞奇克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同时以消栓口服液治疗20例为对照组。根据中风病计分方法综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流动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及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脑塞奇克口服液由黄芪、葛根、当归等药组成,全方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能。作者认为:脑塞奇克口服液是防治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联用黄芪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黄芪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对照组3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对症处理相同,比较2组疗效和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26.7%和73.3%,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联用黄芪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早期见效快,作用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我院内科1989~1991年26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观察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其中81例使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的病人作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以对比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表明,268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各项均有明显改变,与正常人比较全部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卜<0.01)。经蝗蛇抗栓酶治疗后,81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小板计数一项无明显改变外(卜<0.01),其他各项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血沉一项治疗前后呈显著性差异(Prto.05);全血比粘度等 12项治疗前后改变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of)。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结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一般治疗加脑脊液置换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和脑脊液置换。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0.0%,总有效率83.3%,无变化、恶化和病死率16.7%;对照组治愈率23.3%,总有效率63.3%,无变化、恶化和病死率3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CT示脑实质内血肿全部吸收时间,治疗组为7日~46日,平均23日,对照组为15日~70日,平均50日,脑实质内血肿吸收速度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结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茶色素治疗1000例脂肪肝病人,总有效率为91.9%,分析脂肪肝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1.脂肪肝病人多伴有血脂升高;2.血液粘滞度增高;3.血液流变学异常,经茶色素1-2疗程。血脂、血液粘度降至正常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提示茶色素可作为治疗脂肪矸的良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法(UBI)治疗120例高粘血症,同时用常规药物(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疗法治疗118例高粘血症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率91.7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UBI为治疗高粘血症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中西医组43例患者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均以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及纠正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又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2~3周;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0.69%)显著优于对照组(74.35%),P<0.05。血浆ET1水平中西医组治疗后为(69.9±15.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78.3±13.7)ng/L,P<0.01。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加减与西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降低血浆ET1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心肾阴虚兼心血瘀阻证的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观察心绞痛120例,其中治疗组90例口服心元胶囊4粒,每日3次,服4周;对照组30例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2粒,每日3次,服4周。结果:心元胶囊治疗心绞痛症状的显效率为72.22%,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优于对照组的46.67%和76.67%(P<0.05和P<0.01);对心电图的改善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9%和76.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23.33%和53.33%(P均<0.01);对中医证候记分的改善好于对照组;具有确切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心元胶囊治疗心肾阴虚兼心血瘀阻证的心绞痛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24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治疗组(ILIB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ILIB组则加用ILIB疗法治疗2~3个疗程。结果显示ILIB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46%、90.48%和49.60%、78.87%,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其中168例患者又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结果发现ILIB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变显著,而对照组中仅全血比粘度、血沉改变显著;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普恩复(蚓激酶)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4例(治疗组)联用普恩复胶囊和参脉注射液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前后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显效率55.9%,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率31.3%,总有效率71.9%;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恩复胶囊和参麦注射液联用能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粘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0例发病在3天内且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研究。随机分为3组:灯盏花组(中医组),低分子右旋糖酐、脑活素及光量子组(西医组),上述方法联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结果:治疗两周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66.6%及87.7%;治愈率分别为10.0%,10.3%及29.2%,以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显著(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以中西医结合组更明显。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脉络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35例)和706代血浆对照组(25例),在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用药后全血比粘度(低切)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用药后半年内TIA复发率17.14%,无一例发生脑梗塞;而对照组TIA复发率36.00%,脑梗塞发生率8.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脉络宁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162例高粘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藻酸双酯钠和心脑舒通口服(治疗组83例)与蝮蛇抗栓酶静滴(对照组79例)治疗,均28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血脂3项指标均为明显改善(P<0.05~P<0.01)。组间对照t检验,治疗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效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反应小,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