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千伏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病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其优片率和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中心确诊的尘肺病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高千伏CR胸片进行检查;而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高千伏DR胸片进行检查,由我中心专业的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临床医师独立读片并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片率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优片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观察组对于尘肺病的总检出率为95.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结论高千伏DR技术摄片能够为尘肺病诊断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其优片率和检出率远远高于高千伏CR技术摄片,可作为尘肺病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尘肺病普查中DR胸片与高千伏胶屏胸片的综合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11月在我院普查的452接触粉尘人员,采用DR拍摄技术和胶屏高千伏拍摄技术进行胸片拍摄,对二组胸片的拍摄及后期处理时间,照片质量、分布范围、总体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对比。结果 DR胸片人均拍摄时间约2.2min,胶屏高千伏胸片人均拍摄时间约3.5min;DR胸片优片:399张,优片率:88%,胶屏高千伏胸片优片:213张,优片率:47%。结论在尘肺病的普查中,较为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以DR胸片为主要手段,对接触粉尘史可疑受检者及DR胸片可疑受检者,再进行胶屏高千伏胸片检查。从成本和时间的角度加大对尘肺病普查的覆盖面,提高尘肺病普查效率,又能在符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保证对尘肺病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联合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在尘肺病检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0日经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27例尘肺病患者及5例粉尘作业观察患者,分别应用DR联合DES及高千伏摄影技术拍摄后前位全胸片,对受检者的两组胸片质量及诊断信息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DR联合DES胸片检测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片率分别为93.75%、6.25%、0.00%和0.00%,而高千伏胸片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片率分别为62.50%、25.00%、9.38%和3.12%,两者一级片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高千伏胸片共检出尘肺病患者23例,检出率为71.88%,DR联合DES共检出尘肺病患者29例,检出率为90.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种不同摄片方式小阴影密集度表现一致的有25例(78.12%),整体水平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812)。结论 DR联合DES检查在尘肺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DR普通千伏与传统高千伏摄影在尘肺普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尘肺病患者8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40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胸部DR普通千伏检查,对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高千伏摄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检查方法,研究组患者的检查优片率97.5%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检查优片率67.5%,同时,研究组患者尘肺病检出率82.5%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尘肺病检出率6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尘肺病患者予以胸部DR普通千伏方法检查,能够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能够为正确诊断予以有效支持,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耿政祥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332-2333
目的:评价DR高千伏胸片在尘肺病筛查及初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有可靠粉尘接触史、可疑尘肺的粉尘作业人员同期拍摄DR高千伏胸片及传统高千伏胸片,然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R高千伏胸片较传统高千伏胸片一级片率高,DR高千伏胸片在肺部小阴影的检出、肺部小阴影的密集度及病变肺区数的判定等高于传统高千伏胸片,诊断阳性率高于传统高千伏胸片。结论:DR高千伏胸片在尘肺病筛查及初步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但尘肺病的最终诊断仍应以传统高千伏胸片为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普查中的应用。方法在尘肺普查、高千伏摄影后随机抽取100名志愿者再行DR摄影。由多位有经验影像科医生对影像图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胸部DR普通千伏和传统高千伏胸片质量优片率分别为78%、46%,优片率经x2检验(χ^2=3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总体显示率分别为86.72%、58.91%,总体显示率经χ^2检,(χ^2=125.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胸部DR普通千伏摄影可以达到传统高千伏摄影的要求。由于胶片质量和细微结构显示率的提高,使尘肺小结节状阴影和胸膜斑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尘肺的诊断正确率,有效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X线成像(DR)联合双能量减影技术(DES)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尘肺病病人共102例,分别使用DR联合DES及胶片-增感屏X线摄影技术(FSR)拍摄全胸片,比较两种摄片方法胸片图像质量及诊断信息。结果DR联合DES的优片率、良片率、差片率、废片率分别为96.08%、3.92%、0.00%、0.00%,FSR的优片率、良片率、差片率、废片率分别为72.55%、16.67%、7.84%、2.94%,DR联合DES优片率明显高于FSR(P < 0.01)。DR联合DES共检出壹期以上尘肺病病人81例,检出率为79.41%;FSR共检出壹期以上尘肺病病人61例,检出率为59.80%;DR联合DES尘肺病检出率高于FSR(P < 0.05)。DR联合DES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感染、肺气肿、胸膜增厚的检出率高于FSR(P < 0.05~P < 0.01)。DR联合DES检测同期别尘肺病小阴影分布范围大于FSR。