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因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注射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现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介绍了近年来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在静脉、肌内、皮下、鞘内及靶部位给药方面的研究状况,涉及微球、脂质体、纳米粒及原位凝胶等剂型,评价了该类制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结论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温敏在体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雄林  周建平 《药学进展》2005,29(12):535-540
综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氧乙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多糖类衍生物等温敏聚合物的性质、特点、胶凝机制及在温敏在体凝胶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温敏在体凝胶作为一种智能水凝胶,可用作药物缓、控释和靶向输送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研制开发蛋白多肽类药物注射缓控释制剂新技术,使此类药物更好地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现代药剂学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注射用蛋白多肽类药物在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原位水凝胶等制剂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新型凝胶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义  杨今祥 《中国药师》1999,2(3):121-123
凝胶在现代药学中应用广泛,以凝胶为基质的缓释控释剂型,如胃滞留控释系统、凝胶骨架片等,得到了全面的研究。适用于凝胶给药系统的药物甚多,亲水性药物、疏水性药物、酸性药物、阳离子药物、大分子药物、细胞组织等均可作为它的模型药物。而且可以从口腔、鼻腔、眼粘膜、消化道粘膜、阴道、直肠、皮肤等途径给药。  相似文献   

6.
药物的吸收主要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以及给药途径所决定的。原位凝胶是指在生理条件刺激下能发生分散状态或构象的可逆变化、完成溶液与凝胶间相互转变的新剂型。原位凝胶经鼻腔给药,既避免了药物的胃肠首过效应,又因其能延长药物在给药部位滞留时间,从而避免药物被鼻纤毛快速清除。本文通过系统查阅近年国内外鼻用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就鼻腔的生理特点、药物理化性质与原位凝胶的制剂处方等影响其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旨在为鼻用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凝胶在药物控释方面有潜在的用途,已研究过它的抗生素、类固醇、无机氟化物、抗肿瘤药和麻醉性拮抗剂的给药系统以及眼科的应用。在控释药物给药系统的发展中,释放速率按零级动力学进行是特别重要的。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保证给药装置的最佳性能和效果。本文目的是检验田蔗糖聚酯制备的贮库  相似文献   

8.
温敏水凝胶是近几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属于智能水凝胶的一种。虽然迄今为止多数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但可以预见该类水凝胶在医学、农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以及生物免疫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温敏水凝胶的研究报道,主要介绍了温敏水凝胶的性质及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包括其在药物缓控释制剂中应用的优点、适用的药物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崔苏镇  彭学莲  邓树海 《齐鲁药事》2007,26(10):610-61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智能化原位凝胶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温敏型、pH敏感型、电场驱动型及复合型智能化原位凝胶控释新剂型、新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种P(EG-MAA-MEG)pH敏感性水凝胶在口服药物传输体系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一种具有良好pH响应性能的水凝胶,并对其pH响应性能进行相关的表征。以维生素B12(VB12)为模型药物,考察载药水凝胶在不同pH环境条件下(pH1.2和pH7.4)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P(EG-MAA-MEG)pH敏感水凝胶具有明显的孔洞结构和良好的pH响应性能,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吸水率显著大于在酸性溶液(pH1.2)中的吸水率。装载维生素B12的pH敏感水凝胶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8 h的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50%,而在酸性溶液(pH1.2)中的8 h的药物累计释放率只有30%左右。结论:可生物降解P(EG-MAA-MEG)pH敏感性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和药物缓控释性能,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体系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詹志敏  付万进  胡伟 《安徽医药》2023,27(8):1525-1530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知母治疗2型糖尿病(T2DM)作用机制。方法 挖掘中药成分数据库中知母化学成分,获取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用于构建药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利用ADME模型筛选潜在活性分子;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预测活性分子作用靶点并构建知母化合物-靶点(C-T)网络;从多个人类疾病数据库检索T2DM相关靶点并构建疾病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知母活性-疾病靶点(C-D)网络;通过富集分析构建知母活性分子作用靶点-通路(CD-M)网络。结果 该研究得到的知母化学成分数据库一共有81个分子,通过ADME模型筛选得到15个活性分子,通过分析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发现知母活性分子作用20个T2DM靶点蛋白,富集分析发现知母活性分子通过调控胰岛素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PI3K-Akt信号、NOS3通路、HIF-1通路、能量代谢等途径治疗T2DM。结论 知母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治疗T2D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系统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讨草乌影响 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的潜力及对 T2DM 相关症状的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数据库检索草乌相关化学成分、预测潜在作用靶点以及干预 相关疾病;GEO 数据库检索 T2DM 相对健康人的差异基因,与草乌作用靶点映射后置于 DAVIDavid 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 富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及 ROC 曲线分析目标基因对于 T2DM 的敏感性。