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确定口服咪达唑仑联合经鼻艾司氯胺酮行小儿术前镇静时所需咪达唑仑的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 ED90), 并观察其可行性。方法根据偏倚钱币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复合经鼻小剂量艾司氯胺酮30 min后使患儿达到亲子分离焦虑评分(Parental Separation Anxiety Score, PSAS)=1分的口服咪达唑仑剂量。次要观察指标为麻醉诱导前后的SBP和心率、镇静水平、起效时间、术前用药副作用、用药30 min时PSAS评分、面罩接受量表(Mask Acceptance Scale, MAS)评分、静脉穿刺反应(reaction to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scale, IC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以及低氧血症、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用Isotonic回归分析法计算咪达唑仑ED90及其95%CI。结果咪达唑仑口服复合0.25 mg/kg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ED90为0.253 (95%CI 0.242~0...  相似文献   

2.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基本手术,常在氯胺酮全麻下进行。包皮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反应敏感,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的发生率高[1]。本研究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46例,ASAⅠ级,年龄5~10岁,体重16~40kg。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组(L组)。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8h,禁饮4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及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后监测BP、HR、SpO2,建立静脉通路后缓慢推注咪达唑仑0.06mg/kg。K组于切皮前3min静注氯胺酮2.0mg/kg,L组静  相似文献   

3.
复方氯胺酮口服液用于小儿术前的药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小儿术前服用不同剂量复方氯胺酮口服液进行药效学观察.选出最佳小儿术前用药。方法 选ASA Ⅰ~Ⅱ级择期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75例,体重10~30 kg.随机分5组:C组:空白对照组,不用镇静药,阿托品(AT)0.015 mg·kg-1术前30 min肌注;DA组(安定+AT):传统对照组,安定0.2mg·kg-1+AT 0.015mg·kg-1术前30min肌注;K3MA组(氯胺酮3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 mg·kg-1)、K5MA组(氯胺酮5 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mg·kg-1)、k8MA组(氯胺酮8 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 mg·kg-1)术前30 min 0.25 ml·kg-1口服,评估用术前药后对患儿镇静、情绪状态、与父母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的影响及术后神经行为的变化。结果 (1)KMA三组口服10~50 min显效,k8MA最快,K3MA最慢,k5MA位于两者之间;(2)KMA三组镇静、镇痛及术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KMA三组间又有明显差异,K3MA明显劣于k5MA、K8MA(P<0.05)。K8MA的镇静效果虽好,但部分患儿服药后出现复视、头痛和明显的精神兴奋症状。结论 K5MA镇静、止痛效果与K8MA相近,其副作用低于K8MA,因此,K5MA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效果,寻求小儿前臂急诊手术便捷、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方法 选择饱胃、行上肢前臂急诊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各20例,术前给阿托品0.01 mg/kg,肌注;入室后,监测ECG、SPO2,先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0.5 mg/kg,镜注.患儿入睡后,A...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对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5只,体重240~300 g,随机分为5组(n=25),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实验,M组和I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乳化异氟醚,首剂量分别为17.3 mg/kg、0.55 ml/kg;MI1组、MI2组和MI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4、1/2、3/4咪达唑仑催眠效应半数有效剂量(ED50)+乳化异氟醚(首剂量分别为0.22、0.19、0.12 ml/kg),各组相邻剂量比值均为0.85,采用改良序贯法计算各组咪达唑仑、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催眠有效的标准:前爪翻正反射消失.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判断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M组咪达唑仑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为26(22~30)mg/kg;I组、MI1组、MI2组及MI3组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0.67(0.61~0.73)、0.30(0.28~0.33)、0.22(0.18~0.26)、0.18(0.16~0.20)ml/kg.MI1,组、MI1组、MI3组两药相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51(P<0.01)、1.21(P<0.05)、0.98(P0.05).结论 咪达唑仑6.5、13 mg/kg复合乳化异氟醚时两药的催眠效应为协同作用,咪达唑仑19.5 mg/kg复合乳化异氟醚时两药的催眠效应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眯达唑仑术前用药预防短小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EA)的效果.