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秉承《内经》有关胃气旨意,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不论外感内伤,抑或杂病,均时时顾护中土,保养胃气。本文谨从以下四方面对仲景"保胃气"思想及临证意义加以阐释。①外感表证中,助胃气以扶正解表、充养汗源、杜邪入里。②内伤杂病中,顾胃气以助行药力、排闼郁滞、寓以旁治。并举案例一则加以说明。③将息法中,护胃气以防峻猛之药伤正、病愈防其反复、慢病以图缓功。④妇人病中,养胃气以化生气血、稳固胎元、产后复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本文收集1950~2009年60年全国各地经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麻疹临床病例共计4920例,基于60年麻疹临床报道文献探讨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五运六气变化不仅影响麻疹的发生且影响麻疹病机,其病机随运气变化而相应变化。麻疹多在运气变化剧烈出现异常温热之气之年发生,其临床病机表现为肺胃二经热毒壅盛,外可兼挟风寒、风热、湿、燥热之邪伤人卫表,其具体病机随运气条件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治疗小儿难治性“狐惑病”的临床实践,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中“整体观念”思想,而且再次验证了“治病必求于本”之核心治疗大法。天地之气与个人生辰相结合而推算出的“五运六气”是以古代理论为基础的延伸与发展,在指导临床治疗疑难疾病起着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病之初或既病之后,为了稳定、控制病情使其不蔓延至他经、他脏或使疾病趋于痊愈而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可以称作"治未病"。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平常起居、未病之时,既已生病、识病立法之时,面对病症、处方遣药之时和病已初愈、防护巩固之时。  相似文献   

5.
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机体失于调节,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发而为病。情志可直接伤及脾脏,也可影响脾脏气机或他脏气机,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心理及药物并重。  相似文献   

6.
张雨璇  赵红玉 《光明中医》2022,37(4):582-584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医学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定量思想,具有深刻的医学研究意义.此文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入手,结合对原文和方证的分析,初探定量思想在《伤寒杂病论》辨治过程中的应用,以便学习和培养临床辨治思路,加深对《伤寒杂病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因时制宜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治则,从生理、病理、预防诊疗三方面分别进行系统总结及说明因时制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和"思想极其丰富。具体体现在:"和"是张仲景对天人正常关系及人体正常状态的描述;"和"是张仲景论治的目的与原则;"和"是张仲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角度探讨肺心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柱 《光明中医》2009,24(8):1426-1428
本文以肺心病为例,以<黄帝内经>和农历历法为依据,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的角度,以天干、地支及五行的生克乘侮为工具,探讨肺心病的病理基础、致病因素、病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桂林古本《伤寒论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方法:搜寻历代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桂林古本在《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及整个中医学的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结论:深入探讨古本内涵,更有助于领会《伤寒杂病论》的精神,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阴阳学说的灵魂是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学说是这一思想的集中表现,阴阳五行之道始于五运六气之候。人的正常睡眠和阴阳之气正常更替、五运六气的正常规律密切相关。此文探究不寐的病机,不同于以往单从脏腑立题,而是从阴阳及五运六气理论出发论治不寐,为中医治疗不寐及心理疾患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竭(chrom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程冗长,呈缓慢进展之势。中医"肾衰"之名见于清·程杏轩《医述·五脏外形》,其曰"肾主骨,齿落则肾衰矣",[1]虽非指慢性肾衰竭,但亦有一定关系。传统医学将慢性肾衰竭归属于"关格"、"水肿"、"肾风"、"肾劳"、"癃闭"、"溺毒"等病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15.
《金匮要略》"杂病"之说概念未清。"杂病"与"伤寒"并非清晰而相对的分类,"杂病"是对《金匮要略》篇目方式的形容,因其内容较为繁杂、凌乱、多样,而不如《伤寒论》中具有三阴三阳的系统,故言其为杂病。以"杂病"之说解释仲景书的特点,概念不清,不如以"卒病"概念释之。"卒病"是张仲景的写作重点,但不代表其中不可讨论"痼疾",因"痼疾"基础上所出现的"卒病",其诊治的原则更为复杂,故篇中不少内容即从此角度进行论述。张仲景以"卒病"为写作重点,而痼疾则作顺带讨论,以《卒病论》作为书名,更能显出其写作目的,亦能够打破《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分属"外感"与"杂病"的错误概念,恢复本为一书的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汗法"种类的统计和对张仲景运用"汗法"治疗疾病技巧的探讨,说明"汗法"这一治病的主要方法,在张仲景运用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汗法"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外感病,而且还可用来治疗风湿、水肿、肺胀、黄疸、痰饮等及许多杂病.就其治外感而言,又有峻汗、缓汗、小汗、微汗、复汗、更汗、先其时发汗等不同;可见伤寒中之"汗法"与后世之解表法及辛温发汗、辛凉发汗等的含义,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如能象张仲景那样熟练而灵活地运用汗法,便会使很多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由此特别提示业医者,为了我们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一定要读四大经典,在反复研读经典时,从中便可吸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兵法万变不离其宗,皆以攻击与打败敌人为目标、守护己方安全为前提,治病救人也与之相似,遣方用药意在祛除病邪,同时也要顾护正气,从而使病人恢复健康。兵法中的攻守与中医的攻法、补法有相通之处。张仲景受时代影响,较为注重“攻”法,即以祛邪为主。对于邪实之证,如阳明腑实证、痞证、结胸、水气等,有邪必攻。感受外邪,速攻速决,如治疗外感的方剂随着病邪由太阳到阳明的深入而变换,由表及里依次为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此外,进攻重速,收兵也需及时,中病即止,张仲景多次提到“停后服”“止后服”,即体现了该思想。在治疗虚实夹杂证时,张仲景多以祛除病邪为主,扶正补虚为辅,且补虚目的并非补其不足,而是为了使机体能承受药物的攻伐之力,补虚多是在病邪祛除后进行,如十枣汤服后需“糜粥自养”。当正气犹存,可耐受药力时,更是纯攻无守,如抵当汤。纯攻非长久之计,当中病即止。兵法思想与中医学有互通之处,可借兵法理解历代中医学说的理、法、方、药,但二者也存在差异,应有所取舍地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则病进”理论始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对于“大则病进”思想亦多有涉及,“大脉”指阳脉,大者有余之象也。“大脉”并非单指实际脉形宽大的脉象,而是对一类具有相似特点脉象的统称,即大脉、浮脉、数脉、动脉、滑脉、洪脉、实脉、疾脉、弦脉均可归为“大脉”范畴。“大脉”须分为大而有力和大而无力,大而有力为实大,为邪实正盛,治法当以祛邪为主;大而无力为虚大为邪实正虚,治法当以扶正为主。“病进”指病情传变或加重。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分析49例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脾失健运是糖尿病便秘发病的基础与病机关键,临床上胃肠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便秘糖尿病便秘患者非常少见,糖尿病便秘的各种证型均是在脾失健运基础上发展而来,应该以此为指导思想治疗糖尿病便秘。  相似文献   

20.
扶阳思想是蕴于《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体现在张仲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这也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五脏之阳气是人体阳气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