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谢婉花 《现代医院》2003,3(6):16-17
目的 探讨PICU气管插管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和预防对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PICU气管插管32例进行痰培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培养出细胞菌,其中绿脓杆菌12例(40%),肺炎链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金黄色葡萄菌2例,鲍氏不动杆菌2例,白色念珠菌2例,产酸克雷伯菌1例,琼氏不动杆菌1例,臭鼻克雷伯菌1例,酵母样念球菌1例,大肠杆菌1例,皮氏假单胸菌1例,阴性2例。结论 医护人员了解PICU气管插管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势必会降低PICU气管插管患儿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与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86例重型肝炎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69株(44.5%),G+球菌36株(23.2%),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16.8%),曲霉菌属14株(9.0%),酵母样真菌7株(4.5%),并对G-杆菌、G+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论了解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及发生原因,提示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是重型肝炎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PICU患儿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预防PICU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措施,为临床降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医院儿科PICU住院患儿104例,对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o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观察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结果共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其发生与患儿年龄≤2岁、住院时间5d、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静脉高营养、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缺乏微量元素有关(P0.05);其中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静脉高营养、呼吸窘迫综合征、微量元素是PICU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高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29株,革兰阴性菌占75.86%,革兰阳性菌占24.1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31.03%、大肠埃希菌占24.14%;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性均为0。结论儿科PICU患儿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上要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感染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感染疾病科重症监护室(ICU)短期内出现的5例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以探讨预防发生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运用"三间分布"对2012年4月17—28日该ICU出现的5例发热患儿进行调查,并对工作中环境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5例患儿,4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痰培养阳性;对工作中ICU环境,包括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采样检测,合格率为25.00%(5/20),工作中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呼吸机管道冷凝水等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采取相关措施后(包括环境清洁及手卫生),对该环境再次采样检测,合格率为86.36%(19/22)。未再出现疑似病例。结论该ICU应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保持环境有效清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为了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对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控制,方法:对长期气管切开的11例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气管切开,平均住院时间长,使老年人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高,痰培养以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其耐药性增高,结论:气管切开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保证营养,加强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降低其发病率。方法:对我院2000年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并实施2001年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结果:2001年我院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为0.62%,比2000年(0.73%),下降0.11个百分点。结论:隔离感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及时做好空气、环境及有关器具的卫生学监测;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等措施,可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1年1月PICU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PICU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细菌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678株,占67.3%;分离率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1.4%、鲍氏不动杆菌占29.8%、肺炎克雷伯菌占11.3%、大肠埃希菌占10.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4.6%,以上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P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多药耐药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特点与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以有效降低PICU医院感染。方法对2010年4-6月、2012年2-7月医院PICU 1 500例患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根据患儿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病例1 500例,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3.07%、日感染率为8.7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8.70%;共检出3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6株占60.51%。结论 PICU开展目标性监测,追踪医院感染趋势,优先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P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ICU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及烧伤创面的感染。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的落实,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on Branhamella catarrhalis as a nosocomial pathogen, and no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We report 11 cases (mean age 22 months) of nosocomial Branhamella catarrhali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a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over a two-year period. There were 2 cases of pneumonia and 9 cases of bronchitis. Branhamella catarrhalis was the sole isolate recovered in 6 cas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other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5 cases. A case-control study with two age-matched controls per patient (mean age 24.1 months)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were the presence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p less than 0.02) and frequent endotracheal tube suction (p less than 0.05). Five of 6 tested strains from PICU patients produced beta-lactamase. DNA preparations of 4 B. catarrhalis isolates from PICU patients revealed no plasmids. B. catarrhal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 nosocomial pathogen.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 方法对982份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痰进行针对性细菌培养,肠杆菌科、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细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和药敏,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和黏膜炎莫拉菌用手工MIC法试验. 结果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总例数的76.3%;革兰阳性球菌占16.7%;念珠菌属占7.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首位达21.70%;革兰阳性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54.4%. 结论微生物室必须做好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针对性检测工作,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导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18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MRSA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吸烟、住院天数和早期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等可能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痰培养阳性前的住院时间和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MRSA所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住院时间,对防止MRSA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The Royal Liverpool Children's Hospital-Alder Hey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usually has a low rate of nosocomi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infection. We report and analyse a major outbreak of nosocomial (acquired) RSV infection on the PICU during a RSV season. All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PICU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six-month winter period 1 October 2002 to 31 March 2002. Nasopharyngeal aspirates were tested using an in vitro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ELISA) membrane test for RSV antigen. PICU-acquired RSV infection was considered to have occurred when a child admitted to the PICU was RSV negative, or from whom no samples were taken as they did not exhibit signs of bronchiolitis, but was RSV positive five or more days after the admission. Fifty-four patients tested RSV positive using the ELISA on the PICU. All the patients were ventilated. Thirty-nine children were RSV positive using the ELISA on admission to the PICU ('imported' cases) and 15 became RSV positive whilst on the PICU ('acquired' cases). The source of the acquired RSV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the first peak/outbreak in nosocomial cases were RSV-positive children in isolation cubicles. Acquired cases of RSV infection subsided with reinforcemen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of barrier precautions. The source of the second peak in nosocomial cases were persistent shedders of RSV. Seventy-three percent (11/15) of the acquired RSV cases had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co-morbiditie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ronic lung disease, airways abnormalities or immunosuppression. Droplet precautions (strict handwashing, use of gloves if handling body fluids, single-use aprons, education) rather than the physical barrier of the cubicle itself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urtailing nosocomial spread. Persistent shedders of RSV are an important potential source of nosocomial RSV infection within a PICU. Patients with co-morbidities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nosocomial RS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5.
引起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至2006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所分离的3113株病原菌中,前几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常呈多药耐药且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除亚胺培南外,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克雷伯菌属检出率为16.7%~32.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64.4%,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较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二甲医院呼吸内科普通病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中细菌分布、主要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以协助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对2004~2005年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所有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全院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呼吸内科200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8%,高于全院的3.09%;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04年最敏感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05年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率高,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占一定的比例,要选用敏感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监测47例非肺部感染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术后最初4d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呼吸道感染菌群的特点及其耐药性及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结果 术后4d内,4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17例,占36%;17例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获得致病菌24株,均为多重耐药菌;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比较:医院感染组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史者、手术时低蛋白血症者及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COPD史、手术时低蛋白血症等有一定关系;术前抗生素的高使用状况可能与致病菌的高度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C 反应蛋白 (CRP)、前降钙素 (PCT)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的变化。方法 对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 37例患者的CRP ,PCT活性进行检测 ,并设同期体检健康者 36例为对照组。结果 医院感染组CRP阳性率和PC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RP和PCT活性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明显升高 ,对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5例患儿在2004年7月8~26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心外科ICU15d内陆续出现5例患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其中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布局不合理、部分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和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过长,可能是引起5例患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监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制定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方法对285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加以统计分析. 结果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首位,达26.0%;革兰阳性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41.7%;体外耐药监测表明:革兰阴性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外,其余细菌均已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