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7例,其中中央型血栓71例,混合型血栓4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对患者行经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行支架成形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患肢肿胀、疼痛于术后当日即明显减轻,无肺栓塞发生。11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97.27%(103/110)。结论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和溶栓治疗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5例,11例采用单纯手术取栓,84例采用杂交手术治疗,121例采用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29例采用联合腔静脉滤器导管直接溶栓。结果18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5.9%,随访时间4-8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中,单纯手术取栓组占27.2%(3/11),杂交手术治疗组占21.4%(15/70),导管直接溶栓组占50%(8/16),均高于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组13.1%(12/92)。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组肢体发生浅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者占48.9%,均高于其他三组。结论手术取栓可以保护部分患者下肢的主干深静脉瓣膜,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联合腔静脉滤器导管直接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老年人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5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手术取栓和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65例(175侧)下肢DVT患者进行总结。其中6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101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结果:全组9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58.2%,随访时间7--218个月,平均71个月。44例为手术取栓,52例为药物溶栓。随访发现症状完全消失取栓组占20.5%(9/44),高于溶栓组13.5%(7/52),溶栓组肢体发生浅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占50.5%,取栓组为31.8%。结论:手术取栓可以保护部分患者下肢的主干深静脉瓣膜,可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ҵ���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主要目的是取出血栓 ,恢复静脉血流通畅 ,保护静脉瓣膜功能 ,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自从Fogarty导管问世以来 ,手术取栓大大简化。 2 0世纪 70年代前后 ,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DVT较为盛行 ,文献报告也很多。后来随着溶栓治疗DVT的进展 ,使得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DVT颇有争议。尽管如此 ,球囊导管取栓术仍在世界各地开展 ,同时也在不断改进。若能掌握好手术时机 ,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DVT仍是一项极其有效的治疗措施。1 手术适应证手术适应证为 :( 1)股青肿或股白肿 ,或者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多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72 h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取急诊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患肢股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袪聚等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术中取出髂股静脉血栓,术后经抗凝、溶栓治疗,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
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可有效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肺栓塞,并可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Ѫ˨�γɵ���������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目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如何治疗仍然有很大争议 ,多数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其中以溶栓治疗更为普遍。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 ,认为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 ,手术治疗急性下肢DVT不是单靠手术取栓一种手段来完成 ,而是在手术的配合下 ,再加上溶栓、抗凝、祛聚及支持等综合治疗来完成。即先通过手术方法将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尽量取净 ,再用溶栓药物溶解残留血栓 ,继而用抗凝及祛聚等药物 ,配合支持疗法等来预防血栓再形成。因此 ,手术取栓术应该理解为手术取栓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而且手术取栓后 ,可早期采用支持…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肺动脉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是其两大并发症。其临床治疗在于预防血栓蔓延、预防症状性PE和预防PTS发生。充分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急性DVT的基本治疗方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可避免反复监测凝血功能,方便抗凝治疗。但对于有抗凝禁忌证者,下腔静脉滤器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能有效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随着可回收滤器取出时间窗的延长,可回收滤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血栓清除术包括手术切开取栓术、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机械-药物溶栓术等,有利于血流的再通,目前这些血栓清除的方式趋于微创和高效。DVT常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当血栓清除后,髂静脉支架解除髂静脉阻塞有利于预防PTS的发生。同时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也是预防PTS发生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压力治疗包括弹力袜治疗和循环驱动治疗也可减轻DVT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后,老年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和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初次单侧髋、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75例(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药物、足底小腿静脉气压泵、加强踝泵和早期下地等康复预防以及减少围手术期脱水等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对有症状患者行肺动脉CT造影排查肺动脉栓塞(PE)。 结果共349名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率92.5%。随访期间无症状性PE,DVT共38例,总发生率为10.9%,均为远端DVT。手术同侧DVT 38例,双侧3例。症状性DVT共27例(27/38,71.1%),无症状性DVT 11例(11/38,29.0%)。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29例,单条小腿静脉血栓3例,混合静脉血栓6例。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DVT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01),其中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6.3%,显著高于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组的4.7%。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未予药物治疗,其他DVT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 w。术后8 w,有26例(26/38,68.4%)血栓完全消融,12例(12/38,31.6%)血栓未完全消融,但所有DVT相关临床表现均消失,无残留血栓后遗症,且无血栓进展或新发PE。 结论采取多模式预防措施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率低,且均为远端DVT,经观察或短程抗凝治疗,症状消失并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术复发的预防,笔者将4年内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9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患者行经腹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手术后抗凝治疗。观察组同时经患肢股动脉灌注溶栓药物及间歇性空气压迫。结果示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后12d,患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示:观察组19例(73.1%)深静脉通畅,7例(26.9%)部分通畅;对照组8例(34.8%)深静脉通畅,15例(65.2%)部分通畅(P<0.05)。随访41例(83.7%)患者;随访时间为6~18个月。观察组16例(72.7%)患肢深静脉通畅,6例(27.3%)部分畅通;对照组7例(36.8%)患肢深静脉通畅,12例(63.2%)部分畅通(P<0.05)。 〖KG(*8〗提示手术后动脉灌注溶栓、抗凝,结合空气压迫等综合治疗对预防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后复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然而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最为有效和可行,目前仍然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4月间2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就药物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取栓的时机以及急性期后抗凝药物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2004-2009年)诊疗的4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有明显溶栓、抗凝禁忌证仅予以外敷消肿对症处理,采用常规的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391例,行Fograty导管取栓及综合治疗12例,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1例.结果 382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28例患者无明显疗效或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184例(44.8%)随诊4~62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痊愈32例(17.4%),显效107例(58.2%),有效42例(22.8%),无效3例(1.6%).结论 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取栓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2.