借助分子对接技术 分析草乌化学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位置及相互作用力。通过体内外 T2DM 模型验证草乌及其化学成分对目标蛋白表达的 影响。 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与分析得到草乌干预靶点相关疾病 44 种(P value<0.05,FDR<0.05),选取度值最高的 T2DM(Degree=22)进行分析。T2DM 相对健康人差异基因与草乌潜在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 43 个目标基因,进行单因素方 差分析得到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共 9 个,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 5 个有意义基因,ROC 曲线下面积 AUC>0.5 的基因 共 3 个。分子对接得到草乌化学成分(+)-Isoboldine 与蛋白 APEX1、CASP1、CBFB,Napelline 与蛋白 CBX1、EHMT2 结 合通过氢键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可电离性和静电相互作用等不同作用力结合,从而增加配体靶向作用蛋白的能力。 体内模型经草乌水提物治疗 2 周后,草乌可能通过改善周围神经病变进而缓解 T2DM 症状。并且草乌可以影响大鼠肝组织 中 APEX1、CASP1、CBFB、CBX1、EHMT2 的蛋白表达,草乌中(+)-Isoboldine 和 Napelline 化学成分对体外模型的目标蛋 白的影响与体内实验一致。结论 初步揭示草乌可作为改善 T2DM 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治疗药物,为中蒙药研发以及挖掘 治疗 T2DM 新靶标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任莉  王凯杰  宗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1964-197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槲皮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查询槲皮素的作用靶点,Genecards和CTD数据库收集T2DM的相关靶点,求出槲皮素-T2DM交集靶点并利用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利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槲皮素对T2DM作用靶点的结合能。结果 筛选出槲皮素的潜在靶点312个,与T2DM相关的靶点121个,核心靶点6个:NOS3、CYP1B1、NOS2、TGFB1、TTR和CDKN1A。KEGG信号通路30条,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6个核心基因的分子对接亲和力均远小于-20 kJ/mol,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槲皮素治疗T2DM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可能是通过作用于NOS3、CYP1B1、NOS2等核心基因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铁死亡相关的治疗胆管癌潜在作用机制,高通量筛选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方法 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在线数据库中检索与胆管癌相关的数据集,使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获得胆管癌相关样本及正常样本的数据,将上述筛选得到的数据集矩阵进行规范化数据整理,通过Sanger平台对数据集中的靶点基因进行limma差异分析,通过FerrDb铁死亡相关分析数据库收集与铁死亡相关的靶点,将收集得到的铁死亡相关靶点与差异分析得到的胆管癌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同靶点,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与铁死亡相关的胆管癌疾病靶点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分别使用DAVID v6.8与Funrich富集分析软件对上述潜在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与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并利用cMAP(Connectivity Map)数据库高通量筛选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疾病的潜在小分子药物,将小分子化合物与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通过TIMER(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数据库分析铁死亡与胆管癌疾病共同靶点各自间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或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筛选得到3 133个胆管癌相关靶点,铁死亡相关靶点487个,取交集处理共得到93个铁死亡与胆管癌疾病相关的共同靶点,共同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提示铁死亡途径对胆管癌治疗方面可能与转录调控相关过程、凋亡与细胞增殖等密切相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铁死亡途径对胆管癌治疗方面可能与TRAJL分子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相关信号通路、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分子信号通路、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等过程密切相关,通过筛选得到3个小分子化合物(海恩酮、氯可托龙戊酸酯、利扎曲普坦),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氯可托龙戊酸酯与其他2种成分相比,对上述3个潜在核心共同作用靶点(TP53、PTEN、SRC)的结合普遍较其余小分子成分强,从而提示其有望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胆管癌相关疾病。结论 以铁死亡途径作为切入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治疗胆管癌的分子作用机制及蛋白靶点,从而筛选得到潜在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科  宋崟  李波  谷冬梅  李正翔  袁恒杰 《安徽医药》2022,26(8):1672-1675
目的探究北豆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以“北豆根”为关键词,检索TC?MSP 数据库,获取药材的已知化学成分和靶点,再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为条件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然后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UC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将药物、成分和交集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 3.2.1软件中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度值高的靶点蛋白作为北豆根治疗UC的关键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北豆根10个有效成分,78个对应靶点,UC相关基因3 982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与UC相关的靶点44个。PPI 核心网络包含43个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可能与IL6、TNF、MYC、CASP3、MAPK14、PTGS2、NOS3、ESR1、RELA、MMP2等有关。