结论DR联合DES具有更佳的图像质量表现和检出率,可应用于尘肺病的检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12例Ⅰ期尘肺患者的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资料,评价其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2例Ⅰ期尘肺病人,同时给予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检查,评估2种胸片在Ⅰ期尘肺病人X线诊断中的差异。结果: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DR胸片比较,其小阴影形态清晰度和肺纹理判定上存在明显不足,有2例Ⅰ期尘肺病例的DR胸片大于高千伏X射线胸片总体密集度判定,有4例尘肺病人的DR胸片病变累及肺区数大于高千伏X射线胸片判定的病变累及肺区数,有1例病人的DR胸片达到了Ⅰ+期诊断标准。结论:联合应用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检查结果,可为尘肺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DR)技术在尘肺病检查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煤矿井下粉尘作业工人及已确诊的尘肺患者共1 146例,同时拍摄高千伏(HKV)胸片及DDR胸片。进行二组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二组X线胸片的质量对比发现:DDR胸片总体质量优于高千伏胸片,尤其D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二组胸片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尘肺患者X线胸片在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分布范围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 D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DDR可用于尘肺检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0.
黄葵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577-578
目的:探讨DR和CR胸部摄影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DR和CR胸部摄影各120例患者的胸片资料进行比较。结果:DR胸部摄影,曝光结束后15s获得影像,摄影速度约为60人/h,甲级片115例(95.83%),乙级片5例(4.17%),没有丙级片、废片。CR摄影,需要更换IP板,每块IP板扫描时间1.5 min,摄影速度约为35人/h,甲级片113例(94.17%),乙级片4例(3.33%)、丙级片2例(1.67%)、废片1例(0.83%)。经统计学分析DR组甲片率与CR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CR与DR的共同点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可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千伏摄影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207-2207
X射线胸部平片摄影是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的常规方法,X射线胸片是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胸部高千伏摄影对于提高胸片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我院影像科自1999年至2007年先后对7898例接尘工人进行胸部高千伏摄影,以筛选、定诊及晋级接尘患者。现就高千伏摄影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以及不足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DR摄影技术在尘肺普查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粉尘作业工人502例,同时拍摄DR胸片和高仟伏(HKV)胸片。进行两种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比较。结果(1)两组胸片的质量分级:DR胸片,一级片率45%,二级片率51%,三级片率4%,四级片率0%;HKV胸片,一级片率18%,二级片率60%,三级片率21%,四级片率1%。经x2检验,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3)两组胸片诊断结果:(x2=0.2;P0.05)基本一致。结论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可用于职业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在健康体检胸部摄影中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高千伏技术和普通千伏技术,由多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技师评价影像质量,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和受检者曝光量。结果:高千伏组甲级片占92.0%,普通千伏组甲级片占84.0%;高千伏胸部摄片一次成功率99.6%,普通千伏胸部摄片一次成功率98.5%;高千伏技术个体曝光量是普通千伏个体曝光量的1/3。结论:在健康体检中行DR胸部摄影,采用高千伏技术在提高影像质量,降低曝光量,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唐瑜亮 《海南医学》2011,22(5):117-118
目的观察尘肺病高千伏摄影胸片及直接数字X线摄影(DR)胸片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已明确诊断为尘肺病患者32例分别行高千伏摄影胸片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DR)胸片,观察和比较了尘肺征象在高千伏摄影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表现。结果本组32例患者高千伏摄影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均能很好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小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及呼吸系统炎症、结核、肺癌、胸膜间皮瘤、肺气肿与肺大泡、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直接数字X线摄影还能更清晰显示以上病变的内部细小特征、与邻近组织的边界及一些细小病变,如早期的小肺癌、早期的支气管扩张等。结论高千伏摄影结合直接数字X线摄影有利于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已确诊的80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别拍摄高仟伏和DR胸部X线片,对2组胸部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R胸部X线片优片67例,高仟伏胸部X线片优片42例;2组胸部X线片尘肺期比较一期、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2组胸部X线片诊断结果相同。DR胸部X线片显示的小阴影分布范围相比于高仟伏胸部X线片显示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更加具体和细腻。结论DR胸部X线片质量明显优于高仟伏胸部X线片,且显示尘肺小阴影更为具体和细腻,对尘肺早期诊断正确率更有优势,可用于尘肺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采用超短时间曝光的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1-2012年所做DR调节控制和固定控制随机各选80例婴幼儿胸片,对所有胸片的质量由放射科中级以上医师和技师各2名进行分析,对甲、乙、丙、废片分别统计,并通过细微结构的显示率来对所做婴幼儿胸片进行评价。结果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的胸片:甲片为72%,乙片为18%,丙片为10%,未出现废片;数字X线摄影固定控制的胸片:甲片仅为40%,乙片为50%,丙片为26%,废片为2%。DR调节控制影像的婴幼儿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达到了100%,而DR固定控制影像的该项数据为90%。结论在婴幼儿胸片的诊断图像质量方面,DR调节控制要明显优于DR固定控制影像。  相似文献   

17.
