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临床特点,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常规实施12导心电图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异常心电图139例(93.91%),正常心电图9例(6.08%)。出血部位:基底节区82例,丘脑34例,脑干11例,脑室9例,小脑12例。异常心电图中出血量≥60 m L者99例。心电图异常呈现多种化,括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左室高电压、肺型P波及ST-T延长等。异常类型比例较大为:心律失常55例(39.57%)及ST-T异常50例(35.97%)。丘脑和基底节区壳核部位出血心电图异常率高(76.98%)。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变化复杂,在有效控制出血的同时应加强患者心电图监护,有效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动过速伴逆性P波比较少见,本文收集近年来5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逆性P波的心电图,并分析其特点,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2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月,再次发作1h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骨折患者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1月本院60岁以上骨折患者共计155例,均接受两次心电图检查。结果①第一次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异常者共113例,占72.9%,第二次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异常者共95例,占61.3%;②合并脏器损伤的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为94.7%;③头颅和躯干部位骨折的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7.3%和80.6%;④ST-T缺血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可能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相关。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患者骨折部位、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相关。心电图上ST-T缺血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等异常心电图改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过性异常Q波又称暂时性Q波,其机制目前文献[1,2]大多认为是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收缩蛋白降解单独或协同损伤心肌细胞膜及其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平衡失调,出现电静止,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产生一病理向量,表现在心电图上的Q波.此种"心肌顿抑"现象所致的病理性Q波是完全可逆的,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数天或数周可自行消失.本文就其常见病因及发病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做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对鉴别心源性胸痛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20例心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及做心电图、彩超检查可初步明确诊断。结论: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对鉴别心源性胸痛疾病有独特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的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简称PTCR)是利用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在AMI早期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其灌注能力。我所1991年10月至1992年5月收治5例AMI病人,经PTCR术后14~18天康复出院。临床资料与方法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7~62岁,均有冠心病心绞痛史,因突发持续严重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来我院就诊。急查心电图示ST-T段改变,无异常Q波,以冠心病、AMI收入院。其中下壁梗塞1例、高侧壁梗塞1例、前壁梗塞3例。于发病后3~6小时送入导管室行PTCR术。术中造影见右冠状动脉堵塞1例,溶栓后见距起始部2.0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3例,对其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心电图改变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选取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56例发现心电异常,百分率为88.9%,其中48例具有2种以上心电异常,占76.2%,且心电图异常情况出现时间多为发病24小时内。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越差,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其变化能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变化情况进行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可检测患者心电图变化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总结近期收治的1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文献综述.结果:随访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复查肿瘤标志物、腹部CT未见异常.结论:FN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多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和MRI增强扫描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对有症状者或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期前宽QRS波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分析已确诊期前宽QRS波的心电图72例,鉴别其激动是室性还是室上性伴室内差异传导。结果 45例室性期前收缩阳性指标有43例,2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传导阳性指标只有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鉴别期前宽QRS波,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以及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78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患者21例,GOS评分均≤3分,B组患者57例,GOS评分大于3分。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标准12导联发生异常的心电图数目积分,当有1个导联异常出现时计1分,对心电图积分累积计算。观察记录A、B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情况;对重型颅胞创伤患者预后过程中再发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于入院后第2日测定患者心肌酶潽各项指标水平,评估A、B两组患者心肌酶潽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异常Q波、室上性心率失常出现率心电图评分均高于B组(P0.05);对78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现,异常Q波、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是影响颅脑创伤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A组患者的AST-谷酸转氨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HBDH-羟丁酸脱氢酶、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异常变化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的升高对颅脑创伤、心脏受损严重程度及创伤预后的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提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严重及预后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雀斑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寻找临床上对雀斑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雀斑,进行疗效观察,并与继往单纯采用Q开关激光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单纯用Q开关激光治疗的224例雀斑患者,痊愈178例(79.5%),采用Q开关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的52例雀斑患者,痊愈50例(96.2%)。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雀斑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性胆病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的异常改变。此类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问收治门静脉性胆病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NDRD与糖尿病肾病(DN)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肾活检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为NDRD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NDRD患者发现糖尿病至出现肾脏损害的病程短,容易出现畸形红细胞尿,较少伴糖尿病眼底损伤。NDRD中系膜增生最多,膜性肾病次之。在严格监控血糖的条件下根据病理类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部分NDRD安全有效。结论:2型糖尿病可合并NDRD,以系膜增生和膜性肾病居多,可结合临床和肾活检病理进行鉴别,严格控制血糖条件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NDRD并非禁忌。  相似文献   

15.
多房性囊性肾癌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NCRCC)的临床特点,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MCRCC及NCRCC各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增厚、强化特点等CT征象以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无特异性,NCRCC组最重要的CT征象为囊壁及分隔局部结节或肿块,与MCRC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RCC组病理分级低,与NCRC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RCC与NCRCC是两种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肾癌类型,应注意鉴别,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CRCC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胆心综合征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①胆囊或胆道疾病合并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异常,经手术切除胆囊及探察胆道,取石引流治疗后,术前心前区疼痛不适及心电图异常获得明显改善。②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的心脏功能失调及心电图异常,排除胆源性毒血症、菌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对心脏功能的影响。③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出现的心脏功能失调和心电图异常不能用其他因素解释。符合以上三条中任意一条,可以诊断为胆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肝脏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肝良性疾病比恶性肿瘤少见。除肝脓肿、肝结核外,患者大多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多在体检或其它疾病检查中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腹块、上腹隐痛不适或食后饱胀,极少数可有发热、乏力甚至消瘦等症状,引起患者就医。但肝良性疾病中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外科治疗。本文结合我所近6年(1993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的214例肝良性疾病(同期肝癌手术1662例)作简要讨论。1 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肝脏良性疾病甲胎蛋白(AFP)多阴性,占位性质多样,临床较易误诊,术前诊断应慎重。仔细分析病情可明显降低误诊率。主要需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相鉴别。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6例1994年2月~1999年11月住院的重度妊高征患者入院时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结果 4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2例,异常心电图中有ST-T波异常、Q—T间期改变、左前分支阻滞者13例。结论 重度妊高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及时有效地采取解痉、降压、镇静等综合治疗,尤其是终止妊娠之后心脏负担减轻,心肌缺血得以改善,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监测中常见干扰原因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08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1703例(80.79%)出现心电干扰现象,其类型为心电图基线漂移、假性窦性停搏、假性QRS波群脱落、假性插入性室性早搏、假性室性早搏及假性室性心动过速;干扰原因为导线电极接触不良,活动干扰。患者自身肌电干扰,外源性电磁干扰及电池电量不足。提出准确判断心电图,需结合心电图形、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测心电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特点,总结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5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发生于甲亢病程较长、女性及中老年甲亢患者,甲状腺肿大多表现为弥漫性,心电图异常多为房颤、房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ST-T改变,心功能不全以全心衰或右心衰多见。结论防治甲亢性心脏病的关键是对甲亢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应提高对甲亢性心脏病的认识,诊断的重点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