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降低甘油三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关于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新的随机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肯定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在特定人群中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更多的指南开始重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临床应用。本文就近年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二级预防中起关键性作用,但部分患者正规治疗后仍存在心血管残余风险。新近研究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TG水平,成为防治ASCVD的重要一环。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TG水平并通过减少炎症介质、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形成胆固醇晶体和稳定斑块等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则是高纯度(EPA≥96%)EPA单分子处方药,目前已通过REDUCE-IT试验、JELIS试验、EVAPORATE试验等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对EPA在ASCVD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Omega-3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yerberg等[1]在七十年代发现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Omega-3 FA)与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很少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有关之后,Omega-3 FA成为了CVD危险分析和干预治疗研究的热点.大量流行病学[2-3]和临床研究[4-5]显示Omega-3 FA具有预防或降低CVD发生发展的功能.因此,欧美心脏病学会都推荐增加Omega-3FA的摄入以预防或降低CVD发生[6-7].但是,也有临床研究[8-9]和荟萃分析[10]对Omega-3 FA保护CVD的作用提出了质疑,认为Omega-3 FA对CVD风险的降低可能并无作用.明确Omega-3 FA对CVD的作用,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方法,目前监测Omega-3 FA摄入主要有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指标两种方式,前者受记录、回忆等影响易产生偏倚,客观的实验室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11]和气相色谱法[12]等实验室方法来监测Omega-3 FA水平,并提出了对CVD危险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Omega-3指数的概念[13].我们对Omega-3 FA在生化特性、临床意义及监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4.
5.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是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膜介导的胰岛素信号转导、脂肪酶生物活性的发挥、类二十烷酸物质合成等多种生物活动,并参与调控糖脂代谢的基因表达,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研究最为深入。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显示ω-3 PUFA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心血管病患者食用深海鱼或鱼油胶囊以添加ω-3 PUFA(1g/d),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内皮细胞的损伤、脂质沉积等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病理过程。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具有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明确。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环氧化酶、脂氧合酶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类二十烷酸代谢产物。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自身被代谢为类二十烷酸的同时,也可与花生四烯酸竞争共同的代谢酶,从而也对花生四烯酸来源的类二十烷酸代谢产物水平起调控作用。文章基于代谢的观点,系统地讨论了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影响类二十烷酸代谢谱而发挥动脉粥样硬化拮抗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失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VCD)的发生。通过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Wnt信号通路高度保守、结构复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相关领域一直是研究热点。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内Wnt信号重新激活与心血管疾病进展关系密切,可多中心、多环节参与血管内皮的再生与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有巨大的诊疗潜力。 相似文献
9.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调节血脂谱、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等多种机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研究综述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机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1):76-76
缺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的膳食很普遍。这种膳食近期被列为第六大膳食危险因素。缺乏PUFAs导致全球150万例死亡和33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野生油性鱼的贮存量不足以供给全球人口,饲养鱼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水平在过去20年减少过半。该研究报道一项双盲对照试验,其中161名正常血压的健康成年人随机分配食用富含ω-3PUFAs(或对照)的鸡肉至少3份/周,和食用富含ω-3PUFAs(或对照)的鸡蛋至少3份/周,持续6个月。 相似文献
11.
12.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天性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DC)]与获得性免疫细胞(T和B淋巴细胞)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成熟斑块的特征是脂质池富含先天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其周围由平滑肌细胞(SMC)和胶原蛋白基质形成纤维帽[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0个月(...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a)[Lp(a)]具有促炎、抗纤溶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特点,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低Lp(a)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部分新药,已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该文介绍Lp(a)作为ASCVD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方面的因素近几年来渐被重视,特别是与心血管病发病过程紧密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倍受关注,且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简要介绍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并就常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氧磷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氧磷酶(PON1)是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的Ca^2 依赖性酯酶,通过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生成和水解ox—LDL中的氧化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PON1基因型决定了PON1活性变化的7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PON1活性下降,基因多态性可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多种优势,临床应用日益普遍。徐凤芹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病机演化规律以气、血、阴、阳虚损为开端;随病程进展,出现痰浊、瘀血困阻;久之毒热内生,痰浊、瘀血、毒热交杂脉道,病情恶变。徐凤芹教授重视老年病人;治疗本病多以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解毒化浊之法,配合补虚扶正;并关注情志致病,提倡“双心同调”,临床疗效颇佳。在疾病预防方面,徐凤芹教授重视减重降脂,关注老年肌少症人群的综合管理,以期降低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