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残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1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72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3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疗效优298例,良852例,差1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CT、MRI,MRA可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提供重要住处,多普勒(TCD)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是必不可少的决定性检查,直视显微手术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二者有机结合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日趋完善,动脉瘤裂出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总结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2 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降压下手术 ,手术采用改良Yasargil入路 ,显微镜下直视操作 ,解剖动脉瘤颈 ,稳妥的夹闭动脉瘤蒂 ,必要时实行瘤体切除及瘤颈加固。结果 :2 1例全部行动脉瘤夹闭术。 2例因瘤体巨大在行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术中动脉瘤破裂 3例 ,死亡 1例。治愈率 95 .2 % ,死亡率 4.7%。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术中采用有效的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是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中的显微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2例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显微手术治疗32例动脉瘤,28例痊愈,3例部分偏瘫或语言智能障碍,1例死亡,病死率3.2%。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Ⅱ级者应尽早手术,Ⅲ级及以上者,待病情平稳后再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1例,前交通3例.结果 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其中1例死亡,2例中残,1例重残,余恢复良好.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破裂难以避免,显微手术技巧及综合处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术中破裂,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脑动脉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突起.是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瘤夹闭术是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随着动脉瘤夹的改进和显微技术的发展,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动脉瘤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现将本院2002年至2006年的15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用方法~([1]).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与疗效评价仍有较大争议~([2-3]).我们总结了经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16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82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72h以内)行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40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组,完全夹闭率92.5%,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弹簧圈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1.4%,栓塞组相关并发症6例,死亡1例。在前循环动脉瘤中,栓塞组完全闭塞率与手术组完全夹闭率相比较,显微手术组结果优于栓塞组。临床随访6个月,两者预后良好者均达95.0%。结论 显微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寒治疗均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前CTA检查对于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63例脑出血并术前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后行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根据Rankin评分分级,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度残废13例,重度残废6例,死亡2例。52例术后复查DSA,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无狭窄;9例术后行CT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结论 CTA在术前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有助于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的效果。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 3d内早期经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得到治疗 ,其中 114例经血管内栓塞 ,46例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血管内治疗 ,78例完全闭塞 ,2 1例闭塞 95 % ,10例闭塞 90 % ,5例闭塞 85 %。出院时优 83例 ,良 19例 ,差 1例 ,死亡 11例。显微手术 46例 ,术后 2周行DSA检查证实动脉瘤全部夹闭。出院时 ,优 2 4例 ,良 10例 ,差 4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6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 ,是杜绝再次出血的危险 ,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未破裂动脉瘤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直接夹闭破裂动脉瘤和2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后GOS分级5分8例,4分2例,3分3例,2分4例,1分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病情发展迅速,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在实施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98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7例,脑血管痉挛21例,对颅内高压者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术中控制血压,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夹闭动脉瘤.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93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术中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提高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Wu C  Xu BN  Li BM  Jiang JL  Wang J  Cao XY  Yu XG  Zhou D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96-149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139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其中8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59例行介入治疗.开颅手术采用动脉瘤夹闭、孤立及包裹等方法 ;介入治疗采用动脉瘤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等方法 .开颅手术中常规使用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进行监测.术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和荧光血管造影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80例开颅手术中动脉瘤夹闭73例,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6例,动脉瘤包裹1例.59例介入治疗中单纯栓塞33例,支架辅助栓塞26例.8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中,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4分者71例(88.8%),3分者6例(7.5%),2分者1例(1.2%),1分者2例(2.5%).59例介入治疗患者GOS评分5~4分者54例(91.5%),3分者5例(8.5%).结论 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17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患者随访半个月-10年,按Sundt的随访结果评定标准评定:5例满意,2例好转,1例死亡(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术后1周)。结论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可尽早一期手术,特别是双侧动脉瘤患者,采用冠状切口双侧翼点入路,先夹闭容易出血侧的动脉瘤,再夹闭另外一侧为宜。此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而动脉瘤夹闭术是处理颅内动脉瘤理想和最常用的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动脉瘤显微夹闭术23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患者的诊断、手术入路、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23例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形成患者实施手术.并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动脉瘤夹闭术4例,动脉瘤夹闭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8例,动脉瘤栓塞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9例,2级8例,3级4例,4级1例,5级1例.结论 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动脉瘤,采取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系统总结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5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情况,以GOS计分评价患者出院时转归,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55例中发现162个动脉瘤,单纯夹闭149个,夹闭加包裹4个,包裹6个.手术时间在发病72 h之内(包括72 h)79例,3~14 d(包括14 d)65例,14 d以上11例.术后恢复良好140例(90.3%),一般11例(7.1%),植物生存3例(1.94%),死亡1例(0.65%).不同手术时期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超声、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内镜多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D-CTA、MRI和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损害程度;通过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联合术中荧光造影评定动脉瘤和周围邻近血管的血液流速及通畅度;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区的局部解剖,辨认重要的穿支血管、瘤颈结构和动脉瘤夹情况。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采用载瘤动脉控制性技术、瘤颈成形技术、动脉瘤内减压和切除技术、多瘤夹夹闭技术和血管痉挛保护技术等进行联合治疗。 结果 在多技术联合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巨大动脉瘤17个,术后恢复良好15例,出现轻偏瘫1例,重度偏瘫l例,无死亡病例。DSA复查示瘤颈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远期随访仍在进行中。 结论 多技术联合显微手术技术,能有效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在基层医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9例患者急诊绿色通道下CTA检查,诊断明确后急诊手术行动脉瘤夹闭术及血肿清除术,术后ICU及神经外科全程参与下监护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急诊行手术血肿清除并同期成功动脉瘤夹闭术,无手术死亡。术后GOS5分4例,4分1例,3分2例。2分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在CTA结果指导下,早期积极清除脑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可以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9例,轻残10例,重残2例,死亡5例(5.8%)。结论 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以防再次出血。正确预防和处理动脉瘤术中破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发动脉瘤应争取1次手术治疗。动脉瘤术后长期血管造影随访,可早期发现新生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能量CTA(DE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7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接受动脉瘤钛夹夹闭术的患者行DE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采用原始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7例中,DECTA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夹闭情况、动脉瘤钛夹及载瘤动脉与其他颅内主要大血管的通畅情况;共84个动脉瘤接受手术夹闭,其中颅内动脉瘤完全夹闭82个,均未发生移位,动脉瘤颈残留2个;3例动脉瘤夹闭术后其他部位出现新发病灶,1例载瘤动脉血管纤细狭窄。结论 DECT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准确、无创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