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苦参碱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2(IL-2)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溴化四唑蓝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胸腺细胞增殖法和溴化四唑蓝比色法测定IL-1、IL-2活性.结果:苦参碱可明显抑制ConA和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释放IL-2,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1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苦参碱可抑制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释放IL-2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小鼠急性脑缺血应激时免疫功能状况。方法:将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乙醚麻醉下阻断单侧颈总动脉,建立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于缺血后第3、6、10天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第10天脱臼处死小鼠,取脾、胸腺称重。结果:实验组小鼠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于缺血不同天数间IL—2水平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小鼠脾脏的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缺血可使小鼠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了在无菌条件下将小鼠造成ABP<9.0kPa的烫伤性休克1h,免疫变化如下:T淋巴细胞对ConA反应增强;此鼠脾细胞生成的IL-2刺激正常脾母细胞转化的效应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对葡萄球菌A蛋白(SPA)的反应无变化;全血吞噬细胞功能未受影响。结果表明,烫伤休克1h引起的某些免疫功能变化与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苦地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小鼠灌胃给苦地丁水煎剂 (0 .2g ml) ,每次 0 .5ml,每日 1次 ;对照组小鼠灌胃给同等量生理盐水 ;7d后两组小鼠同时测定脾、胸腺重量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 2活性。结果 苦地丁可使脾和胸腺萎缩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受到抑制 ,IL 2活性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苦地丁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注射环磷酰胺的方式建立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采用硒酵母混悬液灌胃的方式对小鼠进行补硒实验。结果 补硒1μg/d可使免疫低下步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水平显著增高;补硒10μ/d时血清抗体水平显著下降,且胸腺发生萎缩,但仍可使血清IL-2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表明补硒1μg/d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增强作用,补硒达10μg/d时对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试验中研究了azimexon对小鼠脾细胞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IL-2活性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和CTLL细胞增殖法测定。结果表明:azimexon单独不能增加脾细胞增殖和产生IL-2,但对亚适量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和产生IL-2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骨髓因子(Bone marrowfacror,BMF)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实验研究。实验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故认为骨髓因子对小鼠免疫机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假手术、休克、复苏和治疗四组,每组8只。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休克1.5小时后予以平衡液进行复苏、静脉输注葛根素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0.5、1.5、2、3、4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及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家兔创伤性休克90min后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1),休克后180 min复苏组cTnI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治疗组在休克后120min时cTnI即明显低于复苏组(P<0.01);CK在休克后180min时才出现少许的变化,治疗组与复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存在心肌损伤,葛根素对家兔创伤性休克心肌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时重要脏器中一氧化氮与P-选择素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采用镉还原比色法(Griess)及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休克后30min、休克后1h、复苏后1h、复苏后4h大鼠肝脏、小肠、肺脏、心脏组织中的NO2^-/NO3^-、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 正常大鼠大多数重要器官中的NO及P-选择素均含量较低,休克后30min及1h,肝脏、小肠、肾脏、心脏中的NO较对照组下降,而P-选择素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两者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复苏后1h,肝脏、小肠、肺脏、心脏中NO下降明显而P-选择素含量显著升高;复苏后4h,肝脏、小肠、肺脏、心脏中NO及P-选择素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性休克时体内重要器官中的NO和P-选择素含量变化与休克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内皮功能障碍、再灌注损伤和细菌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该院接收的114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包括个人护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在内的急诊护理,对两组家属认可程度、急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53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家属认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救良好者41例,治愈患者数37例,无并发症患者数46例,综合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者46例,中残者6例,重残者4例,死亡者1例,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优于一般护理。  相似文献   

14.
黄佩卿 《中外医疗》2016,(34):162-164
目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3月_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现场采集相关的研究数据,并进行MEWS评价,依据MEWS将患者分为3组,A组(75例﹚MEWS为0~3分,B组(12例﹚MEWS为4~6分,C组(3例﹚MEWS为7~11分,观察终点为入院后1个月。比较3组患者去向(离院、留院观察、入专科病房、入ICU﹚及预后;依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记录死亡组与生存组MEWS。结果 A组入ICU的患者占13.33%,B组占5.33%,C组占66.67%,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EWS越高,患者入ICU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 C组死亡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死亡组MEWS(5.25±1.10﹚分高于对照组(2.13±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可较好的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评估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抢救成功率提高,从而可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野战条件下经骨髓输液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战条件下,骨髓腔内输液和外周静脉输液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方法将24只狗,随机均分为骨髓腔内输液组(IO组)和外周静脉输液组(PIV组)。分别在高速行进的野战救护车内、直升机上和暗视野下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入准确率、置入时间,同等压力下的输液速度、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生化、动脉血气变化。结果IO组穿刺速度、成功率均高于PIV组,两者复苏效果无明显的差别。结论在野战情况下,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更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达和分泌IL-2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植物血凝素(PHA)单独诱导IL-2的能力很弱,诱导过程较长;加入促癌剂12-0-十四酰佛波-13-乙酯(TPA)后能诱导IL-2的早期转录,并增强16h后PHA诱导的转录作用和培养细胞的上层液中IL-2的活力。45℃,10min的热休克不影响IL-2的诱导合成。在分析、比较PHA,TPA和/或热休克影响的基础上,对T淋巴细胞激活过程中IL-2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患者肠道sIgA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7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粪便及血清,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中心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A含量。结果创伤性休克患者和对照者肠道内sIgA含量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gA含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时肠道内sIgA含量明显下降,并且此下降不依赖于血清IgA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碱缺失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方法与动脉血碱缺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入院48h内BD值的变化,比较存活者和死亡者BD值的变化及BD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休克经液体复苏后BD逐渐升高,存活组复苏后6~12hBD显著提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器官衰竭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BD可作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时的监测指标之一,液体复苏能有效改善创伤性休克组织器官的低灌注状态。在此治疗过程中,6~12hBD仍持续低水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战、创(烧)伤性休克院前救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休克是大量战、创(烧)伤员的死亡原因,在入院前及早进行简单有效的救治,能在短期内稳定伤员的生命体征,为后继救治争取时间,对提高休克的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休克的院前救治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