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价。2008年欧洲心脏协会(ESC)大会的主题展示了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多层螺旋CT(MSCT)目前,64层螺旋CT采用大功率高毫安输出X线球管,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探测器旋转1周可覆盖的扫描范围可达40mm,完成1次心脏扫描仅需10s左右,采集图像时患者仅需憋气10s。通过后处理软件,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冠脉)CT图像并计算各种心功能参数。MSCT可较为精确定位冠脉钙化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通过钙化积分评价总体冠脉钙化的情况。MSCT还可对冠脉的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CT冠脉造影(CT-CA)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门控技术、多排探测器和部分及分段的重建方法,其冠脉狭窄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80%~90%[1]。2008年欧洲心脏核医学委员会的资料明确显示,64层CT在排除明显的冠心病时非常可靠,并建议仅在CT-CA发现冠脉病变时,才行侵入性冠脉造影。CT-CA临床应用价值包括:(1)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初步判断冠脉狭窄的程度、冠脉起源畸形;(2)检出心肌桥和先天性冠脉-肺动脉瘘;(3)评价冠脉旁路...  相似文献   

2.
<正>普罗布考(probucol),化学名为丙丁酚,化学式为4,4'-[(1-甲基亚乙基)二双]2,6-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于20世纪7 0年代首先于美国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以往认为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清胆固醇。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罗布考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对比  相似文献   

3.
美托洛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β受体阻滞剂的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进一步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第二代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受体选择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广泛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就美托洛尔在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其防治开辟了一条全新有效的途径 ,尤其是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等领域已逐渐由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该领域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已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子集,其从大型数据库中通过提取模式来自动获取信息,作为一种结合数据科学和统计技术的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界,特别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现阐述机器学习在心血管疾病不同方面的临床应用,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存在特殊的电生理机制,可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心电图。目前,临床对于心脏电生理现象的监测方法呈多样化,其中Lorenz散点图是近年研究热度较高的一种检查方法。Lorenz散点图是以大量连续心电波为数据,在二维坐标系中将连续的RR间期序列转化成的一张散点图形,能够直观、准确地从整体角度观察全部心搏信息,从而获取常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无法观察的信息。本文就Lorenz散点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其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并行心律、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鉴别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因治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在载体的构建、靶基因的界定和活体内基因转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使许多因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利用基因治疗可获得根治。自1992年人类首次成功地应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揭开了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序幕,近十年时间内,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基因治疗方法学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基因治疗方法学及进展1.1 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指将正常和野生型的基因插入靶细胞的染色质基因组中,以补充缺失基…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一疾病的分子水平认识更为深入,有研究表明假基因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假基因是与亲本基因高度同源的非编码基因,因无蛋白质编码功能,曾被称为"垃圾基因",与亲本基因的高度同源性使两者难以鉴别。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假基因的鉴定技术逐渐成熟,研究表明假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通过综述假基因的定义、鉴定、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加深心血管疾病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 Weissleder最早提出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前期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对于临床实现个体化医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将这些进展转化为临床应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分子影像学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衰以及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临床转化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CRP是Tillett和Francis于1930年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能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后被证实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性炎症时,CRP可明显升高。作为衡量疾病急性期的敏感指标,CRP因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妊娠等因素的影响,优于其他炎性反应物质。近年来,CRP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 CRP的生化特性 C-反应蛋白(CRP)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球形单体相互以非共价形式构成的对称的环状五球体(pentraxin),分子量为118,000。CRP主要在肝脏合成。  相似文献   

12.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钠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多肽。可以评判心力衰竭,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患者的预后。此外,对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实验表明贫血经常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在这些患者的贫血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时,能观察到其心功能和症状明显改善。过去我们认为EPO特异性作用于造血细胞,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几种非造血方面的作用。包括抗凋亡作用、促血管生成作用,这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些发现表明EPO在校正血红蛋白水平作用之外可能对心血管病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由L-半胱氨酸加上乙酰基形成,是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前体。在临床上,它主要作为一种黏液溶解剂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对该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在治疗心脏病等很多疾病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作用。现就NAC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钾通道开放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马虹,何建桂钾通道开放剂(potassiumchannelopener),是指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钾通道,增加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外流的一类药物。在兴奋性和分泌性细胞中,钾通道对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还具有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作用、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现对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侠  谭茗月 《心脏杂志》2007,19(3):342-344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非促造血方面的细胞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作用等,可在心脏缺血损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心肌细胞、组织的保护作用,从而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隶属于利钠肽系统,利钠肽系统由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V型利钠肽(VNP)和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NP)五种肽类及其受体组成[1].人体中以心钠肽、脑钠肽的含量最高.利钠肽家族可与利钠肽受体结合,发挥促进排尿、排钠,舒张血管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血小板为循环血液中的无核细胞碎片,不同于其他有核细胞,其活化、黏附、聚集及炎症因子释放等功能的实现与其蛋白表达变化或翻译后修饰的动态差异密切相关,而非基因调控。因此对血小板的研究无法采用传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血小板蛋白质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理想的手段。事实上,在生理状态下蛋白组学技术已经鉴定出许多新的血小板信号蛋白和受体,而且有些正是目前研究抗血小板治疗的靶点蛋白;在上述取得一系列成功背  相似文献   

20.
<正>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可导致不同部位动脉的节段性狭窄、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并出现相应部位缺血的临床表现。从病程来讲影像学的诊断对于目前TA的血管腔内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手术和腔内治疗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中晚期的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一目了然,对临床医师制定和实施手术有肯定的指导意义。近来随着影像学手段的发展,MRI、超声等方法在观察血管腔的同时还可观察血管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