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1997年10月 ̄1998年8地40例下肢手术患者使用IPC预防DVT。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髋滑动加压鹅头钉术12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4例。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DVT,术后开始使用IPC,术后当天持续使用IPC8小时,术后第1天起每隔6小时使用IPC一次,每次2小时,直至出院,整个疗程至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术前、术后实行人文关怀,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263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措施,减少了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加强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外伤性截瘫 ,下肢创伤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 ,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 ower extremity deep venans thrombosis,DVT)的例数逐渐增多 ,此并发症的防治已备受关注 ,但国内相关报告较少。 1989年~ 1998年我科住院病人中发现 40例临床表现典型的 DVT,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9~ 77岁 ,平均 49.6岁 ;左侧 2 4例 ,右侧 16例 ;混合型12例 ,中央型 2 3例 ,周围型 5例。临床表现 ,中央型主要为突发性下肢肿胀 ,浅表静脉显露或曲张 ,股三角区压痛 …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69-2172
[目的]随着循证护理理论的发展与进步,集束化护理理念近年来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逐渐趋于成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集束化护理策略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Autar修订量表对2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低风险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和踝泵运动预防;中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措施基础上采用足底泵或间歇充气挤压泵预防;高风险患者在中风险措施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预防.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DVT,有1例发生肌间隙血栓;干预前后患者D--聚体、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创伤患者实施DVT风险评估,并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可较好地预防患者发生DVT.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170例,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4170例中,发生深静脉血栓203例(4.87%),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D-二聚体≥500μg/L、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和术后5 d内没有下床活动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导致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张凤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4):383-38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可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肺栓塞、下肢软组织坏死、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对高危患者的术前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患者认识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华法林治疗)和治疗组(利伐沙班治疗)各3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疗效、下肢周径差、INR(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优于华法林治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或手术后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设通常所用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和蝮蛇抗栓酶治疗40例为对照组;设通常所用方法加自制中药溶栓液口服治疗60例为治疗组,行两组治疗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治愈率45%,总有效率875%,两者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检测显示,治疗组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滞性和聚集性,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方法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消栓通脉、利湿消肿、扶正祛邪之功效,无副作用,是治疗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明显出血事件。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骨科大手术术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和手术因素;物理预防措施包括间歇性气动加压装置、弹力袜及足底静脉泵的应用.提出需对手术室护士加强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护士对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重要性的认知,积极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骨科大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5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萍  赵晶 《护理学杂志》2015,30(4):110-112
综述了导致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凝血系统的变化和静脉血管损伤等;归纳了临床表现和物理、药物两类预防措施,总结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要点,旨在为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2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将12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及物理气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2 h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20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开始活动时间和术后止血药用量显著高于非血栓组;患有心血管疾病、恶性疾病、实施淋巴结清扫和全身麻醉例数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疾病的性质、合并症、麻醉方法、手术范围、术后止血药使用量和术后开始床上活动时间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儿童创伤后经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发生DVT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物理治疗。结果本组儿童创伤后DVT的发生率为1.28%,发生的时间于伤后1~6 d,术前发现9例,术后第2天发生1例。经治疗后随访3~15个月,均未再发生血栓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结论儿童DVT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认为16岁以下儿童罕见发生DVT的理论,对于年龄偏大、创伤严重的儿童患者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髋部创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3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髋部创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附33例报告)杜发会崔元江*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外科创伤后的一种危险并发症,以髋部创伤后发病率最高。国外统计35%~65%〔1〕,国内苏州医学院一附院的发病率约为28%。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操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给予下肢运动操指导,术后协助进行下肢运动操锻炼。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1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运动操可以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骨科大手术后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DVT)。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实施手术的39例骨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采用自拟活血中药方剂,对照组2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海普宁)抗凝治疗,探讨中药早期干预对骨科大手术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及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