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PI3K-Akt 、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北豆根中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茹  徐颖  叶冠 《药学研究》2023,42(3):155-160,16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抗衰老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筛选抗衰老片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并通过文献调研、Pubchem对抗衰老片中药材的主要成分进行补充,经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T2DM、能量代谢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平台获得抗衰老片与T2DM、能量代谢的共同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基于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ELISA、Western Blot法验证抗衰老片对T2DM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结果 筛选出抗衰老片223个活性成分和1 232个靶点,T2DM靶点10 871个,能量代谢相关靶点9013个;抗衰老片、T2DM和能量代谢的共同靶点625个。关键靶点在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MAPK、PI3K/Akt、JAK/STAT等信号通路。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抗衰老片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水平,改善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含量,显著上调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抗衰老片可调节T2DM能量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薤白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上检索和筛选薤白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和CTD数据库搜集疾病靶点;找出薤白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共有交集靶点,分子对接软件SYBYL验证薤白活性成分与交集靶点结合活性。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薤白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筛选获得薤白活性成分10个,治疗疾病作用靶点19个。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17个靶点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IL6、TNF、NOS3、CCL2、VEGFA、SOD1、CAT与10个及以上蛋白存在互作关系。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上述靶点主要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23条信号通路有关。结论:薤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调控流体剪切应力、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具有清热功效的中药治疗COVID-19的共有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BATMAN-TCM数据库检索清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靶点对应基因,运用Cytoscape Version 3.7.2软件绘制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间作用关系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及抗病毒化药和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共有401个节点(15个药物节点,120个化合物节点,266个靶点节点);GO条目1 422个(P<0.05);KEGG通路富集筛选共得到61条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脱水淫羊藿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关键化合物具有与抗病毒化药相近或更好的亲和力。结论:清热药通过与ACE2结合调控多条通路、与病毒特定部位的结合阻断病毒入侵及抑制炎症因子风暴等方面达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建中汤治疗抑郁症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TCMSP,PubChem,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小建中汤治疗抑郁症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潜在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检索GeneCard,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与抑郁症相关的靶点,通过Uniport数据库校对靶点基因名;运用String数据库确定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在线分析工具,并通过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结果从小建中汤中筛选出68个活性成分,包括荷叶碱、可可碱、左旋千金藤啶碱等;共得到144个与抑郁症相关的重合靶点,根据网络节点自由度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基因36个,包括雌激素受体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B等;通过生物过程GO富集分析获得信号通路630条,包括化学突触传递、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通路、与环状核苷酸第二信使耦联等;通过KEGG通路分析获得核心靶点的相关通路31条,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多巴胺能突触、环磷酸腺苷(cAMP)等通路。结论小建中汤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多巴胺能突触、cAMP等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白芦藜醇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DrugBank数据库,筛选整合白芦藜醇的可能作用靶点。与CTD、DisGeNET、MalaCards数据库中筛选得到的TNBC靶点相映射后得到白芦藜醇抗TNBC的可能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得到的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注释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及核心模块。结果 共筛选得到422个白芦藜醇的可能作用靶点,1799个TNBC相关靶点,映射后共得到白芦藜醇治疗TNBC的潜在作用靶点130个,并从中进一步筛选出了10个核心基因(MAPK1,MAPK3,TP53,SRC,PIK3CA,AKT1,PIK3R1,MAPK8,PTPN11,JAK2),KEGG通路富集提示核心基因主要涉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 白芦藜醇可能是通过靶向作用于多个靶点及通路,形成相互协调的作用网络从而发挥抗TNBC作用,其中PI3K/Akt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白芦藜醇在TNBC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