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3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左侧23例,右侧13例,双侧3例,合并颈动脉狭窄5例)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9例、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30例(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10%)均获成功,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中见对比剂外泄,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恢复良好;1例在术后1 h出现意识变化、对侧肢体活动障碍,CT提示支架侧底节区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遗留语言障碍及右侧肢体不全偏瘫.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5~60个月,仅1例在支架置入7个月后右上肢无力症状复发,但较前轻微.经颅多普勒复查26例,显示原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14例,2例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均行药物治疗观察.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大样本的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9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3例[5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表现为脑梗死],椎动脉开口部狭窄6例,均表现为TIA.结果 19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动脉狭窄程度平均为86%,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平均为10%;明显增高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且持续保持;颈内动脉系统腩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术后明显改善.3例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和血压下降,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随访仅1例颈内动脉支架术后22周症状有所加重;1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在术后19周出现1次TIA发作;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对 4 6例患者 5 0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基底动脉狭窄 16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 13处 ,大脑中动脉狭窄 9处。结果  5 0处狭窄中有 4 9处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 (98% ) ,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 (72 4± 12 3) %降为 (10 6± 7 8)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 ;4例出现和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其中 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 ,1例微导丝引起颅内出血 ,2例穿刺部位出现皮下血肿。 37例患者临床随访超过 6个月 (平均 8 5个月 ) ,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早期颈动脉支架内血栓(EST)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抽吸取栓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术后出现EST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64.0±11.9)岁(范围:48~77岁);占同时期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2.0%(5/244)。其中3例患者术前未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1例二磷酸腺酐抑制率不达标;4例置入XACT颈动脉支架, 1例置入Wallstent颈动脉支架。5例CAS术后均存在较高残余狭窄表现, 残余狭窄率为43%~55%。患者均行急诊抽吸取栓治疗, 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血管再通情况和临床预后。结果患者CAS术后至EST发生的时间间隔为3 h至14 d, 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意识障碍及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患者术前均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术中均通过抽吸取栓再通血管。4例术中行球囊扩张, 2例应用第2枚支架套叠。术中2例患者出现术中栓子脱落至C2段, 1例栓子使用颅内取栓支架取出, 1例通过导引导管抽吸取出。术后患者脑梗死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271例(300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口服氯吡格雷75 ms/d,肠溶阿司匹林100~200 mg/d,辛伐他丁40 mg/晚,共5~10 d.应用肝素持续静脉滴注(50 mg/d)共2 d.术后继续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结果:271例患者(300侧)手术均获成功,颈动脉狭窄和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周内并发症7例,1例死亡.226例患者3~24个月行超声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5例发生再狭窄;其中45例患者超声随访超过36个月,无再狭窄病例;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无脑缺血相关症状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正确的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2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发生的机制、预防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 312例患者中 2 3例并发症的资料。结果本组 2 3例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 19例 (6 1% ) ,其中 10例表现为术中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 (3 2 % ) ;6例在球囊扩张时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 (1 9% ) ;3例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出现血压下降 ,对症处理后恢复。严重并发症 4例 (1 3% ) ,其中术中栓子脱落 1例术后偏瘫经对症治疗后恢复 ;支架移位 1例、颈外动脉闭塞 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术后过度灌注出血 1例 ,患者死亡。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熟悉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有利于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治疗5例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的病人。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肢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多普勒测压双上肢血压压差由术前平均54mmHg降至术后9.6mmHg.术后随访1~3月;彩超提示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病变部位血流通畅,椎动脉恢复为正常人颅血流。结论:PTA和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是治疗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的一种微创、安全可行和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及其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筛选,并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104例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实施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例术中出现严重血管痉挛,致手术失败,全组技术成功率99.04%(103/104)。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2.23%,术后残余狭窄率均20.0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例术后3天发生心率减慢,其中20例出现血压下降;1例介入术后第9天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10天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随访2个月~3年,死亡2例,其中82例复查经颅多普勒(TCD)示血流速度正常,12例复查DSA未发现再狭窄、支架移位及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并规律服药可降低术中及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9.