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屡见不鲜,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一旦形成,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都不尽人意。腹部手术后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防止PT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胆道术后发生下肢DVT的45例临床资料。本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35例.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8例,手术取栓2例。结果全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病人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手术取栓加药物溶栓与单纯药物溶栓治疗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取栓组与溶栓组;手术取栓组8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的46例,选择于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90例,仪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肿胀程度及伴随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治疗后1个月,手术取栓组治愈率71.8%(61/85),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由(4.6±1.6)cm下降为(0.8±0.5)cm;溶栓组治愈率38.9%(35/90);双下肢周径差由(4.0±1.9)cm下降为(1.8±1.3)cm.平均随访(28±11)个月,随访率64.6%,治疗后12个月,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下降为(0.4±0.3)cm,溶栓组下降为(0.9±0.7)cm,手术组治愈率86.0%(49/57),溶栓组治愈率53.6%(30/56);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加溶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近10余年9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中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术后抗凝及溶栓,8例中有7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发现合并不同程度的Cockett综合征,其中2例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9例中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溶栓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经手术的8例患者除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出现湿性坏疽,被迫截肢外,其余7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挽救了患肢.1例行下肢静脉溶栓的患者死亡.1个月后复查彩超,没有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的5例中有2例左下肢血栓患者复发血栓,但均未再次发展为股青肿.7例随访1.5~10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手术取栓、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术后抗凝及溶栓等方法 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青肿)的有效方法 ,Cockett综合征是左下肢DVT取栓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evice,PSCD);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肌注。于术前、术后下地当天(无法下地者术后7~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 714例脊柱手术患者,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发生DVT共16例,DVT发生率2.24%,有8例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按照Caprini评分,高危组119例患者,发生DVT 1例(0.08%),极高危组595例患者,发生DVT 15例(2.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未见混合型及中央型血栓,全部为周围型,包括腘静脉血栓1例(0.14%),胫后静脉血栓3例(0.42%),腓静脉血栓2例(0.28%),肌间静脉血栓10例(1.40%)。发生于左下肢10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结论采取Caprini评分表进行脊柱术后VTE危险分级,根据分级进行个体化预防,所有脊柱术后患者采取物理预防结合抗凝药物预防VTE,DVT发生率较低,且血栓类型以危险性较小的肌间静脉为主,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抗凝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预防方案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早期血栓清除减容可恢复静脉通畅及缓解症状,目前AngioJet是国内最常用的静脉血栓清除系统,而Aspirex应用较少,本研究探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在创伤后急性DVT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4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其中有Dneali 35例(64.8%)、Celect 3例(5.6%)、Cordis 14例(25.9%)、Octoparms及临时滤器(贝朗)各1例(1.9%)。患者创伤经手术及固定治疗后均行彩超检查或造影明确为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2例(40.7%)为髂股静脉血栓、4例(7.4%)为髂及下腔静脉血栓、11例(20.4%)为下腔静脉血栓、17例(31.5%)为股髂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腘静脉或股静途径Straub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手术(PMT),术中联合导管取栓(MA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统计技术成功率、即刻临床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滤器取出率。术后随访1年,超声评价目标静脉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行单纯机械血栓清除手术,17例(31.5%)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术,3例(5.6%)行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术,18例(33.3%)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置管溶栓术,12例(22.2%)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髂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1.9%)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及即刻临床成功率均为100%。12例(22.2%)血栓III级清除,33例(61.1%)为II级清除,9例(16.7%)为I级清除,血栓清除成功率为83.3%。围手术期1例(1.9%)出现脑出血,给予停止溶栓及抗凝,2周复查头颅CT见血肿吸收,无后遗症;2例(3.7%)出现鼻出血及穿刺点血肿,给予压迫后缓解,无症状性肺栓塞及死亡等发生。滤器留置时间为(61.4±84.8)d,51例(94.4%)患者尝试行滤器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取出。术后无血栓复发,术后1年PTS的发生率为33.3%,目标静脉通畅率为75.9%。结论 对于创伤后急性髂股及下腔静脉DVT患者,应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疗效显著,较为安全可靠,与导管吸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结合应用可改善静脉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疗效欠佳,治疗后易留下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主要是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人适宜手术疗法[1]。而Greefield等[2]认为,若本病未经治疗,90%将演变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Juhan等[3]认为,急性DVT行静脉取栓治疗比静脉肝素或全身溶栓治疗更有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技术已开始应用于DVT的治疗,尽管这些技术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有一定风险,且远期疗效还有待继续长期观察,但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已明显显现。1CDT概述急性下肢DVT的主要危害是发生肺栓塞造成肺动脉高压或死亡;静脉阻塞与瓣膜破坏造成远期静脉功能不全、血栓后综合征。因此,急性期正确、及时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传统单纯抗凝治疗仅6%急性下肢DVT患者10天内血栓可基本溶解,40%患者下肢血栓可能蔓延[4],5年随访显示,95%患者患肢肌肉泵功能衰竭与近段深静脉瓣...  相似文献   

19.
骨科大手术后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DVT)。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实施手术的39例骨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采用自拟活血中药方剂,对照组2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海普宁)抗凝治疗,探讨中药早期干预对骨科大手术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及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或髂股段近端静脉, 血栓形成后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DVT与肺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没有任何治疗的30 d内有相当高的死亡风险, DVT为3%, 肺栓塞为31%。因此, DVT的防治越来越受重视。本刊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 2013年发布了"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1年更是发布了"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以上共识与指南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DVT的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及类型不同, DVT的发生率也不同。近年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红会医院张堃教授研究团队针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 本期特邀请张堃教授撰写了"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部位规律研究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一文, 重点阐述了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时间与部位规律、药物防治效果评价, 其结论不仅可为创伤骨科医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预防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