方法 择期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性别不限,年龄3~9岁,体重15~3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0),麻醉前30 min,对照组(C组)口服10%葡萄糖10 ml,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组(M1-3组)分别口服0.25、0.50和0.75 mg/kg咪达唑仑与10%葡萄糖混合液10 ml.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采用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患儿EA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M2组和M3组PAED评分及EA发生率降低(P<0.05),M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1组比较,M2组和M3组PAED评分及EA发生率降低(P<0.05);与M2组比较,M3组PAED评分及E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术前用药可预防患儿短小手术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其适宜剂量为0.50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7岁,ASAⅠ或Ⅱ级,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咪达唑仑组(M1组)、高剂量咪达唑仑组(M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30min分别给予M1组和M2组患儿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0.75 mg/kg,口服10%葡萄糖混合液5ml。吸入8%七氟醚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及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麻醉苏醒谵妄量表(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滞留PACU时间。结果 C组患儿的分离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2组滞留PACU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或0.75mg/kg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分离焦虑,但不能减少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咪达唑仑0.75mg/kg会延长PA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病人1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40~80 kg,随机分为4组(n=30),各组分别随机分为6个亚组,M组和P组各亚组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0.06、0.08、0.10、0.12、0.15 mg/kg、异丙酚0.8、1.0、1.2、1.5、1.8、2.2 mg/kg;MP1组和MP2组各亚组分别按咪达唑仑与异丙酚ED50等效比1:13(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022、0.028、0.033、0.039、0.044、0.055 mg/kg)和临床常用比例1:10(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03、0.04、0.045、0.05、0.055、0.06 mg/kg)行麻醉诱导.M组、P组、MP1组和MP1组分别于注药后3、1,1、1 min时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催眠有效标准:OAA/S评分≤2分.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判断两药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M组、MP1.2组咪达唑仑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0.088(0.066~0.110)、0.031(0.026~0.036)、0.045(0.040~0.049)mg/kg;P组、MP1.2组异丙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为1.142(0.933~1.350)、0.421(0.343~0.480)、0.450(0.399~0.491)mg/kg.结论 麻醉诱导时咪达唑仑与异丙酚按ED50等效剂量比1:13给药,两药催眠效应为协同作用;按临床常用剂量比1:10给药时两药催眠效应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用作术前药的效果,探讨其最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20例。术前药均为肌注,I组用咪达唑仓0.03mg/kg,Ⅱ组用咪达唑仑0.05mg/kg,Ⅲ组用咪达唑仑.0.8mg/kg,Ⅳ组用地西洋1 0nag,Ⅴ组用生理盐水1ml。观察五组的镇静分级、A-VAT值及SpO2下降程度。结果:用药后30minⅠ-Ⅳ组镇静分级、A-VAT值均较Ⅴ组为高,其中以Ⅲ级为最高;Ⅰ-Ⅳ组SpO2均有所下降,以Ⅲ组下降幅度最大。结论:从镇静、抗焦虑、降低应激水平衡量,咪达唑仑0.08mg/kg组明显优于其它四组;但从安全角度考虑,60岁以上老年患者应慎用较大剂量咪达唑仑,最好使用0.03mg/kg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局部麻醉下眼部美容手术中的镇静效果,评价其在整形美容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眼部美容者随机分成4组(n =30).在术前10min,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2mg/kg;C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5mg/kg;D组空白对照.注药后对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静水平(Ramsay镇静分级)进行监测与评定至术终.结果 自给药结束即刻起30min内,与B组相比,A组、C组镇静效果显著(P <0.05),其两组镇静效果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结束即刻,A组的镇静效果优于C组(P <0.05);给药即刻起至术终,C 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D 3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高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相比,术前静脉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在局部麻醉下眼部美容术中达到相似的镇静效果,且镇静效果更加持久,同时对呼吸系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