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联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介入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顺行途径穿刺,经左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12例。通过SIA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应用球囊扩张成形并植入支架(裸支架18枚,覆膜支架4枚)。结果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植入后髂动脉闭塞段管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1±0.12增至术后7天的0.81±0.13(t=8.76,P0.0001)。近中期随访2例发生再狭窄,经PTA解除,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为85.71%(12/14)。结论 SI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因素,分析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我院行SPECT检查且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颈动脉狭窄68例,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是否合并椎基底动脉狭窄(VBS)、侧支循环是否开放和支架成形术前后等情况时相关rCBF的变化.结果:单侧颈动脉狭窄按不同因素分组时相关rCBF下降例数的卡方检验:狭窄90%~99%分别与50%~69%和70%~89%患者比较,P值分别为0.046和0.020;合并VBS和不合并VBS患者比较,P值为0.927;侧支循环开放与无侧支循环患者比较,P值为0.222.颈动脉单侧狭窄与双侧狭窄患者比较,P值为0.046.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相关的rCBF下降区76%的患者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状况的改良Rankin评分由入院时(1.4±0.7)分降为术后的(0.4±0.3)分(P<0.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可能是影响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rCBF的因素,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狭窄相关rCBF,临床相关症状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Li S  Hong W  Li BM  Wang J  Cao XY  Liu XF  Ge AL  Zhang A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66-1469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0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0~75岁,平均58岁.患者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结果 40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2%±14%降为14%±11%,术后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8例患者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例术后发生脑干缺血症状加重,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但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随访2个月~7年,经颅多普勒复查26例,显示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6例,1例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因有临床症状而行二次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1例基底动脉支架内闭塞但侧支循环良好,临床上无后循环缺血症状.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大样本的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近肾腹主动脉闭塞和(或)合并有其他部位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7例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伴有下肢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5例伴肾动脉狭窄,2例伴有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同时伴有肾动脉的狭窄和一侧股浅动脉闭塞,1例伴有胸主动脉瘤。手术方式有主-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2例),腋-双股人工血管搭桥(4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取拴+腔内支架成形术(1例),在合并有其他部位血管疾病处理方法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成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及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 1例术后4d死亡,其他16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6例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5例下肢静息痛症状消失,4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较术前明显容易控制,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伴有头晕、上肢乏力症状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6例存活患者均获5~56个月随访,生存率高达94.1%,致残及严重血管并发症机率为6.3%。结论针对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症和(或)合并有其他部位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运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髂动脉成形术中髂动脉破裂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覆膜支架均置入成功,8例即刻复查髂动脉造影显示,髂动脉管腔通畅,无造影剂外溢;1例患者覆膜支架近心端出现Ⅰ型内漏,立即开腹行“髂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失访1例,8例患者随访14 ~45个月,平均(22±9)个月.1例患者术后1年覆膜支架远心端(髂外动脉)狭窄,行髂外动脉球囊扩张裸支架成形术,继续随访5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例随访18个月,彩超复查人工血管通畅良好.结论 髂动脉成形术中发生髂动脉破裂时,首选置入覆膜支架治疗.对治疗不满意者,外科治疗是最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应用DCB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 女性1例, 年龄(63.1±9.2)岁(范围:48~77岁)。分析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共有19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 患者术前狭窄程度为75%(20%)[M(QR)], 所有DCB均成功置入并实施扩张, 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穿支血管闭塞所致后循环卒中。术后平均影像随访时间5.5个月, 均无再狭窄发生, 平均临床随访时间6.3个月, 均无新发症状。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 DCB血管成形术相对安全,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当今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2月治疗1例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高危病人过程中,遇到脑保护伞释放鞘部分断裂的少见情况。本文就其处理技巧及经验总结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73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肢无力”入院,术前诊断为颈动脉狭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压病。术前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腔梗死灶。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段85%狭窄,斑块内未见明显龛影;左颈内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部分代偿左侧大脑血供;左椎动脉代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再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血管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iu Z  Ling F  Li S  Zhu F  Wang M  Zhang H  Hua Y  So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886-889,I001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技术在治疗颅内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手术经验,探讨颅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13例颅内血管病变包括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7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包括1例基底动脉起始段宽颈动脉瘤,2例海绵窦段巨大宽颈动脉瘤以及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后海绵窦段宽颈假性动脉瘤;静脉窦狭窄1例。结果:7例有症状的颅骨血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狭窄血管明显扩张,从原来平均狭窄83%下降到5%,其中1例出现了与技术有关的并发症。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包括2例假性动脉瘤)通过支架辅助成功地达到了囊内栓塞。横窦狭窄患者在其一侧置入支架后,颅内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减轻,8个月后随访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技术,可以成功地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的治疗,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和长期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患者,统计血管再通率及术后24 h颅内出血情况;于术前及术后24 h、14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天统计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价预后。结果 8例(100%)血管均成功再通,无需其他取栓器材和技术补救;术后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术后24 h、术后14天NIHSS评分逐渐下降。术后90天,8例均达到mRS评分≤2分的良好结局,其中7例达到mRS评分≤1分的优良结局。结论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可早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12例基底动脉恢复正常管径,8例狭窄程度减小80%以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tack,TIA)或卒中再发作。脑血管造影随访13例,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颈动脉动静脉瘘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锁骨下动静脉瘘1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及股动脉狭窄1例。除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例股动脉狭窄患者使用了裸支架外,其余34例患者均采用带膜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合并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全消除了临床症状。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