周本杰 《当代医学》2014,(32):154-154
目的:探讨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用于肺结核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云南省镇雄县中医院接受检查的524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62)。对照组采用普通X线摄影技术进行筛查,观察组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进行筛查,对比2组对肺结核病的检出率。结果与普通X线摄影技术相比,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检查的观察组,无论在肺结核检出率98.1%(257/262)还是在影像分辨率方面中甲级片率为95.4%(250/262),废片率为0%,都有很大优势。其中,支气管分级分辨率83.2%、肺内结节64.5%、肺内钙化灶(20.2%)、肺内小空洞(62.2%),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的观察组在分辨率和检出率方面都远远高于采用普通X线摄影技术的对照组。结论与普通X线摄影技术相比,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在肺结核病筛查上可更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并且其操作简便易行,通过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作用,尤其对于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其检出率高、影像分辨率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在IVP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行DRIVP检查及传统X线IVP检查者各75例评价照片质量;100例行DRIVP前KUB及传统X线所摄同一患者KUB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细钙化检出率。结果:1DR影像:优占64.5%,良占31.1%,差占4.4%;传统组:优占40.3%,良占49.8%,差占9.9%;2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小钙化的检出显示清晰率:DR组88.0%,传统组66.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肾盂造影图像质量优于传统X线,泌尿系阳性结石及微小钙化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DR)在婴幼儿胸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OLOGICEPEX型多功能DR和TOSHIBA多功能拍片机各1台,随机抽取我院0岁~3岁婴幼儿DR胸片和传统胸片各200例,由我科3位放射学专家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2种胸片的甲级、乙级、丙级及废片率,并且对婴幼儿接受2种摄影胸片的受照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DR胸片甲级片率77%;传统的婴幼儿胸片甲级片率56.5%。婴幼儿胸部的曝光剂量DR胸片为1mAs,传统胸片为5mAs。经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婴幼儿的DR胸片质量明显好于传统胸片。DR系统的曝光剂量显著降低;DR系统操作方便,成像快捷,有利于放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刘亚  胡茂能  徐婷婷  曾敏  王国亮 《安徽医学》2018,39(9):1060-1063
目的 研究数字摄影(DR)窗口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接诊先后顺序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名肥胖或女性接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新《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要求进行DR摄片,随后利用窗口技术对所摄图像进行处理,安排3名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医师对DR片进行集体阅片、诊断,分析窗口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组胸片质量结果中,总共有114(114/120,95.00%)组结果认为需要窗口处理。上肺区窗口条件下的DR胸片诊断无尘肺、Ⅰ期、Ⅱ期、Ⅲ期尘肺的准确性(87.50%、87.50%、85.00%、90.00%)、敏感性(100.00%、95.24%、40.00%、25.00%)、特异性(85.71%、78.95%、100.00%、97.22%);下肺区窗口条件下的DR胸片诊断无尘肺、Ⅰ期、Ⅱ期、Ⅲ期尘肺的准确性(80.00%、67.50%、87.50%、95.00%)、敏感性(60.00%、57.14%、100.00%、100.00%)、特异性(82.86%、78.95%、85.71%、94.59%)。两组窗口条件下尘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无尘肺及Ⅱ期、Ⅲ期尘肺的诊断中,上、下肺区窗口条件下尘肺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尘肺的诊断中,上、下肺区窗口条件下尘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通过调整DR胸片的窗口技术可以提高尘肺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