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套新电脑控制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截瘫患者锻炼和行走的系统,已被应用于截瘫患者的肌力、肌耐力,站立和行走锻炼。主要设备包括紫金Ⅱ号计算机、多通道功能性刺激仪、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椅、阻力可调式固定脚踏车及软件系统等。该系统辅助站立行走采用双侧股四头肌、骶棘肌、臀大肌及下肢曲屈肌群组合参与功能,有效地延缓了肌疲劳的发生,增加了站立时间和行走距离,并且使起立动作过程轻松平稳,接近自然起立过程,使功能性电刺激辅助行走具有平衡协调动作。经临床应用建立了一套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截瘫患者行走的康复锻炼方法和锻炼过程.电脑的应用使整个系统具有初步智能自控能力。1例31岁男T10外伤性完全性截瘫已达8年的患者、应用本系统锻炼后肌力、肌容积、肌耐力及全身情况均获得了明显改善,现已能在本系统的辅助下持续站立达 15min,可平稳地扶杠行走30多步。  相似文献   

2.
带血供尺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下肢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供的尺神经转位与股神经吻合重建完全性截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6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19例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损伤平面T2~T8,Frankel分级均为A级,受伤时间至本次手术时间1.1~3.5年,平均1.65年。采用自体一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自皮下隧道转位至腹股沟区,尺神经主干与股神经深支缝接,尺神经手背支与股神经浅支缝接,用尺侧屈腕肌支和指深屈肌支与闭孔神经缝接。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7年,按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定,髂腰肌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者达46%;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者达75%;下肢深感觉均有恢复。在供区有16例(占95%)患者维持其正常的手内肌功能。结论:保留血供的尺神经转位与股神经吻合可有效重建陈旧性胸段脊髓完全性横断伤患者的部分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最佳康复期在半年内,而病程长达11年并截瘫9年的患者康复治疗较少见.本文对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截瘫9年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行走架训练、起立床训练)、膀胱护理等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穿丁字鞋固定患肢以防足下垂、足内旋、足外旋、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但丁字鞋存在大小不合适、不便于调节、容易产生压疮、固定不稳等缺点.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防旋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防旋鞋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穿丁字鞋固定患肢以防足下垂、足内旋、足外旋、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但丁字鞋存在大小不合适、不便于调节、容易产生压疮、固定不稳等缺点。鉴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防旋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往复式截瘫步行器重建完全性截瘫病人的步行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往复式截瘫步行器(RGO)帮助截瘫患者重建站立和行走功能,促进截瘫患者全面康复。方法 为19例T4~L1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安装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并对其进行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站立等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应用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可作功能性家庭内步行,3例可作治疗性步行。通过电话或信件随访,5例患者对截瘫步行器逐步熟悉和适应,达到功能性社区内步行,11例患者可作功能性家庭内步行,2例患者应用步行器作治疗性步行,1例患者放弃应用步行器。结论 T4-L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应用往复式截瘫步行器以重建站立及步行功能、防治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损伤平面高低决定患者能否应用截瘫步行器步行,治疗师对病人进行的综合康复训练是影响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对T6以上的截瘫患者应慎重,安装前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型、上肢力量、脊柱稳定性、躯干的控制能力及腰背肌、腹肌肌力等条件,心理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是人体最严重的残疾之一。近年来,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完全性脊髓损伤仍难以恢复。随着现代生物力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使截瘫患者在应用矫形器特别是步行矫形器(walkingorthosis)方面有了明显进步。目前截瘫患者应用的步行矫形器主要有往复式截瘫步行器(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RGO)、改进往复式截瘫步行器(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ARGO)和新型互动截瘫行走器(Walkabout)。  相似文献   

8.
体表功能性电刺激对截瘫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5年我院开展截瘫患者的康复工作以来,采用体表功能性电刺激为主,辅以功能锻炼等方法,使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现将资料完整的91例初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91例截瘫后膀胱功能障碍者中,男80例,女11例。年龄6~68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79%。外伤性截瘫85例,脊髓蛛网膜粘连后遗症5例,脊髓肿瘤术后并截瘫1例。病程最短者46天,最长者18年,平均44个月。完全性截瘫63例,不完全性截瘫28例。1.2病情分类 由于我院接收之脊髓损伤患者绝大多数病程在1年以上,入院时患者多有泌尿系感染、输尿管返流、褥疮等…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病人在临床上常见,因病人机体丧失了自主活动功能,心理变化较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恢复结果与护理工作直接相关。自2000年始,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23例,在对其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6岁。单纯椎体压缩粉碎性骨折19例,合并椎体滑脱4例。完全性截瘫16例,不完全性截瘫7例。全部病人均施行了开窗减压、压缩椎体整复。碎骨清除、复位、滑脱复位固定等手术。术后完全恢复13例,不全恢复6例,无恢复4例。全组无褥疮、无尿路感染等重…  相似文献   

