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或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的患者86例,其中术后行TPN者31例(TPN组),行EEN者55例(EEN组)。TPN组通过上腔静脉(颈内或锁骨下)穿刺置管,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EEN组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瑞素),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术后3~5d达到全肠内营养。检测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记录术后通气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PN组与EEN组比较,术后血浆白蛋白、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流质时间上EEN组反而晚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经TPN进行营养支持与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两种方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可以根据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合并症决定是否行鼻肠管置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EN组和TPN组比较,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3d及术后第14d,EN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d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P〈O.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胃体及胃上部癌全胃切除术手术范围广,手术创伤大,饮食恢复晚,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1]。本文就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9年7月至2003年5月我科因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77例,术前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37例和肠外营养组(TPN组)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营养支持方法:EN组术中于最远端吻合口下方20cm处穿刺置入空肠营养管,经皮穿刺引出。营养液选用Nutricia公司的能全力,每5…  相似文献   

4.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对比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EN)与标准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EN和PN组,两组患者从术后1d到术后10d进行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术前和术后11d测量体重,检测血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和血中谷氨酰胺含量及计算累积氮平衡。结果术后11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白蛋白下降较EN组明显(P<0.05);血中谷氨酰胺下降也明显,与术前及与EN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N组累积氮平衡为(114.6±19.5)mg·kg-1·(11d)-1,而EN组为(203.6±31.8)mg·kg-1·(11d)-1,EN组明显优于PN组。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EN组术后11d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N组与术前相比,尚有差异。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支持比标准PN支持有更好的代谢效果,能更好地恢复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6例2011-012—2013-12间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禁饮食和胃肠减压期间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选取26例2014-01—2016-01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作一合理比较。材料与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n=19)、肠内营养(EN组,n=23)和常规补液(对照组,n=18)3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一次测定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TPN及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EN组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P<0.05)。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病人多有营养不良,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又加剧了营养不良,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4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给予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6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除白细胞计数为EN组低于PN组外(P〈0.05),ALB、PA及TRF水平均是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PN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对36例全胃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总结护理体会及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精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36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例(11.11%),其中腹胀1例、腹泻2例、营养管堵塞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未发生感染及非计划性脱管等并发症。术后第12天拔去鼻-空肠营养管恢复经口进食,复查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总淋巴细胞数已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按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55例,术后早期行空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组(TPN)55例,术后即经中心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费用等,同时于术后第13、7、天测定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EEN组与TPN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5)d(,13.2±1.3)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64.7±10.5)h(,76.9±15.1)h;排便时间分别为(4.5±1.5)d(,6.0±0.8)d;住院费用分别为(2.2±0.3)万(,2.5±0.4)万。EEN组术后第1、37、d电解质波动值变化小,TPN组电解质随补液量变化而变化较大;淋巴细胞值、血清白蛋白值氮、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在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小、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和作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将2008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PN组,各120例。两组营养支持采用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后观测营养状况指标、临床指标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的体质量、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血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N组比较,EEN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0 vs. 3.4%)、平均住院费用低[(23 231±256)元 vs.( 30 752±783)元]、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33.4±11.0)h vs.(56.2±15.1)h、(10.3±2.6)d vs.( 12.1±3.1)d](P<0.05)。 结论:与PN相比,EEN在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方面具有同等效果,且具有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更为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5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 8天维持目标量,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手术前1 d和术后第9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ALT、AST、总胆红素(TB)、CD3、CD4、CD8和CD4/CD8,记录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E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ALB、TF、PA)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高于PN组(P〈0.05)。EEN组和PN组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1)。EEN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N组(P〈0.05),E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PN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EN比PN更为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曾合并术前营养不良,其中60例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普通肠内营养(EN组),另外60例接受强化的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问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且EIN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EN组(P0.05),两组间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IN组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较EN组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并降低术后感染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76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给予整体护理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腹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7 d白蛋白计数、误吸、腹泻,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良好恢复,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外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肠外营养组(PN)和肠内营养组(EN),每组7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和经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静脉炎、腹泻、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内毒素、淋巴细胞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等。结果术后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与术后7 d相比较,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内毒素、淋巴细胞、ATL及AST水平均显著改善,但EN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PN组(P0.05),且肠道恢复时间及营养费用等均显著低于PN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