10.
1984年5月至1989年12月分别应用保守治疗、椎板减压、全脊髓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103例。保守治疗15例中无1例恢复优良者;椎板减压50例,随访48例中完全性截瘫37例,不完全性截瘫11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1%和18%;全脊髓减压治疗38例,随访37例中完全性截瘫20例、不完全性截瘫17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65%和59%。认为全脊髓减压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椎板减压。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经后路原切口椎管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15例,其中不完全性截瘫13例,完全性截瘫2例。术后随访1~3年,12例获得神经功能恢复,手术有效率80%。文内介绍了椎管前方骨性致压物的切除方法,并对再手术原因、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唐山市1976年地震所致的截瘫伤员,随机抽样做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300例,其中完全截瘫209例,不全截瘫91例,共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SEP 600侧,发现416侧完全性截瘫的SEP全部消失,不全截瘫的166侧,58%的SEP存在。研究结果表明:不全截瘫病人SEP消失与否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力状况无关,而深感觉则与SEP的存在与消失显著相关。SEP与足趾定位觉检查呈等级相关。SEP不能直接反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是否良好,仅间接与脊髓的前索状况有关。本组根据91幅异常SEP图形,将其归纳为6种主要表现,并试图分析其发生基础及与临床的关系。急性脊髓损伤后SEP消失多数预后不良,但在创伤初期确定其不恢复的最终时间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3.
脊柱脊髓疾患导致的陈旧性、完全性截瘫,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医学界提出了挑战。针对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目前医学上尚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利用健康周围神经移植重建截瘫患者下肢部分运动功能仍是可行的手段。我们设计了C7神经移位经椎管  相似文献   

14.
自1981年至1989年共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98例,其中98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伴有不完全性截瘫。其中14例属于先天性脊柱畸形。对伴有不完全性截瘫的16例患者分别采用了前路软组织松解,椎体大部切除及支撑植骨木、前外侧减压术、后路椎板切除或脊髓侧方移位术.为了矫正侧后凸畸形及稳定脊柱,分别选用哈灵顿或鲁克氏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术。治疗结果是满意的。神经障碍得到得100%的恢复及改善。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上睑提肌机能障碍,上睑缘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上睑提肌功能完全丧失的称完全性上睑下垂,部分丧失的称不全性上睑下垂或部分性上睑下垂[1]。笔者从2003~2009年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单纯性不全性先天性上睑下垂9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F  Chen Y  Wan Y  Chen L  He A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14-716
目的评价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双侧胫前肌与腓肠肌的TMSMEP,随访6个月~2年,以20例正常成人TMSMEP作对照。结果2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19例双侧胫前肌及腓肠肌TMSMEP消失,随访截瘫无恢复;2例圆锥损伤有异常TMSMEP,截瘫及TMSMEP基本恢复。3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每例均可记录到1块以上靶肌的TMSMEP,随访33例,截瘫及TMSMEP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术前25块靶肌肌力0级而有异常TMSMEP,术后肌力除2块无恢复外,其余均有明显恢复或正常。术后TMSMEP的恢复时间和程度均较体检所见早且明显。结论TMSMEP测定对于脊髓损伤的诊断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鼻部肌肉缺损与鼻端中线结构移位与畸形的关系。方法将33例正常成人尸体鼻标本与3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Ⅱ期修复患者的降鼻中隔肌行解剖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证实单侧完全性唇裂患侧降鼻中隔肌缺损。结论因患侧降鼻中隔肌缺损使鼻中线两侧肌力平衡破坏,肌力平衡失调导致唇裂鼻鼻端中线结构的移位和畸形可能是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位截瘫患者通常伴有呼吸困难。根据截瘫平面和膈神经受累的程度可分为三型。Ⅰ型截瘫平面在C_3以上,膈肌和辅助肌功能完全丧失;Ⅱ型截瘫平面在C_3和C_4之间,膈肌和辅助肌功能部分保留;Ⅲ型在C_4以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鼻部肌肉缺损与鼻端中线结构移位与畸形的关系。方法将33例正常成人尸体鼻标本与3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Ⅱ期修复患者的降鼻中隔肌行解剖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证实单侧完全性唇裂患侧降鼻中隔肌缺损。结论因患侧降鼻中隔肌缺损使鼻中线两侧肌力平衡破坏,肌力平衡失调导致唇裂鼻鼻端中线结构的移位和畸形可能是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脊柱结核并发截瘫的治疗多采用脊柱前外侧及侧方减压。由于这种手术对完全解除椎管前后的致压物有一定困难,术后仍有部分病人恢复不明显。我院从1986年以来,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加鲁氏棒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晚发截瘫33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男15例,女18例,年龄11~43岁。完全性截瘫7例;不完全性截瘫26例。截瘫指数为3者14例;为4者11例;为5者1例;为6者7例。病变部位:胸6-711例。胸6-810例,胸9-109例,胸10-112例2腰1-21例。截瘫发生至手术的时间3周以内者26例,1月以内者4例,3月以内者3例。 手术要点和结果 术前于病变部位棘突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